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才怀孕生娃,在深圳这种一线城市似乎很正常,但其实底层也有一些对生娃、养娃未知的恐惧,所以拖着,担心自己没有准备好,担心自己还没成为优秀的自己如何成为一位好妈妈。孕期发生的事情,更让我担心如何才能教会孩子应对他即将面对的社会,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容易责备自己,不能接纳自己。


作为在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孕妇,因业务原因,孕期依然要出差、熬夜、高强度工作,同事也提醒怀孕了,不要那么拼,实际上我也不指望升职加薪,只是希望分到自己手头的工作和客户项目,都能够问心无愧做好,不想让别人觉得怀孕躺平增加了其他人的工作量,毕竟组内同学本就不多。


这种情况可能也会被认为是“卷”,但我自己知道,人手不够、活儿又很多,确实没有更好的解法,每天都在疲于应对各种问题,总是告诉自己问心无愧,坚持多久是多久。喜欢 To B 的业务在服务客户时解决问题获得的成就感,怀孕之后也许不知道哪一天就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天了,所以把职场每一天当成职场最后一天吧。


说来也是一个小组长(无任何管理实权只需听命行事,但需要接最难搞的项目、需要扛小组目标、汇报小组进展、需要支持组内需要,同时拥有极少的一些参与管理岗培训的机会),是个夹心饼干,活儿不容易,但支撑我一直坚持做下去的原因是“有所失,有所得”,在这个位置上离业务决策近了一点,得到一些认知上的提升,是一种成长和学习,为此付出更多的劳动,我觉得值得。


我极力地从工作里吸收正能量,但有那么一刻,真的很伤心,自责、自我怀疑、想放弃,明明知道哭了难受,影响胎儿发育,然而还是忍不住。


这就是发生在前几天的事情:


Leader 看到组员对我评价“风格强势,希望注意沟通方式”及组员转岗的事实后,明明知道组员是因为不堪当前岗位需要到处补位,琐碎、繁重,还需要自证价值 ,且工作内容完全不在自己的舒适区等这么多的客观情况下选择转岗,Leader 还是直接给了我一个“帽子”——影响团队氛围和发展,组员转岗的锅就这样落在了我的头上。


彼时,我在客户现场忙到连口水都喝不上一口,还在远程处理着组员提出的问题,帮组员出谋划策,晚饭前点开评价结论,看到“影响团队氛围和发展”这几个字时,如此刺眼,自责、委屈,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发展“管理”方向。


当天晚上 10 点多忙完所有工作后,理智的我还是主动与 Leader 沟通,希望了解自己的“恶劣”影响,有没有具体事例,可以让我有方向地反思。然而没有具体事例,Leader 只给了一句:“说直接点,你不觉得组员的转岗是因为你的原因吗?”


那一刻我真的不想再做我的工作,真希望找个地缝钻进去,原来自己是“害群之马”,应该转岗和离职的应该是我吧,我不应该在这个岗位这么难的情况下,还坚持这么久,应该更早离开,避免对团队的影响。而此刻正怀着孕,应该离开吗?


在纠结是否要离开时,也认识到组员反馈的评价可能是因为我也伤害了对方,根据自我了解,自己没有任何坏心眼和针对性,日常沟通也从不骂人,但可能因自己性格急、直接,如果说了哪句话时没有注意,而对对方产生伤害,我觉得我需要真诚地道歉,所以也主动与组员沟通聊天、真诚地聊聊往事。


这才知道在一个客户投诉的事情上,急于应对处理客户问题,让组员觉得本不应该付出的服务,却因客户投诉额外多付出了服务,内心委屈,我当时的沟通只顾处理客户问题没有顾及到组员内心的委屈,现在聊开来,我也真诚道歉,是当时自己太急,考虑不周,刀子嘴豆腐心,完全理解大家做复杂项目时的困难,但当时只是看到了要解决的紧急事情,未能及时倾听和安慰,也感谢提醒,以后会注意,也希望能够解开心结。


打开同事心结后,自己却很难走出“害群之马”的阴影,Leader 的不信任、负反馈,给我一个重重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


这让我回忆起过往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都经历过的被误解、被针对的经历:小学时性格内向被欺负没有凳子坐只能半蹲着听课;初中因性格开始由内向转向外向,主动承办板报被同班女生霸凌;高中时因成绩不好被关系“要好”的好学生投票影响其学习;大学时忙于学生事务和个人学习被部分室友讨厌;研究生时因热情接待新生入校被室友怀疑有所图谋而故意针对……


看似自己一路向上,积极热情,却会一直被认为“装”、“卷”,我不解,难道被误解、被针对后我只能按照剧本“一蹶不振”、“以怨报怨”?难道希望自己有更多成长,多付出一些,会损害其他人什么利益?也许很多时候大家被针对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而我比较幸运,不喜欢我的和针对我的人,日久见人心后,主动提及之前的误解和行为,表示抱歉,才让我了解到了原因,也更能彼此释怀。


但这些经历,都让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出了什么问题,责怪自己不够好,不够有能力应对。为什么我会有那些被误解、被针对、不被信任、不被认可的遭遇并感受到伤害?是我命该如此?未来还要持续经历?经历了好几天我都无法排解,也找不到如何避免那些遭遇,以及遇到后如何解决。我甚至担心,以后我的孩子会不会经历这些?我该如何教他面对?


带着这份无法排解的情绪,我找心理咨询老师做了沟通,在倾听和感受反馈中,我感悟很多,梳理清楚了逻辑线条,也找到了两个主要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分享给有同感的朋友。


为什么我会有那些遭遇并感受到伤害?


(被误解、被针对、不被信任、不被认可)


1. 目标导向性强,管状视野,容易给人压迫感


表现为“急”,急于达成目标,没有体会过慢下来的风景,习惯于风风火火、急急忙忙。这种急,容易体现在沟通方式上,容易给人一种压迫感,因此会引起周围人的反感或不适。目标导向性强其实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需要客观看待:优势是执行力强、自驱力强、能拿结果;劣势是在合作中会挑人,能跟上节奏的人可以一起达成目标,得到提升,不能跟上这种节奏的人会反感、抱怨。


2. 忽略人性复杂性,尽可能避免人情世故


因为目标导向性强,所以尽量回避与目标无关的人情世故,简化人性及人际关系,希望聚焦在重要的目标上。但实际上无论如何回避、忽略,人性的复杂性仍然客观存在,如利益驱使、利己、八卦等等行为。我用了一种策略和驾轻就熟的方法——忙碌,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塞满,塞到与目标、任务、工作相关的内容上,就可以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复杂的人性、人情世故。但“不理会”不代表“不存在”,甚至还会无故“被反噬”。


3. 假装不在意外在的评价


我认为我可以忽略复杂的人性,假装看不到别人的议论、八卦或针对,但实际上,也许其中有一部分确实可以通过忙碌真的看不到,或者假装看不到,但并非真的不在意。当直面不被认可、不被信任、不被重视,被恶语相向时,确实会难受。


4. 慕强,对自己有较高要求,不能接受普通的自己


为什么不被重视、不被认可、不被信任,我会那么难受呢?因为本质上是我不能接受普通的自己、弱势的自己,因此一直在追求优秀、向上,不断追逐,也受其所累,没有尽头。(优势是很强的自驱力,驱使自己努力向上;劣势是高标准严要求不只会针对自己,也会影响到周围人,即使自己有意识不能拿这个要求来要求别人,但不可避免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不经意地对别人也有高要求和高期待,无意识地表露出不满,这也会让周围的人反感和不适。)


不能接受普通的自己,是觉得自己会很优秀,所以会很骄傲、Ego 很大吗?并不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陌生人,我都会认为对方很厉害,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本质依然是慕强,希望与对方的学习、交流可以让自己也变得更优秀,所以对待陌生人或与自己接触的人,我会发自内心的善意、热情,或者一些成长后,也流露出张扬、开心。而“过度”的善意、热情容易引来猜忌,张扬外向也会引来嫉妒或议论。不能说是对方有错,这就是人性。


我该如何避免那些遭遇或如何解决?


1. 从本质上解决,接纳认可原本的自己


无法接纳原本的自己可能是因为一些经历、环境导致的,但属于一种人格的缺失。所谓“四十不惑”除了看透很多事情,也代表了人格的定型,但庆幸在三十出头的时候意识到有一些缺失,其实有很多时间可以弥补,在定格之前做一些改善,例如通过心理咨询、广泛阅读、修佛练心、中医道经等方式修炼身心,弥补人格。我想先从广泛阅读开始尝试,多读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书,打开格局,沉淀自我。


2. 从人情世故上要把握度


前面说到的因个人的特点,引来的猜忌、嫉妒、议论,实际上并非所有人都这样,因为确实会有人因善良、热情、张扬、外向而喜欢我、信任我,所以这些并非是一定要改的,但可以稍微注意度。虽然日久见人心,但“日久”可能需要我额外承受这期间的一些难受,如果想要避免,可以一开始就稍微把握度,尽量在真诚待人的基础上做到不卑不亢。


3. 从技巧上学习沟通技巧


围绕人性,学习沟通技巧,让自己在应对人情世故方面更加游刃有余,不会费太多精力,但又能因为技巧避免很多麻烦,何乐而不为呢?既然不能逃避,那就练就技巧去应对。


有人说,人为什么一定要改变呢?做自己,不用管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但即将为人父母,还是希望能够完善自己给孩子一些输入和正向影响;同时,我记得之前有位前辈曾经说过“追求成功,不如追求幸福”,人格的修缮也许可以让我和周围的人更加幸福,过去忙于在工作中追求目标,没有享受路途中的风景,趁在四十岁之前能够给自己更多人生选择的机会,希望有个幸福人生。如果在接纳自己,修缮人格的路途中,我探索出一些方法和感悟,会继续记录和分享,希望给同样困扰的同学们一些参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奴隶社会 (ID:nulishehui),作者:方头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