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原理 (ID:principia1687),作者:佐佑,题图来自:CNRS


一顶神奇的“帽子” 


2023年3月末,一顶神奇的“帽子”,让众多数学家惊叹不已。现在,这顶“帽子”,已经进入了物理学领域。


“帽子”实际上是一种由多个风筝形状组成的十三边形,它是数学家在寻找已久之后发现的首个“爱因斯坦”。


“帽子”是首个被发现的单铺砌块。(图/D. SMITH ET AL/ARXIV.ORG 2023)


“爱因斯坦”源自于德语中的ein Stein,即“一块石头”的意思,指的是单铺砌块(monotile)。单铺砌块指的是一个可以填满无限平面,且不会自我重复的非周期性铺砌块。非周期性意味着,由这种形状构成的整体图案,不能通过平移或旋转来恢复相同的图案。


在数学的铺砌领域,寻找“爱因斯坦”是许多数学家追求了半个多世纪的一座“圣杯”。在“帽子”出现之前,数学家需要多种形状来组成非周期铺砌块。比如数学家发现的首个可以覆盖无限平面的非周期铺砌是由2万多种形状组成的。在后续的研究中,数学家们在逐渐地缩小这一数字。


直到上世纪70年代,著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仅使用两种不同的菱形,完成了非周期性铺砌。


由两种菱形组成的彭罗斯铺砌。(图/scipython)


彭罗斯铺砌块与自然世界有着深厚的联系。1982年,材料科学家丹·谢赫特曼(Dan Shechtman)发现,准晶体(一种有序但非周期性的晶体)的分子结构中,也存在与彭罗斯铺砌块相似的对称性。他也因这一发现而获得了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单铺砌块与准晶体  


“帽子”的发现揭示了一些与非周期铺砌块砖有关的新颖数学。然而,对于粒子在这种结构中传播的物理学,仍然是没有被探索的领域。


在一项新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杂志的研究中,一个研究团队就计算了一种二维材料中的电子的性质,这种材料是一种基于“帽子”形状的准晶体,其中的原子位于“帽子”的顶点


通常,科学家在研究一种材料时,会观测其电子能量与其波长之间的关系。根据量子物理学,电子以波的形式在物质中传播,而波长可以表示这些波的大小。在这种能量-波长关系中,研究人员发现,“帽子”准晶体与石墨烯(一种碳二维晶体)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可能是因为,“帽子”的许多顶点,都是沿着像石墨烯一样的六边形网格排列的。


“帽子”铺砌块是由单一的铺砌块形状、而非多个形状组成的这一事实,实际上有助于解释它是如何跨越晶体和准晶体的界限的。单铺砌块意味着它比其他非周期性铺砌块更接近周期性,但却不会出现重复。


“帽子”与石墨烯的不同  


不过,“帽子”准晶体也与石墨烯有不同之处,比如“帽子”铺砌块是手性的,这意味着如果对这种材料进行镜面反射,那么它的电子就会有不同的行为。在真实的材料中,这种手性可能会影响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动画中,一个基于“帽子”铺砌块的模拟材料显示,随着磁场的增加,电子开始被捕获。更亮的颜色表示找到零能电子的概率更高。(图/A. GRUSHIN/INSTITUT NÉEL/CNRS)


当研究人员将这种材料置于磁场中时,更多有趣的特征出现了。在“帽子”铺砌块中,一小部分形状是其他部分的镜像。电子,特别是那些零能电子,会在特定的磁场值下被捕获在翻转的“帽子”周围。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发现非常有趣。虽然这种材料目前完全是理论上的,但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将这种材料变为现实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在一个平面上将分子按照“帽子”的形状放置。


参考来源: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quasicrystal-einstein-tile-hat-shape

https://arxiv.org/pdf/2307.11054.pdf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原理 (ID:principia1687),作者:佐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