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公认为“世界第一体育大国”,这个第一到目前为止依然毫无争议。美国体育的强大,不仅仅依赖于庞大的体育人口和繁荣的体育产业,还与美国青少年广泛参与的课后体育锻炼和其他活动有关——后者也是本文将重点探讨的话题。


根据美国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美国有1020万青少年常年参加课后项目,其中包括各种体育活动、音乐、舞蹈、艺术培训和童子军等。参加课后各种体育文艺活动培训的青少年比例在美国高达60%以上。不同的课后培训项目,一般和家庭教育背景、族裔背景和家庭收入有密切的关系。


在华盛顿州,超过56%的公立学校每个学年提供各种课后活动技能培训或兴趣班培养,每周平均提供四至五天,每天平均1~2小时。笔者所工作的西雅图小勇士体育俱乐部和华州(华盛顿州)的几所小学密切合作,每周提供三到五次课后足球培训,俱乐部利用当地学校的运动场馆,放学后派教练员、管理员和志愿者一起共同完成足球培训内容。


足球是美国课后体育培训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虽然美国曾经被很多国人称之为“世界足球的沙漠地带”,但这种印象已经成为过去。实际上,美国目前每年在6~12岁有442万常年从事足球运动和比赛的注册青少年,在13~17岁还有约2454000名青年长期参与足球运动,2021~2022年美国的高中联赛,注册高中球员超过81万。


美国职业大联盟(MSL)在1996年创办,目前大联盟的球队已经高达29支,是全世界参加俱乐部最多最大的职业联赛,截止到2023年,美国的三级职业联赛(D1,D2,D3)一共拥有101支职业球队,已经形成了有效的金字塔职业体系。


一、在美国,课后体育培训是“标配”


美国人非常重视孩子的课外活动,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他们都会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在笔者所在的城市,每天下午,都能看到很多家长开车送孩子去课外补习班或者去各种青少年俱乐部参加体育锻炼。当然,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偏好。


比如,在笔者认识的亚裔家庭中,他们的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就很多元化,包括中文课、机器人课、电脑培训课、舞蹈课和美术课等,同时也很重视体育锻炼。美国白人和非裔家庭也很注重孩子的课外活动,但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参加体育为主的项目。


美国政府也很重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制定了“健康人民 2030”项目,旨在提高青少年参与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或在放学后、周末参加体育课程的比例。根据该项目的数据,到2021年,50.7%的6 ~17岁儿童参加了这些活动,低于2017年的58.4%,而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63.3%,比2016~2017年的58.4%的参与率提高10%。


美国的青少年体育锻炼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孩子会同时参与多个运动项目,而不是只专注于一个。比如,很多白人家庭的孩子会同时参加棒球、橄榄球和足球等多个运动,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启蒙阶段,基本上都是几个运动同时参与,直到初中开始有校际运动联赛后,这些家庭才会让孩子减少其他项目的参与,而逐渐专注到孩子更喜欢也更有天赋和运动前途的某个运动中。


至于近年来在美国逐渐升温的足球运动,美国足球青训和中国足球青训的情况倒是有些类似,也存在地域太大,而且南北东西差异性极强的现象。美国东部的棒球、橄榄球和长曲棍球比较发达,青少年参与程度高,运动水平也更高。而美国西部海岸线一带,由于拉美裔移民和墨西哥移民聚居,所以足球、篮球和棒球运动更为流行,而且运动水平也在美国独树一帜,像加州的青少年篮球水平和足球水平,一直都在美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目前大多数美国青训足球俱乐部都是保持业余训练的性质,每周周中训练两次,周末以参加当地的俱乐部青少年联赛为主。但一些高水平的青训俱乐部则有周中每周三到四次训练,周末比赛一到两次的更高参与度。更有甚者,一些非洲移民、拉美裔移民和墨西哥移民后代,平时选择不去上学,而选择在家里进行(homeschool)家庭读书,平时把更多时间投入到运动训练当中,以争取未来获得职业合同。


二、贫富阶级之间的体育教育不平等


在美国,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体现社会阶层和跨越阶层的可能性的昂贵消费形式。




在很多地区,一个孩子参与的运动实际上也反映了这个孩子所在家庭的收入状况、经济情况和富裕程度。例如,在美国东部的纽约州,橄榄球运动的平均月花费要在700~800美元左右,家庭年收入不到十万美元的家庭很难负担。同样,棒球和冰球的平均月花费也分别达到了500美元和600美元,都需要家庭有较高的收入去支持孩子。而美国足球运动之所以越来越普及和流行,就在于它的花费相对较低,每个月平均只需300美元的支出,普通家庭都能承受。



但这种情况在近年来也发生了变化。2022年全美青少年排名前三的球类运动中,足球的年平均费用高达1188美元,篮球是1002美元,棒球为714美元。这个数据带来的改变一方面显示了全美青少年参与不同体育运动锻炼的花费情况在变化,也反映了足球运动已经不再是以前最便宜的“普通家庭运动”,而是正在贵族化。


而且这个数据也反映了美国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趋势正在发生改变:足球运动因为参与的青少年太多而花费提升,反而是此前棒球、冰球等花费较多的运动项目,因为追求更高的普及率而降低了门槛。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一项研究发现,2020年,收入超过105000美元的富裕家庭中,70%的儿童参与体育训练;中等收入家庭的儿童,运动参与率约为51%;而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只有31%。


在笔者所在的西雅图地区,教育者也全面调研了五年级到高中学段孩子们的运动水平。他们惊讶地发现,富裕的同龄人不仅正在更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在达到运动指标的人数中,富裕家庭孩子的人数是普通家庭孩子的近三倍。西雅图阿斯彭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美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每赛季为一个孩子主要体育项目的支出,已经高达883美元。


在美国,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有一到两个体育运动会长期参与,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投入最大的一是金钱,二是时间成本,有一些孩子较多的家庭,家长每天都在接送孩子去参与运动的行程中奔波,而一些较为昂贵的运动,也会成为一些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总而言之,孩子在运动中的参与度和选择性,基本上都和家庭的族裔背景和收入状况有关系,收入越高、家庭经济来源稳定的家庭,在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方面,基本上是不惜成本,稳定支出。


据相关资料,美国年收入约在5万美元的家庭的孩子,体育活动参与率从2013年的38.1%下降到35.7%。而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家庭的孩子,这一时期运动参与率反而从43.9%上升到46%。其中,最富有家庭的父母在孩子运动上的花费,是低收入家庭的四倍。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民意调查,年收入超过6万美元的家庭中只有51%能够负担得起体育活动,其余大部分家庭则无力承担和体育相关的开销。加州一个华人家庭在2015年移民美国,家里四个孩子(三男一女)目前只有老大参加足球训练,每月花费400美金左右,其余孩子基本上都只参加公立学校的体育锻炼,他告诉笔者:在美国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成本很低,但要想加入俱乐部正规训练和比赛,家庭还是很有负担。


三、美国华人:体育“军备竞赛”中的虎爸虎妈


华人家庭,在全美青少年体育运动体系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一方面,华人家庭特别重视孩子教育,但美国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录取方式和招生模式,又让华人家庭非常的矛盾。在北美,优秀的体育成绩,是进入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敲门砖。根据哈佛大学披露的数据,该校每年录取运动员的比例都保持在10%~15%之间。优秀运动员不仅可以进名校和获得奖学金,将来打起职业赛,更是收入不菲、名利双收。前NBA球星林书豪,就是一个华人家庭通过投入孩子的体育锻炼改变家庭阶层和命运的典范。


林书豪从小在加州旧金山湾区长大,2006年因为没有其他篮球名校给他提供体育奖学金而选择哈佛,被哈佛大学录取。2010年被家乡球队金州勇士签约,但三次下放发展联盟并两次被勇士和火箭队裁掉,直到2012赛季在纽约尼克斯队打出“林来疯”才在NBA职业联盟站稳脚跟。


林书豪在美国职业体育领域中的起起伏伏,和美国体育界有一个普遍且流行的认定有关,那就是“体育身体鸿沟”,华人家庭的孩子被普遍认定为头脑聪明,学习能力强,四肢灵活却不适合各种美国人擅长且流行的体育运动。


当然,事实上“身体鸿沟”并不是只针对华裔家庭,而是很多亚洲族裔都被“区别对待”,在很多拥有身体优势的族裔比如非洲裔后代狂卷运动和音乐之外,亚裔家庭和华人家庭也通过更多参与和加大投入的方式,以期待后代改变命运。


在西雅图脸书公司(Facebook)上班的华裔张女士家里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主要参与的运动就是踢足球。儿子10岁在当地最好的足球俱乐部(XF)训练和比赛,也参加当地最有名的华人小勇士俱乐部的足球比赛,闺女13岁只参加XF俱乐部的训练和比赛,平时也会让两个孩子参与一些私教课训练。


她介绍说:儿子踢球每个月平均800多美金,两家俱乐部XF每个月平均500美金,小勇士俱乐部平均300美金左右,闺女只踢XF俱乐部也是500美金花费,兄妹俩还报了钢琴课,600美金,一人平均300美金,国际象棋课儿子报了还有200美金花费。笔者简单计算了一下,两个孩子每个月在课外补习上的花费在2000美金左右,一般的家庭还真的承受不起。


笔者还有一个重庆老乡在微软公司工作多年,他儿子在西雅图小勇士俱乐部B-12踢球,还参加钢琴课,而他的闺女参加的项目基本上和文艺有关(唱歌、跳舞、弹钢琴等)。他介绍说,儿子在小勇士俱乐部踢球每个月平均花费300美金,私教课一般200美金以内,相比闺女的一些花费并不算高。


他在西雅图工作十年以上,介绍说,“华人家庭在这边除了卷学习之外,也被迫卷体育,因为这边的教育氛围如此,孩子不参与运动,在学校可能朋友圈都没有,至于花费嘛,不同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但西雅图工作的华人当码农和从事科技行业较多,家庭平均收入较高,所以花费都不是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坛经济观察(ID:titansportsindustry),作者:冉雄飞(足球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