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的持续进行,有关这场突袭战斗的很多细节也在浮出水面,在本次由哈马斯武装主导的“阿克萨洪水”突击当中, 一群从天而降的“天兵”成为了很多军事爱好者热议的话题。
▲这一幕让很多见惯了飞机、大炮、坦克的观察员感到新奇
这些使用动力伞从低空慢慢划过的空突队员简直成为了这场行动的标志性一幕。由此,也引入了一个有趣的话题:“这么好的成功经验,咱们中国的突击部队可以借鉴一下吗?”
作为这场战争的观察者与学习者,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还是和之前一样,本文探讨的所有细节只关乎军事上的得失经验,和冲突双方的政治与立场完全无关。
先说结论:对于此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完全没有必要学习这种大规模动力伞战术,只作为技术储备掌握即可。
这种动力伞战术 只在对付特定敌人时有用
作为突击行动而言,这次的战果无疑是丰厚的,只不过这次哈马斯之所以能胜利,除了自身及盟友们的刻苦训练与精心筹划以外,以色列军队马放南山“和平病”缠身的情况也要占一半功劳。
经过长时间的加沙围城战,早已习惯了对付示威者和火箭弹的以色列军队在开战时暴露出了自己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在接触线的前后纵深严重缺乏正常的野战防空系统。
▲从多座警戒哨塔被无人机轻易炸毁来看,这些无人机枪在设计时应该就没有考虑防空功能,只能平射或俯射
在平时对付小规模来袭的简易火箭弹时,铁穹系统确实表现出了自己的价值,然而在面对敌人的常规伞降突袭时,这种为了对付火箭弹而专门开发的防空系统就完全派不上用场了。
假如以色列在当时的边防线上,部署了那么几辆类似于解放军“双35”自行高射炮一样的现代化野战防空系统,那么哈马斯的“天兵”就瞬间会成为靶子。甚至于都不用“双35”这样的一流防空系统。哪怕是老式的高射机枪和人操高炮,但凡当时能有那么几个连的规模都会对哈马斯的空中突击分队造成严重杀伤。
▲就是简姑娘的防空单位,其火力对付动力伞都是毁灭性的
这样的对手,只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下,解放军放眼四周实在是难寻这样的拉跨对手。
这里顺便多吐槽一句,随着以色列动员系统的逐渐运作,其国防军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里简要说几个:
1、单兵装具滞后于时代。
在军武菌十几年前刚入坑时,以色列国防军就是一身绿的单色橄榄绿军服。这都2023年了,还是这身打扮,尽管以军之前也曾有开发迷彩服的测试,但是每次都不了了之。
▲以军和美军联合演习的合影,单色野战服在伪装性能上是严重落后迷彩制服的
要知道,即使是经常被军迷们觉得单兵装备“土”气的解放军,在2023年也早就步入了数码迷彩时代,并且为许多一线部队发放了更加舒适、透气的“蛙服”款作战服。
▲按理来说,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早该使用蛙服了,然而其普及率遥遥落后,图为解放军的新式作战服
而以军到现在为止,除了极少数特战部队以外,还是老掉牙的装具和制服。最近就传出了以军装具严重不足,开始来中国紧急大采购的消息。
▲网传正在赶工中的我国装具工厂,图源见水印
2、训练不足,枪械配件等装备落后同行
以色列一直以来是一个全民皆兵,全员备战的国家。在这次袭击当中,以军也将这种模式的弊端暴露了出来:在国家总体军费有限的情况下,全员皆兵的后果就是每个士兵的训练和装备经费都不足。
前线执勤的义务兵们,在自以为高科技无人机枪哨塔足够应对巴勒斯坦示威者的情况下,把战地前沿搞成了“全员摸鱼”现场。除了少数精锐部队以外,一被突袭就陷入懵圈状态,需要数个小时乃至数天才能动员完毕进入作战状态(以军到现在仍然不是合成化的,需要时间把各自独立编制的步兵和装甲兵拼成“战斗群”才能执行高强度的进攻任务)。
▲很多以色列士兵都是这个装具水平
在这次行动流出的照片和图像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解放军已经为主力部队大量换装带有多面战术导轨的新枪族的时候,以色列的士兵们还在用代代相传很多年,已经明显磨损的老式AR卡宾枪。
▲一线执勤的以军,其装备水平已经落后于强国陆军了
在英美一线特战部队已经纷纷换装PVS-31、四目夜视仪及热融合夜视仪的时候,以色列的顶级特战部队还在使用比较老款的PVS-15双目夜视仪(虽然性能也还不错,但是相对于欧美顶级同行们已经落后了)。
▲投入反击的以军海军特战部队
▲美国的海特们已经普遍在用更新一代的双目夜视仪了
动力伞便宜 但是费“人”
作为一种获取门槛非常低的空中突击载具,动力伞在拥有部署灵活、成本低廉、声音较小的优点的同时,在其他方面的缺点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就是不安全,它的抗风性很差,也基本上没有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行动能力,大规模出击只能在风和日丽的白天,这就限制了突击行动发起的时机。
再加上载重有限的原因,使得乘坐它们的战士只能携带少量轻武器出击,一旦遭遇大量敌人或是拥有装甲单位的敌人围攻,很快便会被全面压制。
▲从目前哈马斯发布的视频来看,其动力伞分队只携带了突击步枪,连稍微沉一点的火箭筒都没有看到
然后是速度慢,普通动力伞的时速一般在30-80公里之间,而黑鹰一类的运输直升机则可轻松达到300公里每小时以上。
在本次突击行动当中,许多滑翔伞战士突击了以色列的音乐节,在他们乘伞突击的过程当中,以色列当地的各国游客早早就发现了这些突击分队,但是由于游客们都以为这些滑翔伞是音乐节主办方整得节目效果,所以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期待着他们着陆……最后才落得个被大规模突突的悲剧结尾。
▲很多人的手机都拍到了动力伞接近的过程
说句实在的,在解放军的目标清单上,可绝没有这样“真傻白甜”的目标群体,要是我们的敌人在战时发现了空中慢悠悠靠近的我方单位,那么迎接我们的就一定会是枪林弹雨。
最后就是撤离的问题,相比于真正的空中突击载具,这些动力伞属于“单程票”,它们不但易于损坏,而且起飞过程繁琐,一旦着陆士兵们就只能想其他方式撤离。对于哈马斯来说,只要突击队能对以色列造成严重杀伤,那么这样的战术就是值得的,毕竟他们已经没什么好失去的了,必须用在绝望中的抵抗打痛敌人,赢得关注,但对于解放军来说,这样的“买卖”显然完全赔本。
▲优秀的空中突击步兵,是需要长期训练打磨的
宝贵精锐的空突和特战分队都是多年精心培养的,无论如何不能如此浪费。
真正的空中突击,还是要靠高性能直升机。
其实动力伞渗透这种科目,在解放军当中也被练习过,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此类科目便逐渐减少,在各个集团军纷纷拥有陆航旅或空突旅之后,直升机便成为了此类任务的绝对主力。
▲早期解放军进行动力伞机动的场景
相比于动力伞,直升机速度快、带防护、航程远、载重多、可以飞复杂地形,在敌人还没能充分反应过来之前,便可以飞到敌军头顶,迅速放下突击队员再次升空,随后既可以在空中盘旋掩护,也可以在地面分队任务完成之后再赶来接应。
▲打硬仗,还是要遵循军事科学的发展规律,用实力解决问题,不能取巧
在21世纪的今天,解放军的发展阶段已经度过了靠廉价装备凑合的时期,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任务需求来制定装备发展规划,用更好的科技手段,更少的生命代价,来完成更多的任务。
如果说这场“阿克萨洪水”突击能带来什么启示的话,那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任何武装力量,任何敌人的强弱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以色列之前确实很强,但是过去强,不代表现在就行,即使是过去天天丢石头的敌人,在未来有一天也能掌握高科技。
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只能是日复一日料敌从宽式的备战,容不得片刻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