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个公园内的“中国梦”牌匾。

中国多家官方机构星期三(10月20日)联合宣布“振”为年度汉字。这一宣布立刻引来了网民的讽刺,他们表示这是当局在国内经济低迷情况下的自欺欺人。一位网民直言,年度汉字应为“跌”,年度词应为“跌跌不休”。

根据这些机构,2023年的国内年度汉字为“振”,而国际年度汉字为“危”。“高质量发展”被选为今年的国内词,“ChatGPT”当选国际词。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成功、民众对体育和低成本旅游的热爱体现了中国的坚韧。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篇文章说:“长路有险夷,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面对挑战时不失本心、遭遇风雨时行之不辍,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当得起一个“振”字。”

而在国际方面,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以及日本排放核废水等事件体现国际形势的不稳定,而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进步也带来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危”当选年度国际字。

遭到网民讽刺

年度汉字一经宣布,立刻引起了网民们的批评。“假大空,” 一条微博留言说。“赢!”另一条留言讽刺地表示。

一位微博博主宣布自己地年度汉字是“好”,年度词是“好冷”、“好穷”、“好困”、“好累“、“好饿”、“好无聊”、“好想鼠”、“好滴”、“好嘞”、“好的收到”。

中国此次年度词语盘点评选活动启动于11月20日,参与地机构包括教育部下属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华网、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

活动的评审专家有新华网党委书记储学军、前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顾青等12 位官员与学者。活动还要请网民参与投票。

根据活动官方网站,除了“振”以外,今年年度字的候选字还有“智”、“信”、“新”、“强”。国际年度字的候选字则是“危”、“芯”、“战”、“谈”、“核”。

网民们认为,年度汉字的选择有些自欺欺人。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一位网民指出,2023年是中国走出疫情管控后的第一年,但却被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出生率下跌、年轻人失业困境等问题包围着。

“只能说今年的国内年度汉字‘振’寄托了国人对于来年的希望,却未必真实反映了今年的状况,” 这位网民写道。另一位微博网民直言:“年度字:跌。 年度词:跌跌不休。”

中国过去10年来的年度字都透露着积极和乐观的信息。从2012年起,每年的年度国内字分别是 “梦”、“房”、“法”、“廉”、“规”、“享”、“奋”、“稳”、“民”、“稳”、“振”。

周边国家正视自己的经历

相比之下,一些中国周边国家评选出的年度汉字并不那么“正能量”,但却是对现实状况更真实的描述。

过去一年来,税收是日本国内辩论火热的话题,因此,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本月早些时候公布日本今年的关键字为“税”。

在马来西亚,当地的年度字是“贵”。根据《联合日报》的报道,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会长吴添泉表示:“人民选出这个字,显示政府必须要加以体恤低下层的人民,提供更多更多的津贴、补贴以及福利金。”

而在台湾,“缺”当选了今年的年度字。根据台湾媒体报道,这个字的提出者、桃园市长张善政表示,房价攀升、通货膨胀、屏东大火等社会问题和事件让民众缺乏安全感,因此“缺”字最有代表性。

相关报道:

12月20日,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官方新华网公布今年的"年度汉字",结果选出“振”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代表2023年的用字和用词。主办方表示,今年中国提振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成经济强国筑牢基础,这两组字词最能代表今年的中国状况;同时还选出“危”和“ChatGPT”,作为最能代表国际情况的国际字词。

根据主办方的资料,"年度汉字"已公布18年,希望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在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但官方公布的上述结果,在中国社交平台引发大量讨论。有网民表示,今年房地产、股市和工资全下滑,"年度汉字"应该是"跌"和"惨";也有人讽刺官方不放过任何机会释放“正能量”。


中国官方机构宣布以"振"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的年度字词,但这一结果引起网民热议,许多民众选择"跌"和"惨"字作为代表。(网页截图)



学者:当局借"年度汉字"冒充、引导民意

海外政论刊物《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表示,中国网民的讨论表达了对官方"年度汉字"的不同意见,民众在严密的网络言论管控下,希望借讨论官方活动渠道发表他们对现状的不满。胡平表示,中国官民双方对现状的看法大不同,甚至呈对立的现象,这并不代表官方不知道民怨,而是官方在利用舆论控制言论。

胡平:"这是洗脑的常用手段。因为这个政权的建立,它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民众对它的认同。在中国这种状况之下,缺少自由的交流,常常不知道别人怎么想。通过它提出的汉字,是冒充民意,同时也在引导民意。官方抬出一种观点和看法,号称是代表大多数人们的意见,希望老百姓看了这个之后以为别人都是这么想的,赶快修正自己背叛的思想,这就是它的目的所在。"

"年度汉字"之选两极化 显示官民对事实感受脱鈎

独立评论人士季风表示,中国"年度汉字"是官宣部门和专家们为了配合主旋律而举办的活动,这只是反映官方对今年的看法以及对社会发放正能量,而并非民间的真实状况和民意。网民对结果的嘲讽,显示官民出现意见脱钩的情况。

季风:"现在提出来的案子和现实都是相反的,你说你要振兴、提振,你看看现实中的经济下滑、人们的收入普遍降低、没钱消费,提倡什么高质量的发展呢?这些年轻一代躺平了、不结婚了、不生小孩了,你拿什么来振兴和提振?这就是完全的精神分裂。现在基本上回到了一种不合作,上面怎么好,这些韭菜们大家全当没听见。"

另外,有日本媒体近日在北京街头采访,征询市民心目中的"年度汉字"。其中一名受访的北京女高中生选了"坏"字,并表示日本排核废水缺德。中国网民对该女生的说法持不同意见,有人为女生点赞,说她很勇敢、说出中国人的声音;也有网民赞扬日媒的报道能容许不同意见。还有网民批评该女生是典型受官宣洗脑严重的年轻人,但该网民随后被其他网民指责为“媚日派”。

日本静岗大学教授杨海英对此表示,有关报道所引发的争议可能是网上舆论被官方利用,配合政治操作的需要。

杨海英:"因为政府打的是政治牌,政治上需要和日本合作的时候,可以全民高呼中日友好;政治上需要把核处理水说成核废水的时候,全民不可能说要客观的看待日本。中国没有真正的民间舆论,中国没有个人,只有党统治下党的喉舌的代言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一党专制之下,独特的体制问题。"

时事评论人士方原则表示,网络应该是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但在中国,所有意见均要配合官方需要,并以官方选出在中国被禁止使用的“ChatGPT”为今年的国际词作例子,显示官方和民间是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