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距台湾地区2024年领导人选举登记仅剩5天,“在野”蓝白两党整合之争终见破局,在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见证下,“蓝白合”达成共识,至于正副手人选是“侯柯配”或“柯侯配”,将由外界民调及蓝白提供的内参民调综合决定,11月18日星期六公布结果。

台湾媒体公布的一份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如果四个人各自参选,民进党赖清德依然领先,不过相比9月又有下降;而在国民党侯友宜与民众党柯文哲达成合作,同时郭台铭不参选的情况下,无论“侯柯配”的42%,还是“柯侯配”的41%都会胜过绿营组合6个百分点,不过两种搭配之间就只有1%的差距。

这些复杂的数字究竟如何解读?又将如何反过来影响台湾地区选举的局势?

台湾选民的意见如何?两岸关系是否是台湾选民最关切的议题?



01

传统民调:用电访与时间赛跑

台湾民调公司董事长 吴世昌:

“这是我们做民调的一个标准的电访中心,位于台北一个60席的电访中心。”

每天下午两点起,民调电话中心开始有了人气。晚上六点过后,台北台中两地电访员170线全线动工。



依照计算机上问题逐一提问,再依照对方的答案详实记录,是这些电访员的日常。随着“选战”逼近,更加忙碌。为掌握最新民意脉动,为满足各政党、各参选人客户的需求,最短时间内要给成果。

台湾民调公司董事长 吴世昌:

“我们通常都会提供完整的百分比,加权前后的百分比表,还有完整的交叉分析表,所以可以看不同年龄、性别、族群之间的支持度的差异。”

每天跟时间赛跑,这是传统民调公司的作法。每份问卷打着传统市内电话,至少一千份有效样本数,推估至台湾2300万民众的意见。但随着手机普及,不少民众没装市内电话,为避免失真,手机占比越来越重。



02

每到选举,必有民调

台湾政治评论员 唐湘龙:

“政治人物每天没有看到民调,是不敢出门的。他根本不知道今天外面天气怎么样,民调就是政治人物的‘天气’。天气看气象报告,准确度很高,但民调就不一定。政治人物或者说政党,尤其是候选人,对民调会非常在乎,尤其是及时性的民调。 ”

从1996年台湾地区首届民选领导人开始,每到选举,必有民调。连这回首次跨政党合作的蓝白整合,就卡在是否由“全民调”来决定谁正谁副。柯文哲11月8日自行公布三份民调结果,平均赢国民党侯友宜8个百分点,但侯友宜批评民调加权有很大的误差,各自坚持自己的民调领先对方。



牛棚创意整合营销执行长 柯昱安:

“抽样的方式不一样,出来的方向也都不太一样。出来数字高低也不同,但是你不能说它是‘假民调’。”

台湾政治评论员 唐湘龙:

“民调第一关乎到选举气势。作为主要候选人,如果领先,气势就越来越强。人都是希望去支持胜利者,如果候选人气势很弱,民众就懒得参与讨论,对选举就变得很无感。所以民调对带动气势,巩固支持者的气势,有重要意义。平常根本就不认识的民调公司突然出来定期发布民调,但选举一结束又不见了,你说一定是‘假民调’吗?很难定义,因为它为选举而生,为选举而死。民调的数据纯粹是为了误导或者扰乱市场中对选举整个形势的判断。”

影响最终民调数字因素太多,《凤凰聚焦》记者走上街头实测。根据11月1日台湾网络媒体《新头壳》公布的最新民调,如果是“四脚督”四位参选人,经过加权后的结果显示:赖清德27.99%、侯友宜27.62%、柯文哲25.84%、郭台铭9.39%。赖清德、侯友宜民调拉近,侯友宜还超车柯文哲,排行老二。

11月4日,记者实际在台北市区街访一个下午,40位民众投票,支持柯文哲14位,赖清德10位,侯友宜跟郭台铭势钧力敌各8位,柯文哲强压其他三位参选人。



03

大数据分析助力民调精确度

就在街访的同时,大数据公司正从网络社群媒体讨论区超过30亿笔数据库中,演算出不同年龄层对各参选人的好感度以及当选率。

台湾网络民调机构数据策略暨分析总监 叶峯谷博士:

“当选率不是单一因素,严格来讲,不会只用网络声量来决定当选率,因为网络声量的变异性很大。但会综合考虑过去投票记录、声量高低、在脸书或粉丝专页上的互动强弱、如果媒体有发布民意调查,会适度加上去。网络爬虫收集网络信息后,我们会做文章语意情绪的判断,用国际级NLP情绪模型跟人工重读判断,将结果两两比对,精确度、正确率大概可以到九十百分比以上。”

台湾网络民调机构运营长 蒋志薇:

“在跨世代好感度里,分了四个区间。以20到24岁来看,现在郭台铭最高0.77,第二名是侯友宜0.43,赖清德0.39,柯文哲0.36。大数据是跳出同温层很重要的指标,是不分颜色的,全部搜罗之后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原来我的理解跟真实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网络对参选人来说,就是“空战”,随着科技普及,这种网络带风向策略,全盘打破过去打选战只打“陆战”,也就是动员地方组织的模式,选战氛围一改,影响选民认知,慢慢形塑出另一种选举民调产业链。

牛棚创意整合营销执行长 柯昱安:

“传统民调公司希望自己的民调影响力变大,所以选择跟名嘴、社群频道、政论节目结盟,让他们的数字可以被更多人看到。讨论度会转换为网络大数据,大数据连带影响到选民,对于候选人现在到底是处在优势还是劣势,他们会自己去做判断。网络大数据能不能转换成实体的民调,我认为不会完整转换,可当是一个非常大的基数时,量变还是会带来质变。”



台湾政治评论员 唐湘龙:

“如果本身候选人的差距就很小,在正负误差范围内,选前又出现一些突发性变数,比如三一九枪击案,在选前一个晚上、半天时间发生的事情,它只要能够影响到二三十万票,对选举结果影响就很大。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所以民调不会是百分之百。”

04

台湾年轻人的实际心声

民调不是胜选保证书,但在选战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而想赢得选战,议题设定同样重要。在两岸情势紧绷之际,从明年开始台湾义务兵役从四个月延长为一年。

台湾民众 陈先生:

“我希望有一个不一样的政治人物,希望两岸和平。”

台湾民众 黄先生:

“对于赖清德,我想要问他学伦的问题,他曾经要求民进党的候选人要进行学伦的保证,但屡屡爆出很多人有论文抄袭的嫌疑,我想问他敢不敢要求党内的人把他们的论文放在桌上,公开让大家检视?”



台湾民众 郭小姐:

“会选侯友宜,我觉得他人很实在然后又有行政经验。”

台湾民众 陈先生:

“我要投柯文哲,要给民众党一个机会。现在普遍薪水起薪都较低,希望在这部分可以多多提升。”

台湾民众 林先生:

“想选侯友宜,我们是国民党,老百姓平安最重要,因为现在年轻人生活很苦,我们退休人其实是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们考虑到年轻人的问题。”

台湾民众 王先生:

“选柯文哲,因为想换不同人做做看,他论述很有逻辑清晰,感觉真的有在对台湾的政策做论述跟规划。我有小孩,我希望他们的未来可以有一些有远见的人来规划两岸。”



05

两岸议题会不会成为选举成败重要因素?

有话大声问,内心话老实讲,想挑战“大位”者支票、政见满天飞,但和平发展,依旧是台湾选民最关切。

台湾民众 郭小姐:

“我这次到香港、澳门、大陆,都走了一趟,他们的公共建设发展非常快,包括地铁,四年可盖十几条线,可是我们十年还盖不了一条线。”

台湾民众 林先生:

“事实上台湾跟大陆这么接近,根本不可能分开。我们金门的水还用厦门的,台湾有多少大陆的老百姓过来,分不开,台湾人只是早点从大陆来,都是中国人。”



从美食到文化,两岸密不可分。但近年来两岸情势紧张,影响年轻人的两岸议题,不是抗中与亲中,而是民进党政府“备战才能避战”论述,明年一月起恢复一年制义务役。



牛棚创意整合营销执行长 柯昱安:

“我认为现在年轻人,对于民进党这个品牌认同度很稳固,大概有30%左右的市场,对于民进党来讲,柯文哲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关键在于年轻的支持度要如何转换成选票。”

2024台湾地区选举人数有1950万人满20岁,可首度参与投票的首投族有103万,在两岸局势浑沌不明下,年轻人反感、家长紧张,恐将成为“在野”阵营下架民进党的助力。

11月15日,国台办表示,如果赖清德副手确实由台湾所谓的“驻美代表”萧美琴担任,两个人将是“独上加独”。这样一来,台湾“大选”将变成蓝白组合对决“双独组合”。虽然现在民调数字有高有低,但目前的大多数民调都显示,唯有“在野”合,才有机会下架民进党。11月18日,蓝白综合统计的民调结果即将公布,蓝白究竟怎么合,还要静待数字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