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8 月份,我受 OPPO 邀请,参加了一场名为“微笑提案”的中国区路演活动。
按照 OPPO 官方的说法,2023 年度的“微笑提案”,围绕“科技为人”和“绿色未来”两大课题,在全球 66 个国家及地区面向科技创新工作者、创业者征集了 687 个提案。而中国区的路演活动,目的是从 15 项优秀提案中,选出最终的 TOP 5,进入全球决赛。
前段时间,OPPO 这场路演的全球决赛落下帷幕,从泰国曼谷、美国波士顿和中国深圳三大赛区,选出了最终 15 名决赛优胜者。
实话实说,我本人作为一名汽车内容创作者,虽然目前大家公认汽车行业是目前世界上创新的集中地,我自己也在将近 10 年的工作经历中,学习了大量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但看到 OPPO 选出的优秀提案,还是觉得技术硬核程度对我有点儿超标了。
只能简单挑几个我自己相对有一些了解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子。
来自爱沙尼亚的 Woola 成立于 2020 年,这家公司在做的,是通过使用废弃羊毛,制作成包装材料,替代塑料气泡膜。其实从环保这个概念被提出来,所谓“环保材料”就层出不穷,这些材料被创造出来的逻辑很简单,要么来自于回收利用的废弃材料,要么就是被废弃后,比传统的有机合成材料更容易降解,对自然环境很友好。但 Woola 的优势,在于不适用任何胶水等黏着剂等情况下,使用 100% 羊毛进行生产。
这其实是个非常关键的创新点,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大量的消费品品牌为了体现出自己环保,会用回收塑料瓶来做新产品。
但实际上,市面上消费者能够买到的产品中,使用回收材料做成的产品非常少,因为大部分产品用回收塑料,仅仅是为了品牌的环保标签,产品会影响消费者体验,自然没人买。
另一方面,回收的难度大,成本高,为了用回收材料来做新产品,耗费的资源和能源比做新的产品还要多。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创造了更多的新难题。
但 Woola 使用的是低质量羊毛作为材料主体,一方面是羊毛本来就是一种天然材料,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每年就有 20 万吨废弃羊毛,所以无论是生产还是回收,都是相对清洁的。
拯救地球,不能光靠捡垃圾,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得用颠覆性技术。
我关注到 Woola 这家公司,其实是因为大概在两年之前,我看到了这样一项把蘑菇变成皮质材料的技术。
2021 年,世界上第一个蘑菇皮革手袋在巴黎时装周上首次亮相,作为知名时装设计师 Stella Nina McCartney 的 2022 夏季系列展示的一部分。Frayme Mylo 包以蘑菇皮革为主体,配上超大号可回收铝链带,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几乎同一时间,爱马仕宣布将推出一款由「蘑菇菌丝」制成的蘑菇皮维多利亚旅行包。
再后来,奔驰在自家的 EQXX 概念车上,也使用了类似的技术,用蘑菇皮,做成了车内的座椅覆盖材料。
让蘑菇变成皮革的过程虽然技术高端,但原理很容易理解。
研究人员先模拟出适合蘑菇生长的环境,再提取出菌丝进行喂养,等待菌丝成长发育,形成一块儿类似于泡沫层的材料。再对种植出来的材料进行加工、鞣制和染色,一块儿蘑菇皮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整个制造过程并非合成,所以蘑菇皮的生产过程,也并不需要太多化工原料。喂养蘑菇的物质可以在废弃后变成堆肥,从菌丝到皮革的过程,也不会排放任何有毒物质。
虽然用废弃羊毛制作包装材料的方法理论层面确实没有蘑菇皮复杂,一旦大规模生产,羊毛材料同样会面临畜牧业大量碳排放的问题,但逻辑上,OPPO 发掘的 Woola 废旧羊毛环保包装创新技术,和目前大量奢侈品品牌或者是豪华汽车品牌都在关注的蘑菇皮,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大自然的材料,解决人类对大自然的危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解决地球污染问题,总希望依靠由人类创造出的新物质,让新物质更能符合地球上物质的循环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地球不需要保护,人类需要保护的其实是自己。而比造物,用地球千百年进化中创造出来的生物,为人所用,是可持续发展最好的路径。
除了 Woola 这个项目,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项目,来自于中国,是一家叫做蚁触科技的公司,做的触觉技术软硬件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这家公司在做的事情,是通过对于触感的深入研究,借助马达的震动,逆向在屏幕上模拟出尽量真实的触感。
这几乎可以算是,如今这个被屏幕占据生活的年代的一种独特文艺复兴了。
一方面,如今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与虚拟世界的交互都通过屏幕这种介质,如果在车上这种场景,屏幕虽然能承载更多的交互逻辑和显示内容,但没有触感反馈不利于盲操,容易发生危险。
另一方面,在这个被屏幕占据的年代,对于视觉和听觉障碍者是极其不友好的,似乎人们与外界的链接,从人类本身感知世界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么几种观感,缩小到了只剩下视觉和听觉。但触觉,味觉,嗅觉,这种能直接快速唤醒特定认知的高效感官被忽视了。
所以像蚁触科技正在做的事情,就极其重要,把触觉的优先级提上来,不光能提高我们普通人使用触屏时的交互体验和效率,还能帮助残障人士,更好的与世界连接。
在中文互联网上,对 OPPO 这次创新路演的报道并不算多,但如果你从 OPPO 的官方发现这些获奖的项目,并有一定兴趣把这些项目分别都进行一些搜索和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新项目有一个共性,就是通过需求洞察和技术研究,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或者是产品体验大幅提升,解决生活问题。Woola 的羊毛包装可以在保证环保的同时,让包装产品的触感更好,蚁触科技的触控技术,相当于赋予了冰冷的屏幕一种贴近使用者的生命感。
但这些技术,距离成为真正的商业产品,或者是实现技术和市场的双丰收,都有很长的路径。
OPPO 办比赛鼓励和支持这些创新项目和团队,目的在于投资未来。
在中国区路演的项目上,我有一次对话 OPPO 健康实验室负责人曾子敬的机会,当时他说:OPPO 做这件事,出发点不是为了取得商业回报,我们首先是考量做这件事的社会价值,其次是考量它的创新性。很多创新点未必在短时间内能够落地,但是我们是一家注重长久价值的企业,我们做一件事情,希望持续地做下去,希望创新持续地演进下去,可持续性非常重要。在三五年甚至更长的的时间内才能落地,但是社会价值和产品价值是巨大的,我们也是可以做的。
某种意义上,这种做事方式,是 OPPO 作为一家以手机营收为主的硬件公司,在自家产品一代一代的研发中,沉淀出来的价值观:看技术,不能光赶时髦,刻板评价性价比,要看用户需求,要讲技术积累的长期主义。
举个比上面这些创新项目,更容易被大家感知的例子:折叠屏。
当三星发布市面上第一款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折叠屏手机后,大量厂商跟进,都在推出类似的产品,类似的尺寸,类似的比例,类似的功能,类似于配置。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抄,是中国智能硬件多年发展而来,最成熟的成功路径,毕竟国际大牌们的供应商生产都在中国,搞个逆向,砍些成本,卖个低价,对于硬件厂商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保险的发展路径。
但 OPPO 第一款折叠屏,用了个独特的小比例,按照 OPPO 当时的说法, 是因为觉得小比例更适合用户长时间使用,这句话的潜在话术是:当时主流的大尺寸折叠都太厚太重了,当时的技术也不成熟,所以做小比例体验更好一些。
结果直到今年,也就是 OPPO 自家微笑提案全球总决赛的第二天,OPPO 才在全球,同步上市了自家的大尺寸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3。
慢了吗?确实慢了点,毕竟邻国的三星折叠屏已经出到了第五代。但经过自家折叠屏几代的探索,在 OPPO Find N3 这款大尺寸折叠屏上,OPPO 几乎解决了这个品类产品的所有问题。
首先是扎实的手感和稳定顺畅的展开体验,其实从 OPPO 第一代折叠屏开始,铰链就是这家公司在打造折叠屏时最看重的一个部件,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之一。铰链的结构会影响折叠屏手机的开合体验,同时还会影响内折大屏的折痕,这些都是让折叠屏能够长期使用的关键。
所以在 Find N3 上面,OPPO 不但把铰链做到了目前行业中最耐用的水准,可以实现 100 万次的折叠,在更轻的重量下提升了 5 倍的强度,而且这是在 Find N3 整机厚度只有5.8mm 的基础上做到的。
另一方面,折叠屏手机因为太大太沉,所以大部分厂商会选择性放弃能提供优质影像素质的大尺寸镜头模组,因为这部分的重量和尺寸,其实是一个不能省的维度,用旗舰影像模组,就意味着,只有在机身结构上再进一步压榨,才可以保证机身轻薄的同时,提供旗舰手机的影像体验。
但 OPPO Find N3,还是使用了旗舰机,甚至可以说是超越目前市面上旗舰机的影像模组,用 1/1.43 英寸的传感器面积以及f/1.7大光圈的广角镜头,提高了200% 感光能力和 355% 的极限动态范围。同时也没有把长焦和超长焦镜头缩水,让折叠屏,第一次可以“不瘸腿”,提供绝对优秀的影像体验。
所以,即便 Find N3 是 OPPO 自家的第一款大尺寸折叠屏,但一推出,就成为如今市面上最好的折叠屏手机之一,完全可以与竞品们已经迭代的几代的产品硬碰硬对抗。甚至,毫不夸张,这是目前市面上拍照和视频素质最好的折叠屏产品,没有之一。即便是在被国际大牌几乎完全掌控的海外市场,OPPO 的手机,用远比国内市场更高的售价,同样获得了极高的关注与用户好评。
其实回过头看,OPPO 造手机,和办微笑提案的创新大赛,有一个异曲同工的逻辑与方法论:不争不抢,投资未来。
对于 OPPO 来说,不断洞察消费者需求,不争不抢,从容应对市场竞争,踏踏实实本本分分搞技术,做产品,是 OPPO 的长期主义基因。
投入创新项目,给创新项目生长的土壤,是 OPPO 的未来可能,毕竟每一点小技术创新,后续都可能变成改变世界的重要技术。
投入不一定产出成果,但面对如今内卷到几乎无路可卷的手机市场,似乎整个行业,也该考虑考虑,搞搞技术沉淀,再给消费者一些真正实用的惊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