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听别人说:


我有他那么好的运气,轻松获得机会,关键时刻遇到贵人,总在逆境中找到转机,就好了。


我们总在反思,为什么别人运气总比自己好,自己遇不到。人们常识里认为,运气随机看不见摸不着,并不可控。


但也许并非如此。


《怪诞心理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曾做过一个有趣实验。他找来400名参与者,让大家帮买咖啡,这些人自认为非常走运、要么非常不幸。


实验中,教授设置两个测试点:一,在途中放一些零钱;二,安排一位商人坐在咖啡店门口,主动打招呼的人能获得奖励。


结果很有意思,自认为运气好的人,几乎都捡到了钱;自认为运气差的人,则大多没捡到钱。教授试验想告诉我们,运气跟自我意识有关,外向的人更容易注意周边环境变化,并抓住机会,内向人不健谈,更容易失去机会。


所以,以后千万别把“运气不好”挂在嘴边。可是,性格很难改变,我们也不能总用单一视角看问题。


01


仔细观察会发现,所谓“运气”并非完全随机发生,都隐藏在社会规律中。社会系统,一个巨大又复杂的概念,由诸多相关要素组成。


这里有什么呢?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身边朋友,工作同事,家人、邻居,偶然遇见的陌生人,每一次交流,无论深浅,都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些互动影响着情绪、决策、乃至运气。


群体与组织的存在。这里包括家庭、公司、学校、社团俱乐部等各种形式集体,它们共同的目标及兴趣把人聚在一起,形成社会上一个个小节点。


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与制度。法律、政策、习俗、传统礼仪,都在为行动设定框架,塑造整体面貌,指导着社会稳定与变革。


整个网络中,每一个人、团体,制度都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我们每一个决策都对周围的人,乃至社会产生连锁反应。


那么,社会系统的内在规律,如何影响生活与发展呢?


大家知道,内在规律扮演重要角色,当讨论如何指导未来时,实际寻求隐藏在日常生活、历史事件中的规律。


比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解释市场经济自然法则,不仅对经济规律深入了解,也极大影响了现代经济政策和社会的发展。还有政治领域民主制度,根基在于对我们社会行为、权利分布规律的认识。


不同领域中,大家会通过观察、做实验、分析数据、逻辑推理弄清楚一些基础常识。


医学上,医生和科学家观察病毒怎么传播、人体如何反应,进一步发现如何预防和治疗病痛的方法,这些发现,都得益于生物学和公共卫生的规律。


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才能理解那些看起来没有规律,实际有迹可循的事。比如,创业老手,能看清楚市场变化、顾客喜好。


政府也是,看清变化,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政策。可以说,无论在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运气都在受社会规律的影响。


谈起规律和运气之间的联系,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遵守社会规律,能提高碰上好事的机会。比如,工作中,懂得专业人干专业事,待人接物原则、会得到同事、老板认可。


如果懂得市场规律,更可能投资成功,因为你看懂趋势和风险;对技术趋势有深入了解的创业者,能在合适时机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


另一方面,运气和努力与机会碰头的结果有关。就像雷军那句“顺势而为”一样,越了解和适应生活在社会系统的人,越有可能在对的时间做成对的事。


所以,运气并非完全脱离规律之外。它很大程度是规律的延伸,在此之下获得的额外好处,可以看做一种概率权游戏。


02


什么是概率权呢?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想象一下,当你抛一枚硬币时,落在地面朝上的概率是50%,即正反两面出现的机会各半。同样,抛一个六面骰子,每面朝上的概率是1/6。


这些都可以用数字计算预测。但在现实中,事情远比硬币、掷骰子复杂的多,多半时候,社会出现多变量和更复杂的情况。


例如:


我对经济学了解不多,但我知道,行业中存在一种被称为“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的工具,通过它,可以预测经济活动走向。


这类模型大概分为“时间序列模型、结构性模型”两种,前者基于统计学和计量学,用来分析历史数据,后者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数据进行推演。


社会学也有。大家经常看到某个城市GDP怎么样,人们在短视频平台怎么互动,都有一套统计大数据的方法,用它来研究人群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个人生活层面就更多了。


关于健康,会根据生病的可能性,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你知道肥胖出现三高,那么,一定范围内,会适当注意饮食。买保险时,还会考虑风险发生几率,来确定金额及范围。


关于出行,喜欢看天气预报的人,比不看的人,防止生病的概率权要高,他们会做出今天要穿什么,要不要带伞、戴口罩等一系列行为。


职业规划中,概率更重要。了解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概率,能判断出哪些公司增长潜力大,然后,利用个人优劣势分析,学习公司需要的技能,就业之路至少不会那么辛苦,有时,正确选择意味着比别人少奋斗几十年。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一个传统媒体人在互联网刚崛起时,没有意识到PC时代的潜力,因此选择了继续从事传统媒体工作,然后,接下来几年互联网行业爆发,这位媒体人错失了发展机会。


这些情况很常见。


概率真的很影响决策和运气。有时觉得运气不好,可能好运几率本来就不高,但如果能根据现有信息好好分析一下概率,其实能提高好运发生的机会。


拿我来说,我一直相信复利的力量。在一个有限市场、圈子里,如果能慢慢地持续做一件事,坚持三到五年,就能超过很多人。


所以,做决定前多思考,认真分析,确实能增加好事发生的几率。大部分时候,运气不佳,外部因素占一部分,其他的,真因为我们投入的还不够多。


雷军在多个场合提到,不论个人还是企业,你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肯定要长期主义,伟大成就是熬出来的。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就像股票投资,虽然有分析策略,投资者仍会面对市场意想不到的“骚操作”。职业生涯里,你通过准备提高了成功的概率,仍有一些不可控的地方。但,最起码知道概率影响运气后,会更有意识做出选择,不能说百分百控制,至少面对决策时,会根据可能性调整方法,为自己争取更多好运。


03


站在一个行业视角,概率下的运气,我认为分为四种。


一. 做事之运


有一件事,你要去干。比如上班,它能带来基本收入。此外,考虑一下是否有小目标,不是指大到几个亿,而是那些“想做的事”。


这些目标,最好小到能立即“开始行动”。我的每日目标很简单,完成2-3件小事,如阅读几篇文章,写日记卡片。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为未来打下基础。


要避免“幻觉真理效应”(The English term for),这种效应使你越来越相信媒体上展示的事物是真实的,即使可能不是;这意味着,看到别人展示成功、美好生活,只是结果的一部分,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艰辛。


所以,一开始不要急于求成。很多人失败因为开始就想干票大的,这通常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同时,要意识到,行动和思考经常是无意识的,可能会重复旧有的模式,如果能加入一些有意识的觉察,就能有更深的认识。


二. 有备而来


单纯行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计划。所谓有备,意味着你对特定领域或某个方面有所理解,更能通过这些认准自我定位,抓住幸运的机会。


举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原本做运营,后来转行做兼职主播,并取得一些成绩。讲真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但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有点颜值、不害怕社交、喜欢交流,然后,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这些技能。


知名企业家纳瓦尔·拉维坎特(Naval Ravikant)说,如果你在某方面特别擅长,就会更容易发现那个领域里的新机会。简单来说,精通某事能让你对相关领域的机会更加敏感。


三. 独有特质


个性,特质是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人人都知道,在社会中,想保持这些很难,因为人是群居性动物,我们往往会要和他人互动,融入集体,慢慢也就失去这些独特性。


在我看来,独特形成过程,要经历“外方内方、外圆内方,外圆内圆”,三个阶段。


一开始,人们会做一些跟内心不太一样的事,就像在外面装模作样(外方内方);慢慢地,随着时间过去,自己对自己了解更多,就会开始在行为上表现出真实的样子(外圆内方),但内心经常不坚定。


当内在与外在融为一体,思考和行动变得更加清晰,才能形成独一无二的自我。这时,你会全情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


因此,独有特质实际上是一种稀缺资源。正如古语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个人经历种种挑战后,才能形成鲜明的个性标签,和深厚的内涵。


四. 撞大运


比较出乎意料,无法预测,纯粹靠运气获得成功。这种运气是偶然事件的结果,不用基于个人技能,后天努力。例如,突然中了500万,难得的机会。


比起它,我更喜欢“顺势而为”的运气。从宏观角度看,涉及天时、地利、人和,普通人可能看不到这些,关键要学会市场分析。


市场营销中,波特五力模型、五看法则等工具蛮有用,额外时间可以补齐下这方面知识,实在不想,至少应该了解自身行业所在阶段。


以我个人来说,未来AI+互联网趋势可能会浮现。有点像2015年国家提出的互联网+产业的战略一样;我认为未来10年里,AI在办公领域会像今天用office软件一样普遍。


最重要的是,未来上班,每个人都要掌握一些Ai技能,比如,AI写作、制表格、做PPT、绘图,这兴许是离个体最近的趋势,至于如何借势而为,取决于个人行动效率和资源匹配。


几种类型运气,如同一张行业战略地图,指导你应该在哪个方面聚焦。


04


那么,有了这张地图,到底应该往哪里聚焦,才能提高整体概率权?


首先,以核驱动。


核,指那些能够与公司、或市场形成交易的关键元素。比如一个技能、产品、或解决方案。这些元素能够为你带来经济收益。没有“核”的做事,无法有效形成闭环。


以运动员为例。他们的核是打球技术,这项技术代表专业技能,为职业生涯打下基础,是他们的产品,所有训练和比赛都会围绕提升“核心技能”展开。


不妨思考一下,你的核是什么呢?从个人发展角度看,许多人错误地将自己在公司担任什么职位,视为自己的“核”,看法并不准确,因为岗位随时可替代,但核却独一无二。


基础的“核”,代表核心技能、专长,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带你去的保底技能。


其次,持续投入。


我的一位朋友,以前在公司经常做方案,PPT技术不错。


结构性失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机会,别人都在家忙着做自媒体,他却围绕技能做起PPT培训课,前几天跟他聊天,课程还升级到AI+PPT。


你看,技能不仅在他之前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为其面临职业转变时重新站稳脚跟的关键,假设放到行业来看,一开始项目不会带来大量客户,毕竟竞争激烈,用户选择多样。但如果持续练习,并完善课程体系,定能打造出一款高质量产品。这种持续的投入和精进,不保证能赚取巨额利润,却足以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小生意。


再者,螺旋上升。


如果要做大客户生意,那么,重点应该放在影响力积累上,这意味着,需要专注于提供高价值、定制化服务,以吸引并保持大客户的兴趣与忠诚。


相反,如果目标是普通市场,那么,可复制性就变得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产品、服务要能够高效复制推广,以满足更广泛客户群的需求。


两种策略看似有不同点,它们都呈现“螺旋化”上升趋势。


亚马逊贝佐斯核心理念很简单,他说:我们专注于降低商品价格,这样就能吸引更多客户,更多客户又会带来规模效应,使我们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商品价格。


几年前,黄峥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们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只想做Costco和Disney的结合;时隔至今,无论国外的Temu,还是国内拼多多,发展轨迹均可验证这一点。


所以,许多商业大佬们的做事,都倾向保持简单明了,将复杂的商业逻辑,简化成易于理解和执行的核心理念。


三者放在一起,是一个正循环,也是逐步提高运气的方法。


总结而言,运气,藏在函数里。


没有审时度势的能力,至少拥有持之以恒的勇气;哪有什么大时机,小成靠勤,中成靠概率,大成依赖机遇,一点都没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