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卜淑情,原文标题:《“日特估”新趋势:没增长、PB低于1?退市吧!日股MBO私有化创纪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随着监管新规增加了经营压力,而目前融资成本仍然较低,许多日本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选择了将公司私有化,日本股市2023年MBO(管理层收购公司股份,使其退市成为私人控股公司)的规模创下历史记录。


根据并购咨询公司Recof统计,2023年1月~11月9日期间,日本股市MBO规模达到了2029亿日元,加上随后披露的大正制药控股(7100亿日元)、教育看护保育巨头倍乐生(2700亿日元)和卡拉OK巨头Sidax,今年以来日股MBO总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日元,远高于2020年创下的3050亿日元的历史高点。


“在过去十年中,大型企业集团出售非核心资产一直是(私募股权买家)的重点,但现在管理层主导的私有化也达到了同样的重要性,”一位东京私人股本人士表示股权高管表示,他预计MBO的频率和规模将继续增长。


监管新规加剧公司治理压力


分析认为,东京证交所针对公司经营治理能力改善的新规直接推动了MBO的规模增长。


今年3月份,东京证交所要求市净率(PBR)低于1倍的公司披露并实施改善措施,这增加了估值便宜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经营压力。


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PBR低于1倍意味着,股东通过解散公司并分配其资产,将比公司继续运营更为有利可图。


另外,新治理准则要求,日本上市公司剥离在其他上市公司持有的大量股份,促使大量股份转移到激进股东手中。


这是上市公司的创始家族不想看到的,过去他们可以拒绝激进投资者的收购行为,但在新规下,公司将被迫考虑接受这些收购邀约。


因此,许多MBO案例是由公司创始家族发起的,以免受激进股东入侵,直接参与收购的银行家和投资者表示。


投资者表示,一些高管可能更愿意将公司私有化,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及其资产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像东京证交所口头劝告的那样,采取短期措施来提高股市估值,他们还可能还会利用资产负债表中隐藏的价值。


另外,分析师Travis Lundy表示,MBO意味着,私人公司不必出售其持有的其他公司的交叉持股。这也使得创始人在不丢面子的情况下聘请更专业的管理层,在私有化后闭门学习、套现,并为公司继承问题制定计划——MBO是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


利率上升预期升温,刺激管理层加速公司私有化


另外,利率上升预期也刺激了上市企业加快私有化进程。


进入2023年,日本通胀持续超过央行目标,促使日本央行连续对YCC(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进行灵活调整。上周,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和副行长冰见野良三双双“放鹰”,释放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又一个信号。


目前,普遍预期日本央行将在明年1月份采取行动退出超宽松政策,此前预期为明年4月份,此外12月结束负利率几率从3.5%一度飙升至45%。


在负利率结束的预期下,10年日债利率持续上行,10月底一度达到0.9%,达到近10年来最高的水平。截至发稿,10年期日债利率在0.7%附近浮动。



由于管理层收购公司需要从外部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如果预期未来利率会上升,那么管理层就更有动力加速公司的私有化,否则未来的融资成本会更高。


另外,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表示,企业主动选择退市另外一个原因是希望从中长期角度进行结构性改革,而不受短期股价波动或股东利润分配的束缚。


MBO有何好处?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认为,短期欠缺增长潜力公司的MBO和私有化浪潮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活性和质量。


根据日经新闻数据,日本上市公司数量约3900家,比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约2300家高出约70%,但东证交易所三个市场的市值仅为纽交所的四分之一左右。


东证交易所3月份对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要求推动上市公司重新审视上市的目的,以及平衡短期盈利及中长期结构改革的目标。


短期欠缺增长潜力公司的私有化有望进一步提振上市公司的整体活力,而经MBO后完成结构性改革的公司未来也有望再次上市。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卜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