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久遭干旱的索马里担忧着厄尔尼诺的冲击,乌克兰运粮船正困于离不开的黑海;而当也门儿童饥肠辘辘度过又一天,越来越多英国人不得不依赖食品银行维系生活。在疫情、战火、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冲击下,饥饿不再只是困扰非洲、西亚等贫困地区的梦魇,全球各地都能感知粮食不安全带来的紧迫。随着饥饿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吃饱饭这个人类最简单的愿景也变得愈发难以实现。



除了饥饿,营养不均衡、食物价格上涨,也威胁每一个个体的健康乃至生存。身处变数不断的世界,我们是否正迎来一场全球粮食危机?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业体系如何提升韧性,以应对每一次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

马克西莫·托雷罗(Maximo Torero)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长期研究贫困、不平等、技术变革改善家庭和小农福祉等领域。今年10月,托雷罗通过书面形式接受《凤凰周刊》专访,谈论了他对粮食危机现状的观察、黑海谷物倡议中断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实现粮食系统转型的途径,以及粮农组织在消除全球饥饿上付出的努力。



全球粮食不安全仍顽固存在

《凤凰周刊》:我们现在是否面临全球性粮食危机?如果是,这场危机有多严重?

托雷罗: 从2021年至2022年,全球饥饿状况相对没有变化,但相较疫情前,饥饿水平仍上升许多。2022年,全球人口的9.2%都受到饥饿影响,而在2019年,这一比例为7.9%。

据估计,2022年全球有6.91亿至7.83亿人面临饥饿。从中位数来看,即约7.35亿人——这意味着,2022年遭受饥饿的人数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了1.22亿人。如果按此预测,到2030年将有6亿人陷入饥饿,距离在该年年底之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中的零饥饿目标还很遥远。



◆营养不良的儿童在医院接受救治。

疫情后的经济反弹带来积极影响,有助于遏制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的饥饿潮,但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冲突、俄乌战事、天气相关事件以及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现象阻碍了这一进展。

当审视《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和《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中分析的48个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时,可以发现同样的故事:这些国家在2021年至2022年间情况恶化令人担忧。2022年,这些国家超过五分之一的人面临饥饿。

因此,我不会称之为“全球粮食危机”,但的确,全球最脆弱国家的情况正在恶化,与此同时,它们面临着严重的食品通胀、各种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冲突、疫情、乌克兰战火、经济放缓和衰退以及气候变化。



◆2023年3月20日,阿根廷佩尔加米诺,农学家工程师吉列尔莫·莱昂内尔·库蒂诺手里拿着一株因干旱而毁坏的大豆

《凤凰周刊》: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延宕反复,气候冲击和乌克兰战事等事件动荡频发,导致全球新增饥饿人口走高。对此,全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行动和应对措施?其中哪些措施的优先度和紧迫性是最强的?

托雷罗:前进的道路在于改变农业食品体系——面对重大事件有更强的韧性、解决不平等问题、保障具备可持续性及包容性且负担得起的健康饮食。根据一国面对的上述驱动因素或不同因素组合,有7种途径可以实现粮食系统转型:

第一,将冲突地区的人道主义、发展以及和平建设政策整合在一起,例如将建设和平的努力与生计支持、营养敏感型社会保护、粮食生产和供应项目相结合,确保在冲突后实行的政策中粮食供应链能正常运转、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方式。

第二,提高整个粮食系统的气候适应能力,例如减少气候相关风险,采取适应气候变化、改善气候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措施,改善自然生产性资产的获取和管理方式。

第三,加强最脆弱群体抵御经济困境的能力。

第四,加强食品供应链上农业食品生产效率与市场的联系,遏制食品价格上涨和价格过度波动,促进创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保护计划。

第五,对供应链进行干预,降低营养食物的成本,包括重新利用粮食和农业政策支持,例如增加投资以促进农业部门的多样化和高产,提高食品价值链的效率,推广营养食品。

第六,解决贫困和结构性不平等,例如,为脆弱群体和边缘群体赋权,减少性别不平等,支持妇女的经济活动并公平分配资源。

第七,改善食品环境并改变消费者行为,推动包含可持续性考量的健康饮食方式,例如健康公共食品的采购和服务、营养导向视角下提高贸易标准、对高能量食品征税、就食品营销立法、制定食品标签规则、监管工业生产(食物)的反式脂肪。

《凤凰周刊》: 在解决全球饥饿的问题上,粮农组织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你们有哪些举措来帮助欠发达国家应对危机?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托雷罗: 去年的人道主义资金创下纪录,但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依然顽固存在,且处于令人无法接受的高水平。2022年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评估(SOFI)描绘了一幅警醒世人的景象:世界仍在从全球新冠大流行中恢复,同时还要应对持续的冲突、气候危机以及乌克兰战事的后果。

如前所述,同2019年相比,面临饥饿的人口增加了1.22亿。这一形势需要我们立刻予以关注。今年5月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强调了一个严峻的事实:58个国家和地区的2.58亿人正面临饥饿危机甚至是更糟糕的严重粮食不安全(注:指生命或生计因无法摄入足够食物而面临直接危险)。

最近完成的报告更新进一步证实了这一令人警醒的情况:截至2023年9月,48个国家和地区的2.38亿人口面临饥饿危机,这表明分析涵盖的人口中,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的比例基本没有变化,仅从22%稍稍降至21%。



◆2023年4月8日,粮农组织采购的3820吨尿素肥料移交给斯里兰卡农业部,以分发给当地小农。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国家面临的粮食危机是长期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覆盖的5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8个连续7年遭遇粮食危机,在这些地方,经历严重饥饿的人群增加了一倍多。

以上数据清晰说明:这不是单次的灾难事件,而是持久的粮食安全危机。

我们知道,导致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冲突/不安全和战争、经济震荡、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当同时经历这些时,这些因素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当我们解决现存的某个因素时,例如苏丹冲突的区域溢出效应或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都会加剧明年的严重粮食不安全,因为此时人道主义资金正在减少。



◆2022年4月6日,埃塞俄比亚,当地一座村庄遭遇严重旱灾,18个月以来几乎没下过一滴雨。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改变应对粮食危机的方式。消除饥饿没有捷径,没有机构或是相关方可以独自应对挑战。但我们知道是什么导致了危机,并且我们确实拥有经过验证的可行工具来解决问题。但很多情况下,需求和资助之间、短期行动和长期及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之间存在根本性的不一致。

小农是全球粮食生产支柱,需要我们的支持,但人道主义援助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4%)被用于保护他们的生计。以粮农组织在阿富汗的工作为例,2021和2022年间,提供给农业生计领域的人道主义响应计划资金增加了一倍。有了这样的支持,加上大规模粮食援助和现金转移,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的阿富汗农村人口数量开始下降,从2022年3月至5月所统计人口的47%下降至2023年4月的40%。这意味着有超过240万人的状况在收获季到来前有所改善。

一方面,干预措施要以建立韧性为焦点,另一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将人道主义与发展和气候融资联系起来,用于受粮食危机影响人们所依赖的农产品体系。将这些正确结合起来,才能为严重粮食不安全做出有意义的改变。

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投资农村发展也可以为社区带来一线生机。在(埃塞俄比亚)提格雷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当地农民仍能生产约90万吨粮食,约是粮食援助投入数量的5倍,足以让整个地区支撑6个月。如果不将农民和农村社区置于我们关注的核心,建立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农业食品体系,我们应对粮食不安全的努力就无法取得成功。从阿富汗到也门再到其他地区,人们想要掌控自己的未来,迅速重建自力更生的能力。

我们需要跨越人道主义-发展-和平三者间关系,开展更为强有力的合作,同时也需要和成员国合作,确保农业食品体系具有韧性且足够强大,才可以抵御未来的冲击。

“黑海谷物倡议”中断影响扩大

《凤凰周刊》: 你如何评价“黑海谷物倡议”中断后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非洲等国的影响?

托雷罗: 这一倡议需要得到延续,包括俄罗斯对黑海西北部航行的安全保证。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我们的目标是继续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全球粮食价格的稳定”。

在联合国和土耳其的推动下,去年7月22日,联合国、俄罗斯、土耳其和乌克兰在伊斯坦布尔达成《关于从乌克兰港口安全运输谷物和食品的倡议》(即“黑海谷物倡议”,BSGI),目的是通过一条安全的海上人道主义走廊,恢复乌克兰的谷物、食品和化肥出口。俄罗斯与联合国同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保障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也能进入国际市场。

开战前,通过黑海的海运占乌克兰农产品出口的90%以上。倡议签署后,乌克兰的市场和农民松了口气。该倡议的最初期限是从2022年7月22日签署之日起的120天,之后几经延长,最近一次延期到2023年7月17日。之后,俄罗斯决定不再延期。尽管磋商和谈判仍在继续,但再次延期的前景仍不明朗。



◆2023年7月17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散货船TQ SAMSUN是驶离黑海的最后一艘粮船。

尽管战火爆发,“黑海谷物倡议”依然确保了许多关键目的地的粮食供应,并保证了市场稳定。从2022年7月1日到2023年5月底,乌克兰将3290万吨谷物和油籽运往市场,促进了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降。与此同时,乌克兰每月通过穿越东欧的陆路路线及多瑙河出口约300万吨类似农产品。多重因素使得其出口接近战前水平,达到2019年-2021年水平的96%。



◆通过黑海谷物倡议出口的粮食种类分布。



◆通过不同渠道向外运输的乌克兰农产品。



◆三分之一的出口产品被用作人类直接消费的食品。

当前协议中断将导致市场不稳定,并对人道主义援助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主要粮食商品的国际价格可能会有波动,这取决于乌克兰出口是否会继续进入市场,以及其他生产大国种植条件的变化。



◆根据黑海谷物倡议出口的商品及出口目的地。

眼下,世界面临新冠病毒大流行、经济衰退、极端气候和冲突等多重危机,“黑海谷物倡议”中断的影响可能被加剧。上一期《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SOFI) 显示,平均有7.35亿人遭受长期饥饿,比2019年增加1.22亿人。在最脆弱的国家中,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也在加剧。

虽然粮农组织预计短期内全球粮食供应不会面临任何风险,但粮食获取和负担粮食价格的能力令人担忧,且不应低估对农业粮食系统韧性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最脆弱国家和最脆弱群体上,他们已经遭受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之苦。其中也包括乌克兰农民,除了战事之外,他们还面临多种不确定性,包括库存增加、缺乏储存设施、收入减少以及2023-2024年产量的可能减少等。



◆2022年7月,乌克兰人在粮仓内搬运一袋袋大麦。

由于乌克兰已进入收获季节,这一时间点协议中断很可能会带来更多挑战,因此需要保证这一群体得到适当收入和激励措施,以便为秋季的下一个播种季做好准备。

“黑海谷物倡议”的延续也将有助于抑制国际价格,并改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获取农产品和负担农产品价格的能力。许多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严峻,面临高额债务,进口成本上升或经济波动将严重削弱其对本国人口的支持。一些存在严重营养不良问题的国家,如肯尼亚或孟加拉国,受益于该倡议才能维持良好的小麦供应,其总体食物摄入仍然依赖于小麦这种商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粮农组织于2022年提出了一项特殊信贷额度,即粮食进口融资基金(FIFF),它将惠及那些有着迫切粮食进口需求的低收入国家。粮农组织认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实施类似措施所做的努力,并欢迎其将该机制再维持六个月的决定。

“黑海谷物倡议”的延续还将防止乌克兰农业产量急剧下降。考虑到乌克兰在向全球市场供应油籽和谷物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这对世界至关重要。除了战事本身,该计划的暂停给农民带来了额外挑战,因为通过其他替代路线、手段和举措进行出口的承载能力少得多,物流成本也更高,这将对国际价格产生影响。

对于已经面临气候冲击(包括但不限于2023-2024年厄尔尼诺现象)压力的全球农业食品系统来说,该协议的续签非常重要。在全球库存(例如谷物)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乌克兰农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进一步减少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风险。

之前,“黑海谷物倡议”因向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出口过多而受到批评。但要指出的是,该倡议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球价格和市场稳定,让最贫穷和有需要的国家从中最大程度受益。乌克兰的出口增加,就算直接向发展中国家供应的比例较低,也依然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

去年,每11个人中就有一人会饿着肚子上床睡觉,而近31亿人(即全球人口的42%)由于买不起水果和蔬菜,只能靠淀粉类主食生存。非洲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大陆,那里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没有摄入足够的卡路里——是其他地方的两倍多。尽管全球总体数字保持稳定,但在非洲以及西亚和加勒比地区,饥饿人数实际上正在增加。

为了养活世界上快速增长的人口,我们需要所有关键参与者、利益相关者、农业生产者和出口商密切合作。任何干扰只会使本已充满挑战的局势更加恶化。“黑海谷物倡议”的恢复、粮食的自由流动以及对农业的投入是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

保护主义措施将加剧市场波动

《凤凰周刊》:今年以来,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粮食出口禁令,比如印度这样的出口大国。当各国都担忧粮食安全受冲击,这样做的国家会不会越来越多?这些举措会带来哪些后果?

托雷罗: 出口禁令并非新事物。2007至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危机期间、新冠大流行开始阶段、俄乌开战初期都有过出口禁令。

当各国担心国内供应可能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时通常会采取这些措施。不鼓励各国实施出口禁令,如果非要如此,这些禁令不应是无限期的,而且需要考虑到对其贸易伙伴的影响。

此外,它们还必须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应用出口限制的规则。如果都实施出口禁令,全球市场上的商品供应量就会减少,价格将飙升。此外,如果出口禁令的实施不够谨慎,也会削弱人们对全球贸易体系的信任,特别是对相关的主要出口国。

最终,禁止或限制出口国家的农民也会遭受损失。虽然全球价格很高,但由于出口禁令或限制,与世界市场脱节的国内价格将会下跌,农民因此会在下一个季节选择减少投资或者生产。

因此,应当保持市场开放、确保贸易畅通,避免实施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定的出口禁令或限制。

《凤凰周刊》: 怎样才能让各国放弃保护主义举措,是否有国际协调机制?粮农组织这样的相关机构能起到哪些作用?

托雷罗: 本世纪粮食安全危机的经验表明,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不能解决危机,反而加剧了市场波动,对最贫困人口的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管理贸易和贸易相关政策实施的全球政策框架是由世贸组织协定所定义的。在这方面,我们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作用的:粮农组织一直走在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的最前线,提供最新、可信和公正的信息,从而促进协调一致、符合世贸组织框架的可靠政策制定,有利于市场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凤凰周刊》: 粮食危机的直观后果是带来更多饥饿,尤其加剧欠发达地区的饥荒,发达地区是否也面临危机,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

托雷罗: 主要是移民以及潜在的冲突升级。这些无疑对发达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凤凰周刊》: 粮食危机对最不发达的、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冲击最大,要如何评估危机对它们的影响?

托雷罗:从《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GRFC) 可以看到,2022年,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8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其中,42个国家和地区被定性为陷入“重大粮食危机”,因为无论在规模、普遍性还是严重程度上都令人高度关注,这里面有26个属于最不发达国家。

评估粮食危机对严重依赖进口的最不发达国家有何影响,需要全面且持续的努力,涉及地方政府、国际组织等多个利益攸关方,以确保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减灾策略。

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质量对于这一进程极为重要,尤其是粮食价格、供应量和消费模式、人口营养状况(特别是儿童和孕妇等脆弱群体)、贸易赤字、国内生产总值、基础设施和供应链。其他也包括气候变化、干旱、歉收等可能导致危机的因素。此外还需要审视的包括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的社会政治气候,政治不稳定性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需创新

《凤凰周刊》: 针对粮食问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有目标2“消除饥饿”,目标12“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里也有针对粮食浪费的要求。粮食浪费是否也是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将对全球带来哪些挑战?

托雷罗: 问题不仅在于食物浪费(Food Waste),还在于食物损失(Food Loss)。根据粮农组织2022年的估算,2021年全球粮食在农场收获后以及运输、储存、批发和加工环节的损失比例为13.2%,损失额约400亿美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2021年首次发布了食物浪费指数,据其估计,2019年全球粮食生产中的17%被浪费:其中61%来自家庭,26%来自餐饮服务,13%来自零售。

食物损失和浪费也会影响到气候变化,约8%至1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此。它还带来了其他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水和能源等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这些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然而,在同样的生产水平下,如果食物损失和浪费只有现在的一半,就会有足够的水果和蔬菜来满足全球范围内建议的摄入量。据估计,全球有150万人因水果和蔬菜摄入低而死亡,这可能会对健康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当然,仅仅确保全球供应量不能保证足够的摄入。我们需要系统性方法确保生产者的生计、公平分配、健康食品环境以及消费者对果蔬偏好的增加,这只是几个可能影响果蔬摄入的变量。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供应,我们永远无法在全球范围内达到建议的摄入水平。



◆南苏丹东北部青尼罗州,Doro难民营的一个小男孩捧着杯子里的硬饼干。

为了减少食物损失,我们需要食品链的创新,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技术。近年来,创新带来了数据量的增加,以及收集和使用数据以供决策的可能性。对于食物浪费,我们需要改变消费者行为,同时也需要对从零售端到消费端的法规进行修改。

《凤凰周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9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警告说,全球分歧正在加剧,有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分裂和对抗。他指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战争和冲突、日益严重的贫困和饥饿。如果各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分歧无法弥合,会出现何种“灾难性的分裂和对抗”?粮农组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挑战?

托雷罗: 尽管成员国之间存在分歧,但在今年的新德里G20峰会期间,各国依然成功找到共识,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看到各国再次承诺支持和加强由粮农组织建立的G20农业市场信息系统(AMIS),扩大范围以涵盖植物油和化肥,并就重新修订的原则达成一致,以进一步指导集体行动,促进全球粮食安全。

2007年至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发生后,AMIS于2011年正式推出,自此成为全球农业市场治理架构的支柱,并在乌克兰战事爆发后的几个月里为安抚全球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新德里峰会通过的宣言还提到,G20领导人呼吁全面、及时、有效地落实“黑海粮食倡议”。

粮农组织致力于支持其成员,包括G20成员采取集体行动,维护所有人的粮食安全。粮农组织将继续提供有关农产品价格和市场前景的信息和分析,以促进政策制定者努力实现更好的生产、更好的营养、更好的环境和更好的生活,使之符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到的“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