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收购可能是一种攻防策略。
新年第一笔大型科技并购案来了。
近日,慧与公司(HPE)宣布将斥资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4亿)收购瞻博网络。慧与公司是由原惠普公司B端业务部门组建,瞻博网络则是一家电信领域的网络设备供应商。
交易消息一公布,瞻博网络股价大涨22%,而慧与公司则暴跌8.9%。市场评论也两极分化。看好者有之,“将加强HPE在AI浪潮中的地位。”担忧者也不少,巨额债务、产品结构调整,“可能会拖累HPE的股价。”
这笔1000亿的交易,之所以发生在当下,之所以如此之昂贵,关键还是“AI”。HPE将获得瞻博网络旗下的Mist AI,HPE据此画的饼是,“将加强HPE在AI浪潮中的地位,在连接原生世界和云世界的过程中,推动客户进一步创新。”
按照HPE的说法,交易完成后,将使HPE的网络业务收入翻番,经常性收入增加约4亿美元。成为一个“新的网络领导者”。不过按照过往惠普出手大型并购的结果来看,现实与理想往往距离不小,加之HPE手中的中国公司新华三股权出售不顺,这笔交易有些负重前行的意思。
一、1004亿,“新的网络领导者”诞生?
1000亿的巨额收购案在上周一就“走漏了”风声。
先是1月8号,有消息传出,慧与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惠普企业公司,以下简称“HPE”)将要收购估值约为130亿美元的网络设备制造商瞻博网络(JNPR.N)。
两天后,收购消息就得到交易双方证实,不过价格涨了。HPE和瞻博网络对外宣布,HPE将以全现金形式,40美元/股的价格,约合140亿美元(约1004亿人民币)收购瞻博网络公司。目前,这项交易已获得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预计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交割。官方言之凿凿,看上去这笔交易已经板上钉钉,只待监管机构的最终批准了。
HPE原是惠普公司的一部分。2015年,惠普公司一分为二,拆分为两家公司:一家是新惠普(Hewlett Packard Inc.),继承了原惠普的个人电脑与打印机业务;而另一家就是慧与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主营B端业务,提供云端和服务器等服务,对标IBM。
卖方瞻博网络公司,则于1996年创立,主要开发和销售路由器、交换机、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安全产品。
1999年6月,瞻博网络登陆纳斯达克,不光上市速度快,还一举创下当时科技行业首日交易的最高纪录,股价在一年之内增长了五倍,在当时被称为“华尔街的最新宠儿”。
经过20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持续并购,瞻博网络创建了路由和交换硬件以及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定义交换应用程序和安全产品,并积累了大量知识产权。
目前,HPE市值200亿美元左右,瞻博网络约110亿美元。前者是美国创新史的标志性公司,后者是思科的长期竞争对手之一。两者“联姻”,可谓是珠联璧合了。
HPE对这笔交易抱有坚定的信心。上周三,HPE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透露,根据2023年的财务业绩,收购瞻博网络将使HPE的网络业务收入翻番,经常性收入增加约4亿美元。并声称将在合并后创造成为一个“新的网络领导者”。
不少业界人士也看好这笔交易。彭博情报、巴克莱银行等机构的分析师,纷纷撰文称,瞻博网络与HPE合并,将帮助HPE“填补产品组合中的空白”“扩大其数据中心和云网络业务”“给思科公司和其他公司带来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于是在放出消息的第二天,瞻博网络的股价应声上涨,开盘时飙升近22%。“形势一片大好”。
二、股价跳水,市场忧心忡忡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HPE股价却大跌8.9%。到上周五,已经从17.69美元跌至15.91美元。显然市场对这笔交易存在不少担忧。
首先是价格问题。140亿美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它占到HPE 210亿美元市值的一半以上,约是2023年营收291.35亿美元的二分之一,净利润20.25亿美元的7倍,更是HPE持有的40亿美元的现金及等价物的3.5倍(截至2023年10月)。
最关键的是,近两年HPE增长乏力,该公司一直难以实现2%以上的增长。
这意味着面对14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HPE将背上沉重债务,而且去杠杆的过程又较为艰辛。对此,HPE则表示,将通过定期贷款为这笔交易融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贷款将被“新债务、强制性可转换优先证券和现金的组合”所取代。
另外,目前的收购价格是瞻博网络市值的1.32倍(消息披露前)。但在部分投资人看来,瞻博网络的经营状况在过去几年并不理想。
一是,2018财年-2020财年,瞻博网络的营收和净利润经历了3年连续下跌,营收从50.27亿美元跌至44.45亿美元,归母净利润更是拦腰斩断,从5.67亿美元降至2.53亿美元。
二是,虽然2022年瞻博网络业务取得较大发展,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11.95%,达53.01亿美元,是自2010年以来增长最迅猛的一年。但在最近一个季度,瞻博的营收为14亿美元,利润仅为7600万美元。
另外,2022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87.56%,达4.71亿美元,但迟迟未恢复到2018年5.67亿的水平。
而且从过往的收购案例看,HPE并不总是成功。
比如,2011年HPE(当时还是老惠普公司)就对软件公司Autonomy抛出了11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计划。这笔在当时被批评“价格高得离谱”的收购案,果然在不到一年时间,就给惠普带来了巨大麻烦。2012年,HPE将Autonomy的价值减记了近90亿美元,并状告Autonomy夸大财务状况、涉嫌欺诈。
欺诈案官司一打就是7年。2019年,Autonomy公司前任首席财务官侯赛因终于在旧金山被美国地区法官判处五年牢狱。
而在交易刚刚披露时,惠普公司股价就“应声跳楼”。2011年初到2011年10月,惠普的股价跌了47%,是当时美国大公司道琼斯指数中表现最差的公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次HPE又抛出巨资收购案,投资者担忧也在情理之中。
三、“拐点将至”,HPE志在AI
但在HPE眼中,这笔交易是坚定无疑的战略举措。它代表了公司在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决心。
去年11月,HPE CEO 安东尼奥·内里发表主题演讲《从边缘到云,发现人工智能的力量》:
“我们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拐点。人工智能的承诺正在变为现实,它有可能推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其规模之大是我们有生以来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看看利用边缘、混合云和人工智能实现现代化的企业如何实现倍增效应,并在每一个转折点创造速度。”
而这笔并购交易“将加强HPE在高速发展的AI浪潮中的地位,扩大我们的总体潜在市场,并在连接原生世界和云世界的过程中,推动客户进一步创新,同时也为股东创造巨大价值。”内里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在收购完成后,两家公司将共同建设数据中心,并推动人工智能运营网络。
更重要的是,HPE 将获得瞻博网络的无线网络业务Mist Systems。
这是瞻博网络在2019年以4.05亿美元收购的初创科技公司。当时,Mist Systems的创始人向瞻博网络推销了自己的创意:“打造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平台,在用户发现问题之前自动排除故障并解决问题。”
随后,瞻博网络与Mist一起,推出了Mist AI平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实现自动化管理功能。基于该平台的Marvis虚拟网络助手等产品,能够转变客户IT团队与企业网络互动的方式。
根据瞻博网络的介绍,Marvis 可以在摄取更多数据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利用持续增长的知识库,实时主动纠正问题,减少故障工单数量并加速解决问题。
交易完成后,Mist AI平台等将为HPE提供助力,增加其在网络领域的市场份额,并进军“5G和云网络的高增长领域”。
而且,两家合并后的公司将提供基于云的、高性能且体验优先的、安全、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原生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收集、分析跨领域的聚合遥测数据。
从竞争环境来看,这次收购也可能是HPE的一种攻防策略——一方面,增强在电信领域的竞争地位,阻击竞争对手戴尔在电信产品线的扩张;另一方面,借助瞻博网络在网络安全技术等领域积累,对思科、Extreme、Arista和Fortinet等竞争对手形成冲击。
所以对于HPF而言,收购瞻博网络是“现实的选择”,而且对于人工智能,也是HPF志在必得的领域。当然,最终成果如何,我们还得静待分晓。
四、卖掉新华三,中国市场的插曲
讲完了大洋彼岸,再聊回国内。
HPE和瞻博网络的交易刚刚披露,离交割至少还有1年时间。往前回溯,HPE背后还藏着一个与中国公司相关的故事。
话说2003年,华为为了反击思科,联手美国公司3Com,成立了合资公司Huawei3com。2006年,华为将手上的股份悉数转让给了3Com公司,3Com将其更名为H3C,中文名“华三”。
接管H3C后不久,金融危机爆发,母公司3Com惨遭打击。最后,不得不在2009年,将自身和H3C一起打包卖给了惠普公司。从2007年到2015年,作为外企的“华三”公司,并未在国内市场取得显著发展。
转折发生在2015年。当年,清华紫光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三51%的股份。华三重回中资企业手中,并更名为“新华三”。而新华三剩下的49%的股份,就捏在分家后的HPE手里。
去年5月,紫光股份发布公告称,将以35亿美元的价格从HPE手中收购新华三剩下的49%的股权。然而,由于紫光集团进行债务重组,收购进程被一再拖延。到了9月,紫光股份不得不宣布暂时终止收购计划,决定先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工作,再推进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
这产生了连锁反应:如果HPE能够顺利出售新华三49%的股份,将为收购瞻博网络提供更多资金。但现在与紫光股份的交易延宕,HPE不得不“负重前行”。出售新华三、并购瞻博网络,这两笔“远隔重洋”的交易就像“线头”一样系在了一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杨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