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移民最近在美国搞了个大工程,全球第二大印度教神庙——阿克沙达姆·马哈曼迪尔神庙(Akshardham Mahamandir)已经在美国新泽西州罗宾斯维尔社区落成。这座神庙从设计到落成。耗时整整12年,参与建造人数达到1.25万人。整个建造的过程也非常具有“印度特色”。

神庙的主体采用的大理石、花岗石和石灰石,都来自欧洲各地,石料被运送到印度。由印度当地的匠人们进行复杂的雕刻之后,再被运到美国,之后再由数万名印度移民志愿者,在工匠的指导下进行组装。

这所全球第二大的印度教神庙,占地面积达到了8200平方米,最高点58.2米。

外表富丽堂皇,雕刻栩栩如生,不管是远观还是近看,都神圣感十足,尤其是在美国的土地上耸立起这样一座建筑,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这显然成为了全体印度移民的“骄傲”。

包括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德、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在内的知名印度教徒,都向新泽西州的这座神庙的落成,表达了祝贺。

其实印度人在近百年来,已经在美国陆陆续续盖了100座神庙了,他们属于移民了还要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带到美国来。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移民历史和人数也和印度移民不相上下,总人数上还比印度移民更多。

那么中国移民在美国有没有类似的“工程”呢?

那当然也是少不了的。不要说什么印度人比中国人更团结,更能办大事的话,中国移民在美国200多年,势力也是发展壮大的趋势。

中国在美国建立的最大一所寺庙,比印度现在建的这个神庙还要大,这就是位于美国纽约博南郡的庄严寺。



1975年,美国华人企业家沈家桢向美国佛教会捐赠价值1000多万美元的225英亩土地,用以建造庄严寺。

建造费用超过1.27亿美元,历时17年时间,由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

多说一点,沈家桢是一位传奇的华人。沈家桢的父亲名叫沈钧叶,光复会成员,曾经参与秋瑾的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民国建立后,回国任浙江军政府教育司长、政务厅长。沈家桢毕业于上海交大电机科,后进入国民政府的资源委员会工作。四九年鼎革之际全家移民美国,从零开始创业,商海沉浮多年终成商业巨子。

他的故事不是一两句能说完的,以后有机会专门跟大家来讲。

庄严寺没有围墙,不收门票,到处是绿树环绕,环境优美。

大雄宝殿供奉毗卢舍那佛,也就是大日如来,围绕大佛供奉了万尊小佛,形成万佛聚集的格局。庄严寺兼容汉传、南传、藏传佛教的各种元素,也反映出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多元文化和开放视野。

除了庄严寺,美国洛杉矶哈仙达岗山麓还有一座占地15英亩的西来寺,名字取自“佛法西来”,是星云大师应美国华人信众的恳求,在美国主持建设的佛光寺美国分寺。



举这些例子并不纯粹只为猎奇,而是觉得背后有很多有意思的思考。

第一是针对于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这件事。美国人信上帝,印度人信各种神,中国人好像什么都信一些,又什么都不信。

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只有两种势力能够阶段性地与皇权对抗,一个是宗教,一个就是宗族。

宗教的代表建筑是寺庙,而宗族的代表建筑是祠堂。中国古人可能不全信佛,但一定都全是宗族的忠实信徒,所以有人说,宗族就是中国人最大的宗教信仰。

在宗族信仰方面的趋势,是南方更强于北方,因为南方的祠堂保护得更好,这种信仰从未间断过。在福建、广东、浙江这些沿海地区,开发商最不敢强拆的就是祠堂,因为那将激起一个宗族的愤怒。



很显然中国移民也把自己的这两大信仰带到了美国,尽管没有像盖寺庙那样,在美国盖祠堂,但是宗族信仰以另一种方式移植到了美国,这就是同乡之谊。

美国华人最多的省份来自福建,福建人在美国自成团体,乡党之间互帮互助,这才让福建移民在美国立住脚跟。

第二是过去国内与海外华人之间的隔离感。

按理说中国人移民海外从元朝就开始大规模涌现了,但我们的历史却很少有关于他们的记载,更不关心这个群体。

你看现在印度这个神庙落成了,简直是“举国欢庆”,连印度总理和英国的印度裔首相都发来贺电,还有人说这是“在美国的土地上盖这样一座神庙,是整个印度的骄傲”。看到这个新闻很多中国网友就说你看看咱们什么时候也能这样的“文化输出”啊,其实这些网友们并不清楚,中国移民早就在美国盖了更大的中国寺庙了。

这也不能怪网友们,因为我们的媒体对于这些事情都很少报道,不知道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