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信号·关键决策20人》是由虎嗅汽车出品,在2023年上海车展期间呈现的对谈汽车产业高层的系列内容专题。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百年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与全球众多头部企业高层进行了交流,为你呈现这些关键决策人对于趋势,竞争和对手的判断,以及他们决策背后的原因。

 

决策者:齐普策先生 宝马集团董事长 

对谈编辑:张博文


齐普策先生 宝马集团董事长
齐普策先生 宝马集团董事长


“宝马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说2025年要做一个新世代车型,第一款车是在宝马最知名的3系定位的车型,这是否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选择i3或者iX3相对没那么明智,最好是等到2025年?”

 

在前段时间的上海车展,我得到了一次对话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的机会,巧合的是,在 4 个月前的 CES 展会上,我刚刚采访过宝马负责研发的集团董事韦博凡,于是,在对话齐普策的开头,我用了 4 个月前完全一样的问题。

 

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对此有别的看法。汽车行业是一个长期行业,在构想一款车时,往往是在生产之前提前4到5年就开始谋划了,车型上市之后要有约7年的生命周期。我们的思维尺度并不是按季度甚至不是按年度,而是以10年甚至更久为一个周期进行设想的。我们希望通过宣布新世代车型能够向外界解释未来的走向是怎样的。

 

作为一个成熟车企,我们的车是有技术积淀和演进过程的。而新势力没有以往的车型积淀,他们的车只要上市一定是最新的。成熟车企的车型上市后要运行很多年,可能十年、二十年都存在。宝马要对新老车型一视同仁,都兼顾好。不管是新上市的车,还是已经进入生命周期第六、七年的车也好,都让大家有很好的使用体验。

 

不管是现在的成熟车企还是新势力,未来都会变成成熟车企,都会在市面上有它的现有车型作为车队去运行。我们希望通过阐述对未来的构想,让大家了解宝马的走向。我们谈到了循环永续如何发展、下一代电池如何设计、汽车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数字伴侣等等内容,这些话题特别契合行业的特点。宝马不只是赶时髦随波逐流,我们希望面向客户的需求,跟随长期的战略来进行长期规划、长期去推进。如果看到有些说法把这个行业过于简化,那就说明尚未充分理解这个行业。

 

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宝马的车型:不仅能悦人身心,动人情怀,而且要把软硬件相结合。现在的汽车上已经有太多的东西,可能会让驾驶员分心,例如屏幕太大、视图太乱。宝马觉得未来并不是这样一个走向,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业界的思想领袖。

 

从我个人的角度,如此执着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宝马在最近几年所展示的未来,和现在的宝马车型,甚至是现在市面上其他的新车,差别太大了。

 

不光是宝马的新世代,也是行业的新世代

 

2021 年,宝马发布BMW i 循环概念车(BMW i Vision Circular),除了保留少数经典设计元素,整体的外观设计对比现在市面上的宝马车型做了大幅调整。

 

2022 年,宝马发布 BMW iX Flow,将一辆 iX 上覆盖满了电子墨水屏,让车身可以自如变色。

 

2023 年,BMW Dee数字概念车正式亮相,并在上海车展上亚洲首秀。这款概念车以数字化方式诠释宝马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未来出行。

 


按照齐普策的说法:Dee这款概念车严格来说不是一款概念车,而是作为畅想未来的愿景车。

 

3 年时间,宝马用如同连续剧一般的节奏,“剧透”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想法。

 

宝马在BMW Dee数字概念车上用了业界领先的全新一代平视显示技术——BMW全景视域桥。BMW全景视域桥能够将信息投影到挡风玻璃下缘的深色涂层区域,该投影图像拥有出色的清晰度和色彩表现,并首次让所有乘客都能看到覆盖挡风玻璃整个宽度的信息。与驾驶相关的信息能够根据不同使用场景恰到好处地出现,让驾驶体验更加便捷。不需要额外在车内安装屏幕,给车内留出了更多乘客空间,HUD 本身的特性也直接减轻了驾驶员和乘客在观看不同内容时颈椎的压力,无论是驾驶还是观影,都会更加有沉浸感,不会被突兀的科技功能所打扰。

 

齐普策说:“我们希望减少对驾驶员的干扰,所以把平视显示技术带入了新一代的创新中,希望能让驾驶员‘手握方向盘、眼看前方路’。宝马也有很酷炫精彩的功能融入车内,但这些功能应该服务于用户核心需求”。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家新车面对智能化浪潮的态度,就是把尺寸越来越大的屏幕往车里塞。

 

显示素质良好的大屏幕会直线提升车内氛围的科技感,也会让车主感觉很新鲜,和自己之前的车完全不一样。车企也可以顺畅的跟消费者“画饼”,跟消费者说,你看啊,别觉得这屏幕没用,随着我们辅助驾驶越来越先进,你在车上花在驾驶上面的精力会越来越少,使用屏幕的时间会越来越多。

 

但与理想的未来相对的,是骨感的现实,L4级别全自动驾驶落地时间遥遥无期,市面上大多数的辅助驾驶,即便功能可以非常丰富,但仍然是驾驶责任归于驾驶员的 L2 级别辅助驾驶。齐普策所说的,“手握方向盘,眼看前方路”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会是最主流的驾驶方式。

 

更别说很多车即便在车内塞下了大尺寸屏幕,坐在副驾不承担驾驶责任,流媒体观看体验依然很差。

 

因为屏幕不能挡住路面,相对于乘客座椅,所有的大屏放置位置都过低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屏幕上,本质上体验和坐车时候捧一个 iPad,或者是长时间低头看笔记本没什么区别,体感并不舒适。

 

但大尺寸的 HUD 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的更直接一些,BMW全景视域桥毫无疑问会成为最好的车内流媒体播放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宝马宣布先进的平视显示系统将成为未来宝马人机交互设计的基本元素。而令人期待的是,BMW全景视域桥将在2025年伴随宝马新世代车型登场。

 

想必很快,大量的其他品牌新车也会跟进。

 

谁还不搞数字化,谁会最终从市场上消失

 

在中国电动车市场,“软件定义汽车”似乎已经成为了行业主流的认知。但很显然,宝马并不完全认同。

 


这不是在与“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方向正式宣战,而是表达宝马转型数字化的决心。

 

齐普策说:“‘软件定义汽车’和‘软硬件相结合’并不矛盾。无论是‘软件定义汽车’也好,还是‘软硬件结合’也好,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因为现在汽车已经成为了1.0版的数字化产品,没有必要把它过度上升到理念层面。如果说现在有谁还不搞数字化,那最终会从市场上消失。”

 

对于这个观点,齐普策举了个最为直接的例子:“我们需要通过软硬件技术融合实现高效充电。产品的最终呈现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架构如何。关于电动车的充电设施,必须要了解行业正在发生什么才能成功转型。我们考虑的是哪些厂商有转型的能力和意愿,以及是否能为我们的转型作出贡献。有些供应商已经做好投入及承担风险的准备,当然我们也会考虑行业外的供应商。其中有些就是软件企业也在慢慢学习怎么造车,也有些传统的供应商在积极拥抱数字化。

 


一个产品从构建变成现实基本都是十年为期,我们会与供应商和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管在欧洲、中国还是美国都在投入巨资兴建充电基础设施。不管是谁,只要有技术、有专长、有意愿,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缩短充电时间,都欢迎其与我们合作。

 

另外,大家很快会看到我们发布第9代(BMW)操作系统,其中国版的中国市场专属功能的占比达到70%,这些功能有的来自宝马自身研发,也有的来自于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技术也能够集成到我们为中国开发的这套操作系统当中来,适配中国市场的需求。”

 

没有中国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2023 年,是华晨宝马的 20 周年,去年,宝马官宣全新BMW iFACTORY铁西工厂里达厂区投入生产,生产过程中实现100%使用绿色能源。今年,宝马也会在中国推出第三款国产电动化车型- BMW iX1。新车将搭载第五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技术。前后桥的两台励磁同步电机均无稀土元素,进一步减少矿产资源开采。原材料层面,创新纯电动BMW iX1拥有绿色的“鞋子”和绿色的“骨骼”。轮毂中可再生铝比例将高达70%。此外,新车还将首次使用低碳钢铁,相较传统钢材其生产环节最多可减少30%碳排放。

 

在过去,大部分海外车企,本土化团队基本只承担最基础的汉化和本土化软件功能。

 


但宝马,从过去几年就一直在布局,让中国的研发团队,不单单为中国市场出力,而是真正用中国的高效创新,去引领新技术和新车型的革新,服务全球市场。

 

齐普策表示:第一,我们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进行了广泛投资,也在中国有强大的合作伙伴,在华晨宝马合资公司当中我们份额增持到75%,还与长城汽车组建了合资企业光束汽车来生产MINI品牌产品。我们在中国的布局不断扩大深化。

 

第二,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许多对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也来自于中国。比如电池技术、原材料和产品,自动驾驶方面各地政府与车企的密切合作等等,中国都在全球创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只是在中国为中国客户服务,而且以中国的创新为全世界服务,中国很多创新成果也会服务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