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
前段时间家乐福四元桥店正式歇业。
这家店对家乐福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乐福在中国首个拥有自有物业的自建门店。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家乐福在中国的标杆,其歇业也应该不是因为房租问题。
事实上,家乐福四元桥店在歇业前缺货数周,全国其他非自有家乐福门店也因为缺货等原因早就停业了。截至今年六月,家乐福全国仅余41家门店,今年上半年就关闭百余家。之后家乐福依旧在关店,除了上海还有几家门店外,已经全面退出了北京、广州和深圳,几乎退出一线城市。
6月起,家乐福多家店就限制了会员储值卡使用范围,这种限制甚至在有些门店达到了“使用购物卡结账时可用额度为总金额的20%”这样严重的程度,但这种限制影响还跟不上现实的荒诞,因为这时的家乐福门店早就没多少东西可买了,货架上到处空空荡荡。
所以断货早已大面积发生,而且很多供应商已经向家乐福追讨货款,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家乐福旗下供应链公司家乐福(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被多地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要知道家乐福在2016年还是全国门店超过300家的外资零售巨头,如今怎么就落到了这步田地?
我们之前在《上海零售业往事》里提到,2019年家乐福就急着从中国大陆市场脱身,为此以48亿元的价格将80%的股份卖给了苏宁国际。当时苏宁国际是想完全收购家乐福,所以家乐福剩余股权打算“分期购买”,原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全部股权收购。
2019年的家乐福在中国内地还有200多家门店,这个时候退出还算体面。
然而收购没多久,苏宁也陷入了流动性危机,后续仅拿出2亿元购入3.3%家乐福中国股份,之后的收购进程悬置。
而2019年到今天,家乐福每年都在亏损,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超过12亿元,成了苏宁的一个出血点。
究竟是苏宁耽误了家乐福,还是家乐福耽误了苏宁?又或者我们现在可以都怪许家印,毕竟当初恒大战投引入了苏宁的200亿元,大大占用了苏宁的现金流?
这账可不好算,因为除了家乐福,其他零售超市也不好过。
2023年上半年,13家超市类上市公司中有联华超市、北京京客隆等五家亏损,即使账面盈利的企业也有四家营收同比下滑。在非上市公司里,著名的大润发被阿里收购后,2022财年在亏损,2023财年靠裁员才扭亏为盈。
这些知名连锁超市品牌的困境,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的困境。
今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来说是增长的,像百货店、便利店、品牌专卖店等细分类目也在增长,唯一没增长的细分项是超市。
所以也不能说消费整体不行,而是超市不行了。
很多业态在争抢超市原本的客流。
比如前几年还在争论互联网巨头要不要争抢那几毛的买菜钱,现在早就不是个问题了。所谓的社区团购,或者更大范围的线上订单配送,可以称作即时零售,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研究报告(2023)》, 2022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042.86亿元,近年来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
很多人正在变宅,每天996就很累了,回到家根本没时间也没力气下楼,更别说逛超市。在线上购买生活用品,加上补贴或许还更便宜,岂不美哉!
如果还想下楼又不想走那么远去超市,那么开在社区里的小店更方便,日常生活用品去便利店,买菜去钱大妈,买零食去零食有鸣,这些专门小店下楼就能到,分流了超市的部分营收。
中产阶层有了车的话出门就去会员店,今年山姆已经火了,阿里的盒马正在与之竞争。之前放缓在华扩张脚步的Costco,今年也在国内重新开新店了,已经开到第五家店了,还会接着开——谁说外资撤资的,找对赛道的外资还是没少赚钱,还要加大投入。
对于中产阶层来说,反正都要出门,出了门开车去更远点的会员店,在那里享受品质更高、更有区分度的商品,交了会员费还有优惠,为啥还要去超市呢?
阿里之前搞新零售,收购大润发还在2022财年亏损,现在也反应过来,用盒马对标山姆会员店,这是线下打线下的思路。阿里还另出奇招,1688严选正式上线会员制“白牌超市”,从线上降价格提品质,主打山姆平替,是从线上打线下。
零售业仍然很热闹,但这好像对超市都不利。超市也在试着适应时代,比如追即时零售的潮流,但投身线上还需要花大价钱建设线上基础设施,利润空间不足,做起来仍然是左右为难。
连锁超市目前的局面很尴尬,随着顾客群体阶层的分流,过去大致类似的顾客群体的生活场景也在分化。不同阶层所需要的服务已经不一样了。中产青睐会员店,新穷人则走线上消费找便宜平替,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也有不同的业态可以满足。连锁超市太中庸,太面面俱到了,反而失去了很多个性化需求。
时代在变化,这种变化在不利于连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