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汽车巨头的在华窘境,被打折出售工厂的消息,彻底暴露了。 


北京现代,曾经的百万销量王,现在正三折出售年产能30万的重庆工厂。


不仅如此,现代集团CEO还表示,只打算留下两座中国工厂,其余的都要关停售出。


实际上,现代在中国市场失去竞争力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转型变革中,即便已经跻身全球第三大车企,现代和韩系汽车也正在重蹈三星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覆辙。


现代败退中国市场


最近,北京现代正打折出售其位于重庆的生产工厂。


年产能整车30万辆、发动机20万台,打包售价25.8亿,包括工厂的土地使用权、设备和其他设施,统统卖了。


实际上,这已经是重庆工厂近期的第二次降价。


工厂首次挂牌出售时间是在今年8月,当时的转让价格为36.84亿元,大概是苦于没人接盘,只好再次降价销售。


而36.84亿的价格已经是当初总投资77.5亿元的一半,如今再降价后的价格,相当于只有工厂总价值的三折。


这是彻底不玩了,还是减少产能业务转型?


目前来看,是后者。


因为在今年6月现代的投资者日上,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在勋表示,将重组陷入困境的中国业务,计划出售两家工厂,此前已经出售了一家。


现代在中国一共有五座工厂,包括北京现代顺义第一工厂、第二和第三工厂,以及沧州工厂和重庆工厂。


其中顺义第一工厂在2021年出售给理想汽车,现在重庆工厂正在打折出售,那么意味着剩下的其他三家工厂里,还有一家也会关停出售。


另外根据现代的计划,最后剩下的两座工厂将进行业务重组,未来会用于出口业务。


在华21年,曾经连续多年销量破百万的现代汽车,如今主动变卖工厂,业务重心移出中国。


为什么会这样?


现代在华卷不动了


现代在华高光停留在2016年。


年销114.2万辆,排在第六,并且是连续第四年销量破百万。


但从2017年开始,现代销量持续跳水,实现四连跌。



到了去年,北京现代年销量为25万辆,只有巅峰销量的22%,缩水近八成。


与此同时,现代在全球销量逐渐回升,同时除韩国外市场销量占比也在逐年上涨。



也是2022年,现代集团凭借684.82万辆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三大车企,营业利润大涨47%。


对于现代来说,中国市场很重要,但玩不转,卷不过,于是重要性和资源投入,都在削减。


根据现代集团最新的规划,现代将主动精简中国业务,产品线会从13种减少到8种,专注高端和SUV车型,更多的精力则是放到海外去。


虽然今年上半年现代和北汽还一起对北京现代联合增资了9.42亿美元(当时约60亿元),但在现代最新的全球规划里,在美国、欧洲和韩国等市场投入将达到280亿美元(约2046.13亿元)


而起亚中国老总前段时间的发言,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集团决策背后的想法:


我今年一季度全球挣了21亿美金,贴得起中国市场,你本土企业有这些资金实力玩?你先烧死了,我后面再等着进来抢市场也可以...…让敌人先去试试好了,我兜里都是钱,都是技术,我又没有放弃这个市场,在合适的时间进来再收拾你们也是一种策略。


中国市场太卷,与其现在进场卷个你死我活,倒不如先战略撤退,等时间差不多再用在全球市场赚的钱来补贴和赢回市场。


公司嘛,总得赚钱,现代也是基于现状作出了能让利益更大的选择。


现代在华的高开低走


2002年,趁着中国加入WTO的春风,北京现代正式成立。


当时中国市场虽然已经有不少合资品牌,比如德系、日系,但价格普遍偏高,现代就是瞅准这个缺口,推出索纳塔、伊兰特等以性价比著称的车型,迅速抢占了国内市场。


其中特别是伊兰特一炮而红,皮实、省油、好伺候,迅速成为北京现代的销量主力,在2009年,伊兰特国内保有量就超过了70万。


而面对国内旺盛的需求,北京现代开始玩一套“多代同堂”的打法,悦动、朗动、领动,再加上伊兰特,四代同堂,一起销售。


并且,索纳塔也采用一样的路数,名驭、领翔、预翔三代换代索纳塔,也一同登台销售。


不过,虽说是换代,实际这几款车型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外观造型上并没有明显的改动。


比如几代伊兰特,除了变速箱有变化外,整体技术平台并没有太大改变,甚至到后来还出现1.6L变1.5L,6AT变CVT减配减价的换代操作。


虽然高性价比、多代同堂的策略确实让北京现代在成立初期能实现以价换量,但随着国产品牌不断发展,其他合资品牌引入的车型越来越多,到了中后期,留给北京现代的市场和空间越来越少,即使把销量担当伊兰特、途胜、ix35等车型多次换代,也没能挽救整体销量持续下滑的局面。


并且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现代在中国的战略也没跟上。


2021年,北京现代试水新能源,推出途胜L混动和名图纯电版,但彼时比亚迪已经崛起,纯电市场还有特斯拉,没有体现出产品力,还有油改电嫌疑的两款新能源车型,市场并不买帐。


而真正能体现出现代新能源技术实力的IONIQ 5、IONIQ 6却迟迟没有引入中国市场。


要知道早在2016年,IONIQ车型就已经亮相。当作为纯电平台时,支持800V快充,百公里加速3.5s,这样的技术水平也并不落后。


但不知道是战略有问题,还是不想引入,这两款在国外热卖的车型到现在也没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而这导致北京现代原有的燃油车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其他合资车型瓜分蚕食,新能源转型方面,也没有在中国市场展示出特别高的热情。


终于到今年上半年,转型计划姗姗来迟:北京现代到2025年要把国内所有燃油车实现混动化,构建一款MPV、两款轿车,三款SUV的混动车型矩阵;并且要在未来三年内发布4-5款纯电车;目标在2025年销量达到50万辆。


但转型计划中的车型还没推出,等来的却是低价变卖工厂的消息。


并且最近还有消息称,北京现代要给北汽极狐代工,双方正在讨论相关细节。


合资品牌让步工厂给自主品牌代工,也算是破天荒地头一遭了。


往往讨论败退,日系车吸引了大多数的关注度,而韩系车的窘境,更加严峻——更可悲的是,连败退都无人讨论、悄无声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