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日,有女权网友发文质疑称,自己在吃麦当劳时,发现餐盘纸上写着的关于“农民伯伯怎么种土豆”的文案,然而本来是宣传再生农业的正能量内容,却一下让女权产生了不满情绪。
只见这名女权网友质疑称,明明可以说成“农民们”,却非要用“农民伯伯”,还扣帽子称这是无视女性劳动成果、属于父权的语言霸权,还试图带节奏发到女性用户居多的小某书平台。
而女权的这番言论,同样也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质疑,认为女权是过于上纲上线,敏感过头了。
很快,这名女权网友也疑似迫于舆论压力删帖并清空账号,可见多数网友并没有被这么轻易带性别对立节奏。
毕竟自古以来不管是中外都讲究“男耕女织”,从事农业重体力活的多以男性为主。哪怕现在已经普及机械化种植,但也很难完全脱离人力操作,这方面确实男性存在体力上的优势,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肯定有不少女权会声称,就算女性农民不如男性多,那也确实存在不少种土豆的女性农民,用“农民伯伯”来包涵全体女性农民本身就不妥。
但这种说法也被网友认为是槽点多多,毕竟如果“农民伯伯”是歧视女农民,那么“警察蜀黍”也是歧视女警察了?
还有对于一些女性占多数的行业工作人员的指代称呼,比如“食堂阿姨”、“家政阿姨”,按照女权的说法, 难道不是歧视男性?忽视那些男性工作者?
同时,还有网友戏称,现在国内某些女权,还在学欧美那套“ZZ正确”,显然已经落伍了。真要这么上纲上线,那么为什么只有男性才可以叫伯伯?女性就不能叫伯伯呢?女性就不能自我认同性别为男性?
而近年来,女权因为类似的称呼提出质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女权认为称呼杨绛等优秀女性为“先生”的做法,也反而是不尊重这些女性的做法。毕竟在女权看来,凭什么是个男人都能叫“先生”,而只有特别优秀的女性才能享受和男性一样的称呼呢?
但实际上谁都清楚,此“先生”非彼“先生”,当大众称呼那些优秀女士为“先生”时,肯定不会觉得跟身边的“王先生”“张先生”是一个意思。
而“XX伯伯”“XX阿姨”之类的称呼也是同理,这种长期流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叫法,显然没必要上纲上线到什么性别歧视问题上。就算像女权说的那般,有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用某个性别来指代某个职业,那也不仅仅只是针对女性,同样也会针对男性,不要双标式搞性别对立。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