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1. 以军称已经包围加沙城,要摧毁哈马斯并解除其对加沙的控制。而哈马斯则称以色列高层向国内撒谎,以军的死伤数字比公布的高很多。哈马斯方面多个视频显示其击毁以军坦克,表现出以军低下的战斗素质。

2. 以色列当前的装甲旅、步兵旅、通信连、伞兵旅编制结构大同小异,相互缺乏配合协作,没有合成战斗力;野战炮兵体制更是还在用古老的统帅部独立炮兵体制。其他军事大国都在不断改革。而以色列陆军的组织编制还停留在一战时期。

3. 历史上以色列军队曾有过坦克营和步兵营混成的旅,但不仅没能增强军队战斗力,反倒加大了各兵种之间的沟通成本,加大了合成化建设的摩擦。同时长期的治安战导致以军缺乏兵种配合、正规战斗训练不充分、纪律涣散等问题。

4. 以色列陆军账面上的13万现役中仅有3万有战斗力,其余都编入“领土旅”,负责安保和镇压。大部分服役的义务兵作战能力较差。同时合同兵、士官和基层军官的收入都低,内部管理乱象更是频发。以军前辈创造的不败神话自2000年后就逐渐消逝,如今战场的现状也就不足为奇。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先播报一下加沙最新战况,自10月30日开始推进以来,以色列地面部队经过4天缓慢的试探,终于在加沙城外围南北两个方向溜到了海边,推进距离6.5公里。

这就是重演2009年的“铸铅行动”,包围加沙城,然后从南北两个方向缓慢推进,在控制区开始地毯式的挨家挨户扫荡,就看IDF这次能坚持多久了——上次持续了20天。



以色列国防军(IDF)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表示,以军已经包围加沙城,正与哈马斯“面对面战斗”,目标是“摧毁哈马斯的军事机器并瓦解其对加沙的控制”。

内塔尼亚胡补充称:“我们正处于战斗的最激烈阶段。我们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胜利,并已经越过了加沙城的郊区。我们正在前进。”



而哈马斯卡桑旅发言人阿布·奥贝达的声明是:卡桑旅在多个区域与IDF交火,摧毁了IDF的多辆坦克、运兵车和推土机。

卡桑旅发言人说,以色列高层向国内撒谎,IDF的死伤数字比公布的高很多。“我们对我们数千人民的殉难感到痛苦,但这将增强我们的勇气,让敌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哈马斯近身肉搏以色列坦克

哈马斯发布的各种视频显示,他们一如既往利用城郊隧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袭击以军,击中和击毁多辆以军坦克、重型装甲车。

其中击毁梅卡瓦坦克的视频,就已经超过6辆了。以军承认的阵亡虽然只有20多人,但却已经包括了188装甲旅53营的中校营长萨尔曼·哈布卡。



之前两篇半文章,已经逐步勾勒出了以色列陆军的真实样貌,初步打开了很多人脑中以色列军队“中东无敌”“精悍强军”的思想钢印和刻板印象。

其实对了解中东的人来说,以色列国防军早就破相了,2006年南黎巴嫩之战被真主党打得灰头土脸已是个教训,前几次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的清扫行动也乏善可陈。



只不过那时的新闻头条都是美国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俄罗斯的格鲁吉亚战争、东乌克兰局势,叙利亚内战和IS突起。没人关心这块千年是非之地又闹成啥样了而已。

11月2日,真主党公布一段视频,再次显露了以色列军队令人摇头的低下战斗素质。视频是由哈马斯士兵挂在胸前的运动相机拍摄的。



拍摄者从地道里爬出来,直接向一辆以色列最新的梅卡瓦4M坦克侧面冲过去。关键是,好几辆的梅卡瓦坦克编队,一个伴随保护的步兵也没有,毫无反应。

哈马斯士兵先放了一个爆炸物在坦克上引爆,应该是用来先把梅卡瓦4M的主动防御系统炸掉。坦克就这么愣愣地被炸了。



然后又跑回草丛,捡起RPG打了一发,侧面穿甲,一发入魂。最后哈马斯士兵安全无恙,回到了地道。再就是把视频联网上传了。

这个哈马斯近身肉搏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这可不是一般的生猛。地道战、巷战、麻雀战,这几个回合下去够以军喝一壶了。



其实17年前就是这样。 梅卡瓦坦克脱离步兵瞎拱,步兵缺乏训练,要么不敢下车掩护装甲车辆,要么下了车却不知如何防御伏击,被真主党的路边炸弹和反坦克导弹打得一塌糊涂。

那么深入的问题来了,传说中吊打中东的以色列陆军——无论是坦克还是步兵,究竟为什么战力如此低下?仅仅是因为“穷”吗?需要一层层展开知识背景和今昔对比,剖析出深层的原因脉络。



以色列军队编制组织

目前以军有3+1个现役装甲旅 ,包括第7装甲旅“萨尔”,第188装甲旅“巴拉克”,第401装甲旅“伊克沃特-哈巴泽尔”以及第460装甲训练旅“光之子”。

以及9个预备役装甲旅 ——第4“基里亚蒂”、第8、第10“哈雷尔”、第14“马查茨”、第37“公羊”、第205“铁拳”、第263“火战车”、第679“耶弗他”、第847“铁战车”。



这些装甲旅装备的都是自研的“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但是以色列的装甲旅只是纯坦克旅(所以“装甲”这个意味着合成化战力的词缀名不副实):

每个旅下辖三个坦克营,另外是装甲工程营,负责布雷扫雷排爆破障等;以及旅直属的装甲侦察连和反坦克导弹连。

这里面没有炮兵(无论是自行火炮还是牵引式火炮),也没有步兵(无论是机械化步兵还是摩托化步兵);更没有防空兵,修理保障等单位极少。



▎红字为1948年以色列建国、国防军建军时最早组建的8个旅

目前以军有5个现役常备机械化步兵旅 ,包括第1“格兰尼”、第84“纳哈尔”、第89突击旅、第900“克菲尔”、第933“吉瓦蒂”。

10个预备役步兵旅 ——第2“卡梅利”、第3“亚历山德罗尼”、第5“沙龙”、第6“埃齐奥尼”、第9“奥德”、第11“伊夫塔赫”、第12“内盖夫”、第16“耶路撒冷”、第228。



以军的机械化步兵旅,也是“纯”步兵旅,没有坦克,没有炮兵,没有防空兵。下辖三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特种侦察搜索营,特种营下是反坦克导弹连、战斗工兵连、侦察连。

另外再单设一个通信连。有些主力旅再加上一支特种作战部队(连级),这就是全部了。没有旅属炮兵和作战支援部队。



另外还有作为精锐使用的伞兵旅——1个现役的第35伞兵旅,4个后备的第55“霍德哈哈尼特”、第226、第551“赫兹埃什”、第646“空狐”。除了练过跳伞和特种作战外,编制结构实际上和步兵旅一样。

至于野战炮兵,以色列陆军还沿用非常古老的统帅部独立炮兵体制,装甲和机械化步兵部队都没有炮兵力量,少数的重炮全部集中在炮兵团,战时再与装甲旅和步兵旅协同作战。



以色列陆军有9个炮兵团,包括3个现役常备炮兵团——第214“大卫弹弓”、第215“纵队火力”、第282“戈兰”,1个炮兵训练团第425“火焰”。

以及5个预备役炮兵团——第209“卡迪翁”、第213“复兴”、第454“塔博尔”、第7338、第7489。和装甲兵、步兵一样,都是只有储存装备和编制架子的预备役部队。



总之,以色列陆军常备作战部队就是3个装甲旅、5个机步旅、1个伞兵旅、3个炮兵团,若干支特种部队,编制总数也就3万多人。

在以色列陆军账面上的13万现役里面,真正能算战斗力量的也就这2万多合同兵加上小1万军官。所以能拉上一线直接开打的,最多也就是这9个旅了。



其余10万人都只是编入“领土旅”——相当于国民警卫队、武装保安部队,在本土和约旦河西岸的占领区执行警卫安保任务,镇压巴勒斯坦人,但更多只是上班站岗、下班回宿舍、周末回家而已。

其中最大的编制是占领巴勒斯坦地区(约旦河西岸)的“犹太和撒玛利亚领土师”,下辖6个领土旅。南部有监控加沙的领土师(2个旅)以及把守内盖夫沙漠、西奈半岛方向的“以东”领土师。



另外在占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还有“戈兰领土旅”。 10月7日哈马斯袭击的重点,也正是“加沙领土师”下属的一南一北两个“领土旅”。

近年以色列国土安全部部长提议把“领土旅”从陆军中独立出来,单编为国民警卫队,但这个动议还未成型。领土旅的装备都是轻武器,不算正规军。而作战旅同样不能打,因为编制、组织、训练太落后。



陆军编制与合成化

以色列的坦克旅只有坦克,步兵旅只有步兵,到旅一级都没有炮兵单位。 这是停留在一战时代的近代陆军模式(师辖2个旅,旅辖2个步兵团,团辖3个步兵营,炮兵在师一级才有)。

随着近现代地面战术的进化——步兵协同、步炮协同、步坦协同,从一战到二战,各国军队先是在步兵团普遍编制炮兵营(步兵炮),使得步兵能够得到直接的火炮支援与掩护。



而坦克作为机动火力,最先仅作为突破堑壕的破局手段,后来德国和苏联最先把坦克当成现代骑兵独立集中运用,形成初步的装甲作战理论,也就是“闪电战”“大纵深”的核心。

但是在战争实践中发现,坦克部队独立突击,会被敌方的设伏步兵、反坦克火力、火炮集群杀伤,造成不必要的损毁,于是懂得必须让坦克得到步兵和炮兵的充分掩护与支援。



从德国开始,最先以1-2个坦克营为核心,搭配1个半履带装甲车步兵营、3个越野卡车步兵营,以及3个炮兵营(部分火炮自行)。这是二战后期德国装甲集群比较标准的配置。

步兵伴随坦克作战,保护己方坦克,打击对方步兵和反坦克火力,侦察控制战场。但是步兵的双脚赶不上坦克的履带,只好让坦克搭载步兵,搭坦克便车——肉包铁在对方火力下还是太脆弱了。



而且即使是半履带装甲车、越野卡车,也赶不上坦克的越野机动能力。于是,在二战后各大国开发了履带式的装甲步兵运输车。首先是美国的M113,履带式、铝制轻装甲加上12.7mm重机枪。

M113的装甲太薄,进入重火力战场需要提前下车,目的主要还是把步兵运送到战场,以步行方式协同坦克作战,因此称为装甲运兵车、“战场出租车”。但在防护和机动方面确实比二战提升了。



然后是苏联的BMP步兵战车,装上了低后坐力炮或者20mm以上的机炮,强调乘车作战,伴随坦克纵深突击,能够直接支援坦克作战,也可以单独充当下车步兵的机动火力点。

在步战车的基础上,诞生了真正的机械化步兵,有了真正的装甲合成部队和成熟的装甲兵战术。地面作战体系的三大兵种——步兵、坦克、炮兵,至此在团一级实现了合成作战。



团一级作为基本战术部队,3个坦克营搭配1个机步营,这就是装甲团。3个机步营搭配1个坦克营,这就是机步团。当然还有编制的炮兵营和保障部队,这就是现代陆军。

进入21世纪,陆军精干由师改旅,旅一级集中了原先只有师一级才有的防空导弹、情报指挥、后勤等各种技术单位,在旅和营建制中均有相应的作战支援、勤务保障队伍。



组织层级也从“军、师、团、营”变成“集团军、合成旅、合成营”,精简了一个指挥层级,以旅为基本战术兵团,提高了军事作战行动的调度指挥效率。

但是关键的还是合成营的出现, 把陆军的各种基础兵种合成组建营级作战单位,其中若干个坦克连、机步连、炮兵连,以及侦察连、工兵连、防空连、作战支援连、综合保障连。



合成营的目的是要在营一级实现步坦协同、步炮协同,无人机与防空,并且具备电子对抗、装甲侦察、救护抢修、工程保障、综合补给能力,具备独立的合成战斗能力。

合成军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事,合成师是一战时期的事,合成团是二战之后的事,合成营是21世纪的编制,实现各种作战力量在行动上的紧密协调和彼此配合,形成精干强大的作战能力。



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和美国陆军在旅和营实现了高度的合成化,彻底地改革了装甲和机械化作战力量,没有了装甲旅和步兵旅的区分,只有轻型、中型、重型三种合成旅,成为真正的合成化部队。

其他军事大国在局部上有改革,实验编制了合成营,坦克和步战车以连为单位混合编组实施突击。而今天的以色列陆军却是属于完全不入流的类型,组织编制还停留在一战时期。



指挥体系叠床架屋

其实在历史上,以色列军队也曾经有过坦克营和步兵营混成的旅。但现在只剩下坦克与步兵分编的同质兵种旅。另外,还在陆军总部搞出了“步兵军团”“装甲军团”“炮兵军团”“工程军团”这样的兵种建制。

而在编制组织上,以军在三个地区司令部——北、中、南和各个旅之间,又搞出了兼具组织编制和作战指挥的师。现役部队师包括北部的第36装甲师、中部的第162装甲师、南部的第366装甲师,还有数个领土师、预备役师、半现役师等机构。



实际上,按以色列军队的实际规模、作战地域,完全没有必要在地区司令部和旅级之间,又加设一层常设的师级指挥部,徒增实体。哪怕是战时扩军,临时开设方向指挥所(平时为预备役旅管理动员机构)即可保证军令指挥。

而五个实体的兵种军团,更是一种叠床架屋,还加大了各兵种之间的沟通成本,加大了合成化建设的摩擦。完全应该把军团降级为陆军总部下的兵种部,只负责兵种发展规划建设、训练教导监督的军政职能即可。



10来万军队搞出如此冗余的填塞编制,一是为了保住准将这一级的官位数量,二来更是长期治安战下的军队畸形化,把人事编组、层级管理列为了首要任务。

所以,以色列的师、作战旅,都只是一个行政管理体系,而不是能用于作战的战斗配系。除了上一篇说过的军费预算缩减,长期治安战也正是以色列军队快速衰退的重要原因。



正规地面作战需要多兵种配合,治安战不需要;正规地面战需要运作调度不同的重型火力单元,治安战不需要;正规地面战需要多个旅团、火力群组的协调指挥,治安战也不需要。

时间久了,这些基本功必然会被荒废掉,甚至连操练的战术也变得不一样。最后连军队建设学说也为之一变,不再考虑正规化、体系化战力建设,那么战斗力下降是必然的结果。



长期治安战还很容易造成另一个问题,就是纪律变得散漫。因为烈度低对手弱,很多人就会觉得就算不遵守一些纪律也没关系,结果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可能就会出事。

所以,即使驻守加沙前线的守军,住棚节假期早上全在集体睡大觉,被只有轻武器的哈马斯直接冲进基地宿舍打死活捉。边境要塞形同虚设,已经足以证明这支军队的拉跨程度。



缺乏协同作战能力

同样是受限于经费不足,无心战备,以色列陆军的训练水平也大幅度下降。预备役坦克兵每三年才有一周的复训时间,导致作战人员的技战术水平无法得到保证。

没办法,有限的军费,必须维持很大的军队架子规模,还要配备足够的武器,给中高层军官发高薪,只能挤压基层的薪水了,哪还有什么心思操练。



所以以军的合成化水平几乎为零 ,步兵旅只有步兵,坦克旅只有坦克,所有的支援火炮都在炮兵团那里,打起仗来得先把这帮平时面都没见过的人现编组起来,然后投入战场。

遇到弱小的武装分子可能看不出毛病,但是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只会一败涂地。现在,以色列的步兵甚至连最基础的步兵城镇战战术以及步坦协同都不会了。



2006年南黎巴嫩战争,以色列军队就展示了彻底荒废的战斗力。30倍甚至200多倍的兵力绝对优势,不知道多少万倍的空中火力和重装甲火力优势,对百来人的真主党就是无可奈何。

以军三个主力旅,对一个17人守的村,一个140人守的镇都拿不下来,5公里的突破口都没有。这就是不能真正发挥诸兵种之间的协同配置、火力配系的结果。



而瓦迪·萨鲁基(Wadi Saluki)坦克伏击战,以军第401装甲旅一个坦克营的24辆梅卡瓦,对前方河谷地带的情况没做任何侦察,也没有派出步兵控制制高点。

就这么一路纵队大摇大摆地开过去,结果中了真主党的埋伏,被真主党武装用反坦克导弹接连击中了11辆(其中彻底击毁4辆),成为军校教材的经典反面案例。



在一个营所有24辆坦克中,没有一个坦克乘员在遭到伏击时想到使用坦克的烟雾弹。说明坦克车组人员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训练,缺乏全面战争的基本技能。

联黎部队前发言人更是揶揄:“任何愚蠢到推着坦克纵队穿过瓦迪·萨鲁基的人都不应该是装甲旅指挥官,而应该是厨师。”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合格的装甲部队指挥官都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2万武装城管+10万保安

今天的以色列陆军,早就不是摩西·达扬和阿里埃勒·沙龙时代的精悍强军了。但是以色列军队还躺在前辈们创造的神话,战争传奇的光环中。

2000年后的历次武装冲突,以色列看似兵强马壮,实际上在一线的也就几千人,剩下的几万义务兵都只是在后边压阵,充当气氛组的角色。



对于大部分只在领土旅服役的义务兵来说,2年半的军旅生涯就是拿枪当保安。在战斗旅服役的2万多人,最多也只能算是武装城管,作战能力都很差。

合同兵、士官和基层军官的收入都低,各种物资偷盗倒卖问题严重。深入加沙与真枪实弹的和哈马斯干仗?这是他们很多人都未曾想象过的情况。



临战对天放三枪,对得起你内塔尼亚胡了。以色列陆军名义上的现役部队有9个旅,手里真正能用于作战的只有这6个旅“老王牌”:

第7装甲旅“萨尔”(北部)、第188装甲旅“巴拉克”(北部)、第401装甲旅(中部)、第1步兵旅“格兰尼”(北部)、第933步兵旅“吉瓦蒂”(南部)、第35伞兵旅(中部)。



2006年对付真主党的,也就是这6个主力旅。打成什么鬼样子现在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些人差不多能有1万人进入巷战已经是最大值。

现在确认的,第1步兵旅“格兰尼”、第933步兵旅“吉瓦蒂”、第188装甲旅“巴拉克”已经投入加沙,第7装甲旅“萨尔”还要在北部边境防备真主党。



去年开始的俄乌战争也被一些舆论认为是菜鸡互啄,但相比之下,至少也是北极熊与欧洲棕熊在互殴,武德充沛。

再看看现在的以色列军队,面对加沙20多天就这点动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出乎意料”,但对于熟悉中东事务的人来说,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