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睡眠要睡够8小时”才是最佳睡眠,长期睡眠不够8小时会影响身体健康。但不少人本来就“觉少”,不管怎么睡都睡不够8小时;还有都人努力睡够了8小时,反倒是觉得头昏脑胀、不舒服。“最佳睡眠时长”真的是“8小时”吗?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一个认知误区!最佳睡眠时长不是8小时,是“7小时”?

2021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刊登了一项涵盖超32万名亚洲成人研究《“东亚人群睡眠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原来每晚睡7小时才是“最佳睡眠”,每天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点!而当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反而会增加部分疾病的死亡风险!①

不同于以往多数欧美研究,这项研究主要是我们亚洲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人员收集到32万人,在近14年的随访发现,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J型关联”——7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关的最低点。具体而言:

男性人群:与7小时的睡眠相比,每晚睡眠超过该数值,比如达到8、9、10小时,全因死亡率将分别升高9%、18%和43%;而睡眠不足5小时,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也会升高16%。

女性人群:与每晚7小时睡眠相比,但凡多睡1小时或少睡1小时均会使全因死亡率升高。

除了全因死亡风险之外,睡眠时间与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之间几乎都存在类似的关联,即在7小时达到最低点。

为什么“最佳睡眠时长”,不是统一8小时?

为什么有人“觉多”,有人“觉少”?并非一定要统一睡够8小时?

2009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威尔研究所从事睡眠相关研究的华裔神经科学家傅颖慧博士(Ying-Hui Fu)在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文表示,她和她的团队在一对“短睡眠者”母女身上发现了一种名为“DEC2”的突变基因。

研究发现,携带“DEC2基因的人”平均睡眠时间为6.25小时/天,比同家族中不携带此突变的人(平均8.06小时/天)要短得多。经过科学家的确认,这些“天生短睡眠者”,都不是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被迫少睡,他们睡得少,精力还比普通人更旺盛。


△傅颖慧博士(Ying-Hui Fu),USCF官网截图

不仅如此,2019年傅教授研究团队在距首次发现“短睡基因”后,又发现了2个会影响人类睡眠长短的基因“ADRB1”“NPSR1”,这些都会导致不同的人睡眠长短是不一样。

所有,如果你也是“觉少”的人,千万不要焦虑,你可能真的是“天赋异禀”的人!

真正好睡眠的标准,你达到了吗?

“并不是睡得越多就意味着睡得越好。”江苏省南京脑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靳凌2022年3月在接受新华日报采访中介绍,睡眠时长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任何的指标(如睡眠时长、醒来次数、入睡时间等)都是相对的,要结合第二天起床后的状态来判断自己的睡眠是否良好。如果醒来感觉休息非常充分、精力十足,白天工作学习没有明显倦怠,就可以认定夜间得到了充足的睡眠。

所以,大家不要纠结“要不要睡够8小时”,真正判断好的睡眠标准只有一个——你的感受。如果你第二天起床后感觉睡得很好,精力充沛且白天也没困倦,那可以说就是一个良好睡眠。


△图/健康时报

因此,好睡眠的标准看似很简单,但如何才能拥有好睡眠,关键做好这6点:⑤

1. 保持规律的入睡习惯

很多人由于工作或者个人习惯影响作息没有规律,不会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久而久之生物钟紊乱,作息没有规律,睡眠质量会降低。

2. 入睡之前这些事别做

临睡前不建议多喝水,以防半夜突然想去卫生间;不把手机或电脑带到卧室中,手机电脑等都会成为睡眠的障碍;晚餐要在睡前3小时吃完,此后尽量不再进食。

3. 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

光线的强弱会影响体内的昼夜节律,如果睡前调暗房间灯光,将身体置于较昏暗的地方的话,就会比较容易自然而然地进入梦乡。另外,枕头的高度不适宜,被子的厚度不合理,都在无形中影响着睡眠质量。

4. 睡前兴奋的事要少做

一些不利于睡眠质量提高的事情该少做,有些人在睡觉之前观看惊悚,令人兴奋的影片,或者剧烈运动,这些行为会让大脑皮层兴奋,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中,睡眠质量会明显下降。也切忌睡觉前用脑过度,晚上如有工作和学习的习惯,要提前把较伤脑筋的事先做完,临睡前则做些较轻松的事,使脑子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

5. 白天喝茶咖啡要适量

很多人想利用咖啡来克服白天的嗜睡,但是这种方法是不可持续的,咖啡、茶、酒精的摄入会导致夜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降低睡眠质量。

6. 适当锻炼增加疲劳感

白天活动量多,夜间自然会感觉到疲劳,在困意产生之后及时入睡,睡眠质量也会提高,否则身体没有一点疲惫感,想要拥有高质量睡眠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