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北京报道

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披露,据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统计,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有可比数据的100家A股房地产公司,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值已经连续两年下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45家公司净利润亏损,亏损公司数量创出近5年同期最高、今年以来最高。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

与各年同期对比,今年第三季度全国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是2018年以来最低。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是2.53亿平方米和2.6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2.1%和22%。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是4.77亿平方米、4.88万亿元,是2018年以来的峰值。今年第三季度与2020年同期峰值相比,同比下降46.9%、46.7%。



今年第三季度,有可比数据的100家A股房地产公司营业收入合计4249亿元,低于2021年和2022年同期。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这些公司各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值分别是3089亿元、3631亿元、4213亿元和4659亿元。2022年和今年第三季度的合计值逐渐降至4434亿元和4249亿元。可见,2021年第三季度的数值是近5年峰顶,到现在已连续两年下降。

这100家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合计值见顶时间是2020年第三季度,比营业收入合计值见顶时间早一年,和全国商品房第三季度销售面积、销售额见顶时间相同。

今年第三季度,这100家公司净利润合计13亿元,连续3年下降。2018年同期、2019年同期和2020年同期,这些公司净利润合计值分别是300亿元、312亿元和324亿元。2021年同期、2022年同期和今年第三季度,这些公司净利润合计值逐渐降至159亿元、102亿元和13亿元。2020年第三季度净利润数值是近5年的峰值。

可以看出,这些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值同比增长11%,而同期净利润合计值同比下降51%。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虽然增长,但净利润下降,增收不增利。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央企国企总体韧性更强

上述100家公司,有45家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亏损公司数量创近5年同期最高,同时高于今年前两个季度。2018年至2022年同期,净利润亏损公司数量分别是16家、24家、21家、29家和39家。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有35家、42家公司净利润亏损。

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前3名华侨城A(000069.SZ)、ST世茂(600823.SH)和金地集团(600383.SH),亏损额分别是20.41亿元、19.37亿元和14.74亿元。

华侨城今年三季度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是近3年的新低,比2022年同期下降37%和42%,比2021年同期下降47%和58%。该公司销售总规模下降的同时,销售平均价格也在下降。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平均销售价格比2022年同期、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7.7%和21%。加上前两个季度的亏损,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累计亏损41亿元。

ST世茂净利润亏损的同时,还遇到了流动性难题。截至今年10月末,该公司及子公司公开市场债务、非公开市场债务累计 91.02 亿元未能按期支付。

金地集团亏损和公司的资产减值有关。该公司披露,今年前三季度,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共计16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8.65亿元,减少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4亿元。

房地产公司的存货跌价减值准备,是一些公司此前布局城市的新房价格处于下降通道,部分区域没卖掉的房子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价格已低于成本,依据会计原则,在财务报表中计提了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净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今年前三季度,这100家公司合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4亿元,比2022年同期多125%。

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盈利前3名万科A(000002.SZ)、招商蛇口(001979.SZ)和保利发展(600048.SH),分别盈利37.51亿元、16.16亿元和10.7亿元。

有券商从其他角度分析房地产公司三季报。

国金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按房地产企业所有制,分析房地产企业业绩趋势:央企国企总体韧性更强,混合所有制企业业绩下滑,民企业绩有所恢复。这份报告选取的央企国企如保利发展、华侨城 A和招商蛇口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包括万科A,民企包括中南建设等,共12家房企做样本分析。

中信证券统计了8家市值靠前的A股房地产公司,数据显示,三季度末这些公司在手货币资金环比下降,其中金地集团和新城控股环比降幅较大。

今年8月之后,多个城市实施“认房不认贷”,房地产市场热度上升,部分房地产公司表达了对后市的信心。

万科在三季报中称,三季度房地产政策出台频次加快,对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保利发展在季报中称,“认房不认贷”在一些城市实施后,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同样提到了房地产政策对公司影响的中南建设(000961.SZ),该公司在三季报中分析,政策落脚点在刺激需求。企业化解风险,发展新的模式需要更多探索。该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合同销售金额、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减少 44%和 48%,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4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