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早已发现,就像地球上的生命一样,宇宙中的恒星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当一颗质量大于8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耗尽燃料时,其核心最终会坍缩,形成宇宙中最致密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


在一项新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中,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报告了一个有可能引发讨论和猜测的新发现:通过使用位于南非的MeerKAT射电望远镜,他们发现了一个由毫秒脉冲星(一类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和未知天体组成的双星系统。


这个未知致密天体的质量恰好落在了所谓的“质量间隙”之内。这个质量间隙介于已测得的最重中子星(约2.2个太阳质量)和已测得的最轻黑洞(大约5个太阳质量)之间。


位于南非的MeerKAT射电望远镜。图/South Africa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 (SARAO)


一个奇特的双星系统  


在利用极其灵敏的MeerKAT望远镜深入观测球状星团NGC 1851时,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个被称为NGC 1851E的双星系统。


在这个双星系统中,未知的天体在所有波段的光中都是不可见的。一般情况下,这会使得研究难以继续进行。但在这个特殊的例子中,双星系统中的毫秒脉冲星——PSR J0514−4002E,起到了关键作用。


脉冲星是一种特殊的中子星。从地球上看,脉冲星似乎忽明忽暗。但实际上,当脉冲星高速旋转时,从两极发出射电脉冲会像灯塔放出的光一样,以一定的间隔掠过地球。这些射电脉冲非常有规律,甚至可以被当作是一种“宇宙时钟”。最精确的脉冲星被称为毫秒脉冲星,每秒旋转数百次。


毫秒脉冲星的自旋非常稳定,天文学家可以通过探测它们产生的射电脉冲来精确测量它们的自旋。虽然毫秒脉冲星的自旋本身是稳定的,但当这些脉冲星在运动或其信号受到强引力场的影响时,观测到的自旋就会发生变化。通过观察这些变化,天文学家就可以测量与脉冲星相互旋绕的天体的性质。


未知天体会是?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利用MeerKAT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精确地描述了NGC 1851E中的两个天体的轨道。他们发现它们最接近的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他们可以依据这种变化计算出系统中天体的总质量。


观测结果显示,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3.9倍。而且在这个系统中,未知的黑暗伴星也是一个致密的天体,它比普通的恒星密度要大得多。在对这个系统进行详细的模拟后,研究人员发现,这颗伴星的质量在太阳质量的2.09到2.71倍之间,这恰好落在了“质量间隙”之内。


为了解释这一发现,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有趣的可能性:这颗未知的致密天体是由两颗中子星并合形成的(如下图)


这个系统的潜在形成历史:毫秒脉冲星是在一个小质量X射线双星中产生的,它留下了一个白矮星伴星。后来,通过交换交会过程,白矮星被当前的伴星——一个较轻的黑洞或一个较重的中子星所取代。图/Thomas Tauris / Aalborg University / MPIfR)


研究人员之所以作出这种不寻常的推测,是因为NGC 1851有着不寻常的环境。NGC 1851距离地球约4万光年,它是古老恒星的密集集合。与银河系中的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恒星之间的距离要紧密得多。在这个拥挤的恒星“舞池”里,恒星可以相互作用,扰乱轨道,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发生碰撞。


比如,当两颗中子星碰巧靠得太近时,它们的“舞蹈”就会以灾难性的方式结束。它们碰撞所产生的黑洞会比坍缩恒星形成的黑洞轻得多,可以自由地在星团中游荡,直到遇到另一对恒星“舞者”,然后相当粗暴地介入其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较轻的那个踢出去。


研究人员认为,正是这种碰撞和交换机制,可以产生新研究所观测到的系统。


由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球状星团NGC 1851。(图/NASA, ESA, G. Piotto /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Padova)


未完成的工作  


不过,对于这个系统的研究工作还没有完全完成。研究人员尚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发现了已知最大质量的中子星,或已知质量最小的黑洞,亦或是一些新的奇异恒星变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他们可以在宇宙中最极端的条件下探索物质的性质。‍


参考来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3005

https://theconversation.com/black-hole-neutron-star-or-something-new-we-discovered-an-object-that-defies-explanation-22119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原理 (ID:principia1687),作者:不二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