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些关键词总结2023年,我会用“聚变”。不论是地缘政治、经济形势、技术革新、企业家群体的信心,还是国与国之间贸易关系、投资关系、货币汇率,都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并且,很多变化都聚集在一起了。不光是巨大的巨,还是聚合的聚。过去,可能环境不好,但经济上、技术上没有大的变化,也就是不会聚集在一起变。现在是多因素都聚集在一起了。
2024年,就是在聚变中梳清思路、厘清变化的一年。国际上的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国内的经济形势、政策,包括现在对人工智能、新能源的应用,还处于相对混沌的状态,会逐渐理清思路。
关于未来真正的增长点,我认为来源于两方面:第一,可持续发展,能源替代是很大的增长点。太阳能、电动车也好,或其他各种能源替代也好,人类会逐步寻求到一种新能源的方式。对人类来讲,这一点太重要了。
第二,就是科技,也是有很强的增长点。包括人工智能科技、生物科学的科技、材料科学的科技都在迅速地发展。就我所经历的企业中化来说,新材料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这是过去大家都不可想象的东西。
当然,反过来说,虽然大家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还比较低,存在一定贫富差距,以及地域之间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别,中国的企业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这些也会有很多的增长潜力。
我之前提过“重构”的概念。我认为,经济的发展模式在重构、行业在重构、应用技术在重构,因此如果你战略上不升级,不能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那就没有成长了。目前来讲,疫情结束后的2023年,经济恢复的动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这也就对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逐步发现,走不回以前那条路了,现在一定要走新路了,这也逼迫社会和企业的转型发展。市场的力量很强,不是你想走回就走回去了。
对于中国的企业,我建议不应该对外部经济大循环产生太多的担忧。我认为“循环”有四个:世界经济循环、国家/市场循环、行业/产业循环和企业自身的循环,这四个循环时刻都在发生。
而这四个循环里边,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企业自身的循环。就是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本质就是效率和创新。企业一定要做到不能浪费,成本要低、有效率、产出要高,这是最基本的。此外要有创新,不断去创新。有这两条,企业可以生存了。
前面三个循环不用太多地担忧,因为实际上你很难控制。好企业一定会走出这个循环,在循环向上的时候,你有更好的发展;循环向下的时候,你也可以生存。我一直强调,企业首要是练好内功,做好自己本职性的工作,包括你的产品,你的技术,你的团队,你的营销,都要做好。抱怨无用,重要的是内功。
我能感受到大家焦虑的情绪,但别被这种情绪影响了,保持乐观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保持乐观,才有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不要过分担忧外界的变局,做好自己的基本管理,打磨好产品,接受竞争,在竞争中打造出更强大的企业。
在中化,有这样一个理念: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创新和研发,中化就不投资也不并购。没有研发和创新,就无法增加新产品,所以企业必须要有驱动升级的新产品才可以,这也是企业竞争的一个主要战略。
目前的形势下,我认为企业除了技术的研发创新外,没有更多的战略。
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下,中国的企业只有直面技术研发的痛点和难点,制定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战略,才有可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从一个比较小的经济体发展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也慢慢从高能耗、高污染、低价值的发展状态中走了出来,现在面对新的变局,必须要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否则不可能有进步。
我管理中化的后期,就要求团队全面转向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要以研发新材料、新产品为主要目标。整个公司的力量都被调动起来做创新,当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目前国内企业研发创新的难点并不是钱不够,而是研发的管理和创新特别困难——把钱变成一个好的技术是非常困难的。
我曾在中化设置过200亿元的研发基金,只要有好的研发项目都可以报上来,基金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半年出不了几个项目。因为你想研究的基本别人都研究过了,要绕过他们的研究来创新非常困难,不过一旦突破这个难点,所产生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40年前我还在美国上学时,日本首相去到我所在的大学演讲,很多同学在门口欢迎。他进门以后就说,“我知道你们为什么这么欢迎我,因为我的左脸贴着丰田、右脸贴着索尼,我在大街上看到的是丰田车,你们听的随身听是索尼的。”当时觉得日本因为有好的企业有好的创造而受欢迎,企业有这个作用,我相信中国的企业未来也会起到这个作用。
几年前去西雅图,我写过一篇文章叫《西雅图》,这个城市可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因为也没有什么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当然是海滨城市,但是这个城市非常有活力,而且橄榄球队得了全美国第一名,人口在增加,房间也比较贵,为什么?这个城市有企业,这个城市有波音、有微软、有亚马逊、有星巴克等一大批企业。
从这里来看,一个城市就是一个企业的城市,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企业的国家,没有好的世界一流企业,建不成世界一流的国家。做企业的人应该第一感到骄傲,第二感到有责任。要提升真正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来形成真正世界一流的产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作者:宁高宁(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采访整理:谭丽平,编辑: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