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小罗

每个打工人的关注列表里,都躺着几位东北美食博主,用于治愈心情。

他们的视频里,永远有豪放的大嗓门喊着“10块钱吃饱,20块钱吃好”。

一声声喊到打工人的心坎里,让人暂且忘记那些“月薪两万,吃不起xxx”的焦虑。





“东北币”,有它自己的汇率

长假期间,每个在溢价高峰期去旅游的朋友,都多多少少感觉有些血亏,唯有去东北的朋友,吃吃喝喝一共才花了500,并带了5斤肉回来。

网友调侃,东北有它自己的货币体系,1个“东北币”=3元人民币。



〓 博主一家人在哈尔滨吃的每一顿正餐,基本都在人均50以内,并且根本吃不完

赶个早市,物价震惊一圈北上广打工人。

位于锦州的石桥子早市号称亚洲最大早市,长达1.5km,仿佛巨型一元店:一元钱的肉夹,再加一份肉也只用一元、一元钱一根比脸还长的大果子、一元钱四个的苞米面大饼子……

一趟碳水看马拉松下来,兜里揣着10块钱,足够在全场任意一家店铺任选豪华套餐。

揣着同样的钱,北京打工人早上在公司楼下只敢买一个不加肉加肠的鸡蛋灌饼。

上海某家早餐店推出了一个13元早餐套餐,包含一杯豆浆一个包子和一颗卤蛋,被物价狠狠pua的打工人看第一眼竟然觉得:13块钱能买这么多东西?



〓 石桥子早市上的水果摊,东北商家的形容词也一向十分质朴直白(图源@霁月影记)

看上去十分质朴简陋的早市,没有租金、品牌溢价等中间商赚差价,多是自产自销,让消费模式返璞归真。

你幡然醒悟:原来有些东西,本来就没有那么贵。

前阵子,花西子在风口浪尖的时候,有博主挑战用一个花西币(79元)能在东北早市买多少东西,结果拎走的大包小包够全家吃一周。

看到这里,震惊程度:100%。

划到评论区,东北人说“你买贵了”,震惊程度:10000%。



〓 吉林珲春街早市,有大爷把羊牵来现挤羊奶(图源:@慢慢小公举)

下顿馆子,团购软件随手可以买到几十块钱的双人餐、或是一百出头的四人餐。

二十块钱,在北京只能勉强买到一份全是番茄的番茄炒蛋盖饭,但在东北却能整一个纯肉硬菜。

对了,要是放在物价更炸裂的东北盒饭界,柿子鸡蛋(西红柿炒鸡蛋)算是素菜,可以无限续碗。

难怪在东北,除了学生,基本不流行AA制文化,只流传抢埋单格斗术,一顿饭不叫事儿,几十块钱再转来转去,瞧不起人呢这是。



菜市场的大葱小葱香菜,不用再挑挑拣拣几根称重量,不废话直接给你打包好,一元一把、两元一捆。

每年秋冬季节,几毛钱一斤的大白菜,百八十斤的开着车往家里运,不以“10”为计量单位,都不好意思下单。

有东北人去广东读书,本以为南方水果更便宜,没想到还是东北的水果自由实现起来更容易。

只要它本地能产的,你的到手价就不会比成本价高太多。它本地产不了的,算上运输溢价,也谈不上坑你。

某位快手上的前顶流东北主播说过:“你就是月薪一千,你也可以在铁岭生活得余余多的。”

还有人开玩笑:“上海赚钱东北花,一个人赚钱能养活10口之家。”



不仅是东北的菜便宜,任何一个城市的东北菜,放在当地也都是性价比之选。

去年的中国餐饮年度观察大数据显示,东北菜的主流人均消费区间集中在31-60元,明显低于其他品类菜系。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人均消费三位数的东北家常菜都不太多。

北京有家偏偏要走精致高端路线的东北菜馆,人均消费800,一小份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竟然定出了近200的售价,而他家有个经典评论:“东北人吃剩的都不带这么寒碜”。





价格没赢过,菜量没输过

在东北消费一顿饭,便宜归便宜,但排面绝对足够大。

在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物产丰富齐全,用起料来也就绝不手抖。

东北菜就是比价格没赢过,比菜量没输过。

在东北饭馆点菜,老板是会劝停的,倒也不是不想多赚你点钱,是到手真的会多得太离谱。

曾经四个人点三份菜,已经要撑吐了,而盘子里的菜只是受了皮外伤,看上去似乎都动过筷子,但装进打包盒,说是一份新菜也完全可信。



在东北的火锅店点一份摞得像小山一样高的羊肉。

掀开最上面一层肉,下面放的竟然不是冰,而是实打实的肉。

虽然在东北不是所有火锅店都能点到这么厚实的一坨羊肉,但哪怕是就放一层羊肉,也基本不会在下边垫菜,不屑于营造出虚假的排场。

而像抖勺这种能抖出八百个心眼子的陋习,在东北更是基本绝迹。



“让客人吃不了兜着走”是每个东北厨子的职业信念,也孕育了东北独特的硬菜文化。

所谓硬菜,也就是“能镇住场子”的菜,是东北人的餐桌仪式感。

它的精髓是扎实,真材实料,量大管饱,尤其是放肉绝不含糊,更不会有便宜配料凑在跟前虚晃一枪。

东北菜的诚意主要就在量,招待客人,菜的数量和份量不足,都拿不出手,为你招呼服务员“多整几个硬菜”的,才是真老铁。



〓 东北著名硬菜铁锅炖,大块肉配双份碳水,没有人能不扶墙离开这口锅



谁还不是个“精神东北人”了?

都市打工人热衷于看东北美食博主,不仅是对东北美食垂涎欲滴,更是寄托了早日实现日常生活财务自由的美好希望。

看着东北博主问店家,急头白脸吃一顿得多少钱,被告知几十块钱就足够吃得老好老好了。

平时花钱就和呼吸一样简单,逐渐习惯“价格刺客”的无处不在,看到如此扛造的“东北币”,让人平时抠抠嗖嗖凑单用券的紧张神经突然放松。

“量大实惠”,就是吸引当代打工人最好的流量密码。

再配上那自带幽默细胞的东北口音,有着浑然天成的松弛感,是疲惫打工人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 做炸串的东北博主,“20块钱吃饱,30块钱吃倒,25块钱吃正正好好”是他的口头禅

与其说人们羡慕的是当地的低物价,不如说是在欣赏东北人与生俱来的生活家天赋,能高性价比地把眼前的日子过得无比滋润。

每当外地人感叹:“不敢相信这是2023年的物价”时,总有本地人回怼:“还不敢相信这是2023年的收入呢”。

地方物价肯定和收入直接挂钩,但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把平常生活装点得如此豪横,不也是一种值得骄傲的地方特色吗?



你去看看他们最热爱的大澡堂子,远看每一个都装修成消费不起的样子,连自助餐都是大虾大蟹鲍鱼扇贝。

其实基本上消费一两百块钱,你也能成为这“高端会所”的“贵宾”,在里面吃喝玩乐一整天。

看起来东北人花钱大手大脚,其实算一算好像也没花多少钱。



〓“洗浴看东北,东北看沈阳”,沈阳洗浴中心的自助餐配置,一百多门票的能吃饱,二百多门票的能吃好

房价不高,也就有余力把自家的大房子和海南的度假房,都装修得金碧辉煌,个顶个的巨型水晶灯、真皮沙发、大理石电视墙,尽显贵族气质。

大数据显示,东北的哈尔滨等城市在家装上的花费,是要远高于一线城市平均值的。

总有人问,东北整体经济水平一般,为什么身边的东北人都看起来很豪?

有人夸张地调侃,东北人的全部家当,都在面上摆着。

他们不是虚荣,只是不懂为什么要低调。

摆最硬的菜,整最大气敞亮的“门面”,才是东北人的消费哲学。



〓 在东北,洗浴中心像城堡、像别墅、像五星酒店的都有

北上广的打工人中午点两份小碗菜,用完券还20多,点开东北盒饭区美食博主“12元40多种菜随便吃”的视频下饭。

那一刻,对东北心驰神往的感情,达到极点。

都不敢想像,月薪八千,我会在东北活得多么开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