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纽约这座城市以来,还没有一位福州人当过警察局长,这样的历史在最近被一名叫做曾昌武的人终结了。

2023年12月16日,这是所有纽约的福州移民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纽约市警察局107分局迎来了首位福州移民的警察局长。

今年45岁的曾昌武,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长乐,8岁时移居香港,13岁时随家人移民美国。顺便说一下,曾昌武的父亲是偷渡来美国,直到身份合法后将家人接到美国团聚。这个真的很福州(绝不是歧视)。

曾昌武拥有皇后学院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邮局工作了5年。他少年时曾是街头抢劫的受害者,当时警队里华裔警员严重缺乏,因中文不好报案时困难重重。后来身边亲友也因英文不好而向他求助,种种经历让他对不懂英文的华裔日常所要面对的困境感同身受,于是在30岁时放弃邮局工作投身警界。想用自己擅长的国语、粤语和福州话更好地帮助当地华人。



随着曾昌武的上任,说句玩笑话,现在福州人移民到了美国,抬头一看,发现还是老乡在罩着自己。

借着这个事,也想多跟大家聊聊福州人移民美国的事情。

目前移民美国的福州人数量有60多万,基本上都是最近几十年出来的。他们出来的方式就跟曾昌武的家庭大同小异,都是一个人先偷渡,等熬到合法身份后再把家里人接来。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移民美国到的福州人迅速超过了广东人。当时全国都掀起了出国潮,为什么只有福州人创造出了大规模移民的奇迹呢?当年福州人的偷渡和现在的“走线”又有啥区别?

福州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移民美国,主要靠两点,第一是“海员之乡”的出海传统;第二是血缘乡缘关系的根深蒂固。

福州长乐地区的移民占到福州移民的四分之三,有“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之说。而长乐又有着“海员之乡”的称号。长乐位于东北亚通东南亚航道的中间 , 是南北洋间航行的商船乃至海军的主要停泊地,也是福州造船业的中心之一。

郑和下西洋期间,长乐太平港是郑和船队远航的基地。晚清时期设立的福建船政学堂和马尾造船厂,更使长乐人从传统的“操舟为业”转型为现代海员,从事航海活动者更不计其数。

20世纪70 年代末以前,中国大陆与美国不通航运。在香港、新加坡的船运公司任职的福州籍海员,通过“跳船”方式,开辟了移民美国的渠道。第一批长乐籍的美国移民,基本上曾是香港海员。

这批海员在美国工作多年后终于取得了合法身份,1979年中、美建交后,他们开始以家庭团聚为由把老家的亲人接到美国,开启了福建人亲属连锁移民的热潮。

福州人非常注重血缘和乡缘的关系。那些说中国人在海外不团结的,其实不准确,福州人在海外就非常团结。

福建地处远离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东南一隅,四周又有大山阻隔,与邻省的交通往来十分不便,自成一个比较独立的地理区域。从开居祖到第二、三十代子孙,几百乃至上千年都一直在那里生息繁衍下去。从而致使福建各地出现许多大姓巨族,一村一姓,几村一姓乃至周围几十个村庄,几千、几万人都是同一个姓氏、同一祖宗衍传下来的子孙后代,这种情况在福建农村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这样长期在一个地方繁衍和共同生活,致使福建各地的家族、宗族势力比较强大,人们头脑中的血缘、地缘观念也比较浓厚。在这样的村庄里,大家既是乡亲,又是宗亲,彼此都存在着各种关系,遇事也会互相关照,互相帮助和提携。福建人头脑中这种浓厚的血缘、地缘观念,在他们的向外移民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作用。

靠着血缘的乡缘,福州人组建了美国的乡亲互助网络,这是福州人能大规模移民美国的重要条件之一。互助网络包括安排新来者的居住地、提供有关留居美国的信息和工作机会,乃至提供赴美费用的无息借贷等。新到美国的福州籍移民一入境,通常能马上找到亲戚或乡亲得以留宿,然后通过亲友的介绍找到工作。只要找到工作,那么基本上就能留在美国了。



所以说“福建人全球免签”,是因为有强大的互助网络作为坚强后盾。

那么福州人当年的偷渡和现在的走线有啥区别呢?

最大的区别,在于福州人偷渡是以宗亲为纽带,有组织大规模的前往美国。而走线这种,更多的是个体的分散行为。福州人偷渡的动机是赚取美国的高工资,而现在的走线,有很多属于在国内混不下去,成了失信人或者欠了债,不得已远走美国寻找生存机会。

兜兜转转,殊途同归。曾经偷渡客的儿子,现在也成了纽约警察局的局长。人生总有低谷和高峰,移民先锋福建人就有一句话:“再穷不过讨饭,不死总会出头”。

祝福每一位在路上寻找新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