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流量架起来了,连养家糊口的(事)都要没有了……父老乡亲们,能给我支个招吗?”


当一个普通餐饮人突然陷入流量“漩涡”,会怎样?


一个卖烤鹅腿的阿姨,突然被清华、北大、人大三个顶级学府“吃货学子”意外捧红。


她从一个默默无闻推着小推车摆摊的餐饮人,到成为受到全网关注的“顶流”;


从巨大流量砸向她,到直接被吓到停业、心理崩溃,几天没出摊;


但很快重新恢复营业,又还开了自己的抖音号,三天涨粉2.5万……


“鹅腿阿姨”的这短短几天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


吃瓜之余,对我们餐饮人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当普通人面对“泼天流量”时,又该如何自处?


一、“10年烧烤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鹅腿阿姨”突然爆火!


“鹅腿阿姨”,姓陈,今年54岁,江苏连云港人,和丈夫一起从2000年就来到了北京。


那时的“鹅腿阿姨”夫妇,恐怕不会想到22年后,作为普通人的他们竟成了“顶级网红”,并被多家官方媒体报道、关注。


1)北漂20多年,前10年北大卖水果,后10年在北大卖烧烤


为了抚养两个孩子,“鹅腿阿姨”夫妇2001年来北京打工。


先是在北京大学校内卖了10年水果,2011年水果摊位被拆掉,从学校出来在北大门口卖起了烧烤。


最开始烧烤种类很多,后面慢慢开始精简,专门卖烤鹅腿。所有鹅腿都是亲自清洗、腌制、烤制。


他们在五环外租的房子一个月房租两千多元。每天早上6点多开始收拾,一直忙到深夜,有时候得到凌晨2点才能上床睡觉。因为长年忙碌,“鹅腿阿姨”夫妇的双手关节甚至有一些变形。


靠着夫妇俩的辛勤劳动,“鹅腿阿姨”夫妇大儿子如今已28岁,小儿子还在上大学。


2)清华北大学子“争夺鹅腿战”,把“鹅腿阿姨”送上热搜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


之前“鹅腿阿姨”的群还非常冷清,有一天的预售期,不会像现在这样秒光,群里也不热闹。


过年期间,鹅腿阿姨在群里发的新年祝福,也无人回复。


直到上周,“鹅腿阿姨”突然火了起来。


“鹅腿阿姨”转战清华,有清华的学子帮忙建鹅腿群,没想到一天就成立了十几个微信群。



于是,“鹅腿阿姨”准备了300个鹅腿,但很快围上来了500多个清华学生。


“鹅腿阿姨”每天晚上9点左右会去高校门口,学生们早早就在冷风中排队等待,几百个鹅腿,半小时内全部分光。


清华的“吃货学子”疯狂下单,以至于“鹅腿阿姨”忙不过来,不得不“暂停回”北大和人大。


因为产能有限,15分钟烤一炉,一炉烤30个,每天生产数量有限,一天只能去一个学校。



消息一出,炸开了锅,北大和人大的学子都急切希望“鹅腿阿姨”回自己学校。


也是几个高校之间的喊话,直接把此事件推上了热搜。


一时间,除了学生,记者、自媒体等各路人马都去围观“鹅腿阿姨”。


烤鹅腿,北大15元一个,其他学校远一点,16元一个。而最近爆火后,据“鹅腿阿姨”接受其他媒体透露,每天的定金能收2万元。


3)“鹅腿阿姨”被流量吓到停业,后又恢复营业并开通抖音


11月28日晚,众多媒体、镜头包围着正在分发鹅腿的“鹅腿阿姨”。


一秒钟几声“阿姨”,“鹅腿阿姨”应接不暇,还有疑似黄牛的人想多买几个鸡腿,被拒绝:“人家学生都吃不上”。


面对如此巨大流量和混乱场面,“鹅腿阿姨”夫妇显得有些抗拒和害怕,“关注我没有意义”,“我们不想走红,想平平静静地做烧烤”。


因为有人可能没买到,分发完鹅腿的“鹅腿阿姨”要处理退款,有人要一次性退11个鹅腿的费用,“鹅腿阿姨”的账一度对不上,有人上前自称要帮“鹅腿阿姨”免费开发小程序,优化流程。


直到当天晚上11点多,鹅腿阿姨在多个微信群里发消息称,太乱了,将停烤几天。


11月29日,“鹅腿阿姨”在抖音开了账号,发视频哽咽回应:“我就想平平安安做个烧烤,人流量太大,压力太大,我这两天都不敢干了。”


不过,11月30日,“鹅腿阿姨”就调整过来了。


她的“鹅腿陈阿姨”的抖音账号,目前已经有2.8万粉丝。


她发了第二个视频,视频里,她微笑着说:“我明天就要出摊了,我还是要给你们送鹅腿,不舍得离开你们,希望取鹅腿的时候不要扎堆,陆陆续续来就可以了。”


据了解,“鹅腿阿姨”夫妇还在思考是否要租一个店面“卖烤鹅腿”。


二、清北学子争抢的烤鹅腿,或是下一个网红产品?


话说回来,这个烤鹅腿真有那么好吃吗?


以至于学子们在寒风凛冽、零下几度的北京,提前排长队疯抢?


以至于引得清北、人大的学子们,纷纷请求“鹅腿阿姨”到自己学校,要雨露均沾,甚至想去给“鹅腿阿姨”实习或去当助理。


不过,这并不是一场纯粹的流量争夺战。因为人大的食堂迅速响应了。


很快,人大北区食堂三层开始供应鹅腿,每天暂定五百只。学生们闻讯纷纷赶去,距离通知时间还有十五分钟,已经排成了三列,只为等待美食。


人大的食堂公众号“温馨人大”,发了一个标题为《自主研发,抢先上市,人大食堂突破烤鹅腿卡脖子技术》的推文,把美食用正儿八经的科研语言表达出来,趣味十足。此后,北京林业大学食堂等高校食堂也加入自研烤鹅腿技术行列。


对我们餐饮人来说,这个偶然事件的爆火,让烤鹅腿这个产品出现在大众眼中。


或许,烤鹅腿,也能成为一个网红产品,因为它身上有一些网红产品的潜质。


1)拥有中国顶级三大学府“吃货们”的背书


中国顶级三大学府学子都在抢,各省各地的高考状元都在争抢。烤鹅腿已经有了背书。并且经过这次偶然性事件,烤鹅腿的概念已经普及开了,产品的市场教育无形中已经做了。


2)烤鹅腿,相对稀少,有稀缺性


相比鸡腿鸭腿这些常见的食材,烤鹅腿其实很少见。那些食材吃腻了,鹅腿到底什么味,这在好奇心也会让很多人想尝鲜。


3)烤鹅腿是年轻人喜欢的口味


作为从几个大学成长起来的烤鹅腿,烤鹅腿一卖就是5年,说明符合大学生年轻人的口味。烤鹅腿的口味已经过了市场验证。


4)15元一个大鹅腿,性价比高


现制现烤,15元一个大鹅腿。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性价比高。适合学生,也适合“消费遇冷、口袋紧缩”的上班族们。


因为一个偶然性事件的爆火,从而火了某个产品,这并非不可能。


重庆小面的火爆,是因为2013年《舌尖上的中国》将一碗生动的重庆小面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此后重庆小面成了重庆的第二张名片。


现在的重庆小面实体面馆年产值420亿元,更是出现了“遇见小面”这样连锁化、规模化的餐饮品牌。


此次事件里的烤鹅腿也是如此,不一定马上就能有连锁品牌,但它或许可以成就一个新的网红产品。当餐饮人在挖空心思研发新品/爆品时,烤鹅腿或许就是一个现成的。


三、面对这泼天的流量,普通餐饮人该当如何?


其实,“鹅腿阿姨”前两天面对巨大流量的恐慌害怕,可以理解。


作为最底层的靠“烤鹅腿”讨生活的普通餐饮人,每天兢兢业业,起早贪黑做事。


日复一日地购买食材、处理食材,守着摊,要把当天的食物卖完,有时候可能因为一点点没卖完的,要守到晚上……三伏天,寒风呼啸的冬天,从不敢停歇,为的就是揾食填饱肚子,维持一家人生计。


苦点累点都不怕,怕的是流量突然来了以后把自己的小生意吞噬。


比如有的人可能会盯上“鹅腿阿姨”,作为流动摊贩,是否有证件照,加工场所合格吗?万一因此不能摆摊做生意了,怎么生活?这些都构成了“鹅腿阿姨”的巨大压力。而且,有的普通人被流量裹挟,只能彻底“消失”。


毕竟,此前这样的事情已屡见不鲜。


郑州一个90多岁的老奶奶,晚上摆摊卖菜馍,已经坚持了30多年。被问及为何这么大年纪还在卖馍,老奶奶答“有人愿意歇着,有人不愿意歇着,歇着我觉得无聊”,通透、高龄以及金句频出让老奶奶意外走红。


可是,后面总是有人守着做老奶奶做直播,最后没办法,老奶奶只能“消失”了。无奈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随后,凭借3块钱一碗拉面,15年不涨价,山东临沂费县的“拉面哥”也火了。


曾经一度火到,每天都有人到他的家乡做采访、做直播带货,以至于他们村一天最多接待4万~5万人。


现在的拉面哥,还是做拉面,除了3元一碗的拉面,也有加了各种肉加了豆干等,一碗拉面能卖到10元。拉面哥还自创了几种新的产品。


此外,拉面哥在经历了最初意外走红的崩溃后,也逐渐习惯了被关注的生活,他的快手抖音粉丝加起来近400万,主要是展示他做拉面的生活。而他妻子的账号则是用来直播带货,卖当地的农副产品。拉面哥算是一个相对清醒,不久没有被流量吞噬,还成功借势流量,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其实,当普通人面对泼天的流量,害怕很正常。但躲是躲不掉的,如何去抓住流量?


即便不能像专业人士一样把流量“利益最大化”,也可以学会正确拥抱流量,让自己的生意正规化、合规化,让自己的生活更好。


“鹅腿阿姨”在短暂地害怕过后,反应就很快,注册了抖音账号,而且目前也恢复摆摊了。


南京炒饭的第一个网红,也是做了很多年,突然有一天火了,后来南京炒饭店开了店铺,招牌是酸豇豆炒饭,如今的人气依旧很旺。


“鹅腿阿姨”这样的普通餐饮人突然被流量砸中,这“可遇不可求”,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去试着“乘上”这股流量,从一个摊贩一步步优化发展到门店,改善自己的生活。


职业餐饮网小结:


在大数据时代,当“鹅腿阿姨”被推向风口,有人争抢,有人骗单, 也有 MCN 公司蹲守围猎……


“鹅腿阿姨”慌乱、无措随之而来,甚至还被干扰了原来的正常生活,但或许改变命运和生活的机会,也就摆在面前。


总之,无论如何,“鹅腿阿姨”已成了继“拉面哥”这些之后的“又一网红”。


而在这种偶然性的爆火中,餐饮人能攫取到的红利则可能是,一个新的网红产品的诞生。


对“鹅腿阿姨”意外走红的一波三折,你怎么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业餐饮网(ID:zycy168),作者:焦逸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