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最后一场欧佩克+(由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会议上,出现了一副新面孔,引起全球石油市场的关注。
当地时间11月30日,巴西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西尔维拉宣布,巴西将从明年开始加入该组织,成为欧佩克+的第24个成员国。
巴西是世界十大产油国之一,自2016年以来一直是南美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2022年巴西的石油出口量排名世界第十,而且还是少有的产能迅速增长的产油国。巴西今年的平均日产量将达到350万桶,很可能在2023年成为第五大产油国。
“这对巴西和能源行业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西尔维拉表示。
但巴西的加入,可能是当天陷入僵局的欧佩克+会议中唯一的亮点。会后,国际油价从高点一度大跌超5%至80美元/桶,市场用实际走势表达了对会议结果的失望。
会议结束后,欧佩克+成员国达成协议,同意明年初“自愿”减产近200万桶/日。也就是说,因为是非强制性的,成员国可以随时退出这一协议。这一消息相较于会前市场传闻的“统一减产200万桶/日”大幅缩水,原油市场高估了该组织的减产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国际油价与上一轮11月21日国内成品油调价时相近,且没有大幅波动。下一轮调整在12月5日,综合多家媒体和机构的预测数据,预计除海南及西南多数地区,国内其他地区92号汽油将维持在“7元时代”。
在全球原油需求疲软与巴以冲突仍未停息的当下,欧佩克+似乎有点“人心不齐”。
一、最特殊的成员
欧佩克+频繁的减产动作,似乎不适合近年来大幅增产创收的巴西。
欧佩克+是一个向所有石油生产国开放的组织,其宪章对签署成员国不具有约束力。
成员国们即使在会议上集体通过了减产计划,但在私底下还是不乏有执行上的操作空间。比如在集体通过减产计划后,伊拉克和伊朗就经常被发现实际上在增加产量。
同理,如果未来其他欧佩克+成员国的集体行动不符合巴西的利益,那么巴西仍然有不参与的可能。
而是否参与减产,取决于巴西能够接受什么样的石油价格。
虽然沙特的石油生产成本不到10美元/桶,但由于近年来不断扩大投资,据国际货币经济组织(IMF)估算,沙特今年需要国际油价在每桶80美元到88美元之间,才能维持财政的收支平衡。一旦低于这一价格,沙特就会有动力进行减产,抬高油价。
截至发稿,布油价格为80.82美元/桶,美油位于76.05美元/桶,逼近沙特的底线。
但在这个价位上,巴西还有得赚。这是因为巴西维持财政平衡所需的油价较低,据《经济学人》的研究估算,巴西能承受的原油价格比沙特更低,和美国几乎处在同一水平,约为65美元/桶。
因此,即便国际油价低于80美元/桶,巴西也并不着急跟随沙特的步伐实行减产。
即便是决定减产,巴西政府对国内石油生产的控制力,也没有沙特和俄罗斯那么大。在执行上,可能很难统一步伐。
因为近年来巴西石油出口的迅速增长,得益于政府将石油工业对外开放。改革后的巴油,将每个油田进行全球竞标,巴方负责开采作业并占有一定股权,所以无法单方面决定减产。
比如2013年巴西首次推出了里贝拉盐下区块,最终就由巴油、壳牌、道达尔、中石油、中海油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巴油为作业方。
对于巴西加入欧佩克+,瑞银分析师乔瓦尼·斯塔诺沃认为,对该组织的影响力是有利的,但对石油市场的影响较小。
二、减产没用了?
无论巴西未来在欧佩克+中影响力如何,成立仅7年左右的欧佩克+,本身就陷入了对原油市场影响力下降的困境。成员国每次开会几乎必提减产,但油价却不是说涨就涨的。
事实证明,面对全球需求低迷、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这种事件,单纯通过调节供需还不足以支撑起油价。尤其是外部环境因素还涉及主要成员国自身利益时,成员国就容易“各奔东西”。
比如俄罗斯是否愿意在俄乌冲突仍需资金的同时,大幅限制石油产量,扩大财政亏空?巴以冲突后,不满以色列但又想向美国表达抗议的沙特,又该如何抉择?伊朗与伊拉克要不要通过增产创收,来支援巴勒斯坦?
在不少行业人士眼中,从一开始,欧佩克+就是一个颇为松散的组织,一个为了捍卫其石油出口利润而组成的利益共同体。
在成员国中,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是死对头,南苏丹和利比亚饱受内战之苦,而委内瑞拉等其他产油国则深陷经济危机。
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该组织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沙特想要减产提高油价,而其他国家则希望增产,尽快靠出口石油创汇变现。
就在上周,作为国际油价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价格触及每桶77美元,达到近4个月来的低点,甚至低于巴以冲突爆发时的水平。当时,沙特不顾美国的明确抗议,带领欧佩克减产支撑油价,是该组织彰显影响力的高光时刻。
而如今,欧佩克+成员国们各自宣布在明年一季度“自愿”减产,总规模合计219.3万桶/日,其中沙特和俄罗斯分别减产100万桶和50万桶,剩下的份额主要由伊拉克、科威特等国承担。
但这一次,市场也不相信欧佩克+的减产,能带来明显的石油供应减少。
能源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研究总监Amrita Sen表示,欧佩克+新的减产目标实际上可能只有一半。因为一些国家的石油实际产量已经低于其声称的产量,比如某个国家声称要在100万桶/日的基础上减产50万桶,而实际上其产量本就仅有50万桶/日。
国际能源署(IEA)也预计,明年全球需求将小幅增长至93万桶/日,这一数量很容易通过非欧佩克+成员国的增产来满足,使得该组织的集体减产毫无意义。
比如美国就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
美国在2023年贡献了全球石油供应增量80%,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在石油工业的崛起削弱了欧佩克+在石油市场的影响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刘沐轩,编辑:梁励,实习生杨昕雨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