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为第三支柱而生的养老目标基金来说,规模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困局仍待破解。
文|《财经》研究员 黄慧玲 实习生 陈磊
编辑|陆玲
距离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已满一年。
2022年11月11日,首批专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准备的养老基金Y份额诞生。数据显示,个人养老金基金最新规模为51.87亿元,较年初增长158%,季度环比增长3.68%,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养老目标基金亦不断扩容。
对比人社部此前公布的数据,居民投资公募基金占到个人养老金账户总值的四分之一左右。然而,受A股市场持续调整的影响,171只养老基金Y份额中,仅有23只基金成立以来获得了正收益。也就是说,近一年买入个人养老金基金的居民账户大概率处于亏损状态。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养老金是投资周期长达数十年的“长钱”,短期波动会被时间逐渐熨平。相比于普通基金,养老目标基金以FOF形式运作,风险收益比相对较高。拉长时间来看,成立超过三年的养老目标基金大多获得了正收益,最高年化收益近9%。
面对人均仅两千元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储值,如何提高居民个人养老金投资的意愿、减少“空户”现象成为第三支柱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对于为第三支柱而生的养老目标基金来说,规模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困局仍待破解。虽然挂着“养老”的招牌,但在公募基金纷繁的产品线中由于规模增长乏力,刷不了存在感。另一方面,对于基金经理的人事安排,养老基金调动之频繁与普通基金并无二致。
1
个人养老基金表现如何?
Wind(万得)数据显示,171只养老基金Y份额中,仅有23只基金成立以来获得了正收益。从下表可以看到,获得正收益的Y份额多是以债券投资为主、偏稳健的投资风格。
表中亦有部分风险偏好较高的基金获得了正收益,但它们的成立日期均在2023年9月之后,即市场不断下跌筑底之时。
Y份额为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专设的份额。如果我们将统计范围扩展至其“母体”——养老目标基金,并拉长统计周期可发现:
有数据可统计的245只养老目标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中,成立以来回报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共有103只(截至三季度末),占比为42%。
在2020年之前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中,几乎所有养老目标基金均获得了正收益。唯一一只收益为负的产品为前海开源康颐平衡养老三年,目前亏损近10%。
2018、2019年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中,年化收益最高的为兴全安泰平衡养老,年化收益8.68%,基金经理林国怀。此外,许利明的华夏养老2045、桑磊的中欧预见养老2035、黄俊与鲁炳良共同管理的南方养老2035年化收益均超过7%。
作为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名录的产品,养老目标基金在所有公募基金中是否具有足够的竞争力?《财经》将其与各投资类型的业绩表现进行对比,以下为Wind数据统计情况:
先看平均业绩:
从上表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比较高的是商品型基金和QDII股票型基金,对应的产品分别是黄金和纳斯达克100指数为主的海外投资产品线。国内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表现在各类型中几乎垫底,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亏损10%。对比来看,混合型FOF的平均收益为-3.76%,养老FOF的收益为-3.22%,与FOF整体表现大致趋同。
再看不同类型投资品种的业绩离散度:
从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等多角度数据可以看到,主动权益类基金内部的业绩差异远远超过养老FOF。简单通俗地说,如果买主动权益类基金,运气最好的情况是买到今年收益超过50%的基金,但运气最差的时候亏损可能超过四成。如果买养老FOF,运气最好的时候仅仅获得4%的正收益,但运气最差的情况下亏损13%,亏损幅度比主动权益小得多。
2
个人养老基金买什么?
养老目标基金如何实现长期投资目标?从穿透后的资产配置情况来看,近三年养老目标基金的权益类投资占比在2021年底达到最低,为25%。此后随着市场调整逐步提升,最新配比数据为34%。(东方财富Choice2023年6月30日数据)
梳理养老目标基金底层资产可看到,当前持仓规模较大的底层资产主要系同公司养老目标基金重仓。下图为2023年三季度养老重仓市值最高的基金名单,其中交银裕隆纯债债券C持仓市值最高,超过8亿元资金、3只养老FOF投入其中,主要持有者为交银安享稳健养老。
交银安享稳健养老的规模近80亿元,在其大手笔重仓下,兄弟产品交银双轮驱动债券、交银纯债包揽重仓市值前三名。
从养老FOF的集体投票来看,参与数最多的基金是海富通中证短融ETF、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B、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主动权益类基金方面,参与数比较多的是杨鑫鑫的工银创新动力股票、刘莉莉的富国研究精选、刘旭的大成高新技术、孙蒙与孙然晔共同管理的华夏智胜价值成长、周海栋的华商新趋势等。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养老FOF重仓较多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亦是今年表现相对较好的产品,全部获得正收益,在震荡市中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再来看看FOF三季度增持的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多只权益类基金增持量较大,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华夏恒生科技ETF、广发全球精选股票人民币,由此也可以看出养老FOF三季度的加仓方向在于A股大盘指数以及港股互联网方向。
3
过去一年里,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多次扩容。
2022年11月18日,首批纳入名录的基金名单公布,共有产品129只。截至2023年9月28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共有161只产品纳入名录。
虽然Y份额的数字在增长,但Y份额的“母体”,也就是养老目标FOF的整体规模实际上在不断缩水的。在个人养老金开闸之前,养老目标FOF的规模已经达到了945亿元(2022年三季度末数据)。最新规模为753亿元,同比降幅超过20%。
养老目标基金自2018年诞生之时就在等待个人养老金政策顶层设计的落地。如今运作已满一周年,专为个人养老金账户而设的Y份额的占比从去年底的2.27%增长至目前的6.88%。
占比的增长速度显然低于机构的预期。Y份额的保有量不及存量规模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政策并没有预期的吸引力。人社部今年一季度末的数据显示,实际缴费人数仅为参加人数的30%左右,储存总额182亿元,人均储存仅2022元。如何提高居民进行个人养老金投资的意愿,成为第三支柱发展的一大难题。
而对于为第三支柱而生的养老目标基金,规模的困局仍待破解。此前《财经》曾报道关于个人养老金基金面临的规模困局(2022年12月4日《透视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去年底,已有两只养老目标基金宣布清盘。截至2023年11月9日,这个数据增至6只。
更多养老目标基金在清盘线附近徘徊。从三季度末规模情况来看,260只养老目标基金中,有多达53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
5000万元,对于养老目标基金来说决定了生死存亡,也是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的门槛。根据此前证监会对养老目标基金纳入名录的门槛,要求最近四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上一季度末规模不低于2亿元。
上述53只基金中,个别基金此前满足条件而开设Y份额,但也没有因为纳入名录而获得规模加持。如摩根锦程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近一年规模不断下滑,最新数据仅有4778万元,其中Y份额600万元。该基金三季报中写道,基金管理人拟调整本基金运作方式,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基金规模,方案已报监管机关。
部分养老目标基金陷入了困境循环中:业绩不温不火,规模就做不大;规模不达标,就进不了名录;进不了名录,就没有政策支持,更难做大规模,基金管理人更难有动力坚持下去。长此以往,陷入困境循环的个人养老金基金,恐怕也很难让账户里的长钱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4
基金经理更迭频繁
《财经》统计基金经理变更情况发现,截至11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只养老目标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
涉及产品的基金经理包括长信基金杨帆、长城基金蔡旻、兴业基金王晓辉、浦银安盛许文峰、平安基金李正一、民生加银于善辉、建信基金梁珉、嘉实基金张静、大成基金鲁速、博时基金麦静、前海开源覃璇等。
上述部分基金经理已离开原公司去往更大的平台,如于善辉履新博时基金。一些基金经理卸任后调转了方向盘,如前海开源基金覃璇不再管理FOF,转身接手了一只规模不超过5000万的权益类迷你基金。也有一些基金经理因为岗位调动卸任旗下产品,如博时基金麦静先后卸任博时颐泽平衡养老、博时养老目标2050、博时养老2040等,但仍担任多只养老目标基金的基金经理。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由于监管层对于基金经理旗下产品数量的限制性要求(公私募兼任不超过10只),而市场对基金经理的关注度远超对其身后平台的关注,明星基金经理“卸老发新”的现象在公募基金规模增长最快的2020年频频出现(详见2020年12月22日《请回答2020:基金规模这道题,究竟有多难》),如今也在养老基金中开始出现。
今年1月4日,兴证全球掌管超百亿资产的知名FOF基金经理林国怀卸任了兴全安泰稳健养老。彼时,接任者刘潇担任公募基金经理的经验不足半年。一个月后,林国怀挂帅发行了新产品兴证全球优选积极三个月持有混合。目前林国怀旗下产品共8只。
《财经》就此事致电兴证全球基金。公司回应称,FOF基金管理高度依靠团队合力。目前,兴证全球基金FOF团队已建立起全市场覆盖的基金量化分析平台、维度丰富的基金定性研究流程、完备健全的组合构建和投资决策流程。
“刘潇自2022年8月29日起参与管理兴全安泰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2023年1月起独立管理上述基金。2023年三季报显示,该基金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1.02%,比业绩基准高3.3%。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该基金过去一年的排名为3/63。”兴证全球基金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