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越来越难考了,这从11月26日落下帷幕的2024年国考就能看出。
2024年国考招录名额虽然较2023年国考增加了2461人,涨幅接近7%,似乎更容易考上了。然而这一次的国考报考过审人数同比增长了16%,报名过审人数高达303万左右,首次突破300万人大关,与录用计划数之比上涨至77:1——比起去年,更卷了。
相比2023年国考近260万人过审、过审人数与计划招录人数比约70:1,今年相关数值再创新高。正如之前在《体制内待遇下降,年轻人还是挤破头考编》里提到的那样,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考公务员了。
在“国考热”背后,固然有对公务员体制好福利的向往以及为人民事业贡献的追求,但一以贯之的还有就业形势的严峻。不少人秋招考公两头抓,以便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谈到大学生及其就业,这几年,“反向读研”、“反向考研”可谓备受教育界乃至社会关注。其指的是一些学生从较高级别高校去往较低级别高校进行深造读研学习的现象,如从本科985下沉到“双非”读研。
当然,一些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学校自然有优势的王牌专业,这也是部分人选择“反向读研”的原因之一,但部分群体则是被迫调剂或急于上岸,想要得到一个“硕士”的名头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对许多本科毕业短时间就业后再离职读研的群体来说更是重要的原因。
不过,今年恐怕又要让这些人“失望”了。
不少网友表示,本科毕业后找的工作原本月薪是4000-5000元,结果毅然决然读研后,出来反而变成了3000元一个月,甚至找不到工作,再投原来的企业连简历筛选环节都过不了,可谓是新的“反向读研”了。
还有不少网友反映今年的秋招特别“卷”,985、211高校的offer应该拿到手软了,“求求漏点让‘双非’喝点汤”。
但事实也不尽然,先且不说有没有拿到很多的或者好的offer,据了解,不少名校硕士毕业生目前还是零offer的状态。
一些名校金融硕士表示,今年毕业出来,要从事金融行业的话,在券商或基金缩招及更偏好top高校毕业生、国企金融类岗位消息石沉大海等多方面的情况下,国内银行基本成为了他们的主投方向。
但正如小红书上的一个评论所言,“银行管培生卷不过清北复交,柜员又比不过双非”,在一众网友“又一个master,让不让本科活了”、“又是一个大佬,求求留点汤喝”的交流下,不少银行面试频频被刷的零offer选手也无奈地笑了笑。
在这些金融生近期面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仅仅是一个银行管培生的岗位都遍布着商科、心理学、理工科等各类专业应聘者的身影。而即使是一些中小银行的面试也不乏清北复交、港大和各种海硕毕业生的应聘;在没有其他offer保底的情况下,个别top2硕士毕业生表示还是会选择先接下这个offer,以防万一。
与之相比,8-9月份秋招之初就拿5-6个互联网企业offer的人才着实令人羡慕。
不过,除了金融行业外,其他行业毕业生的秋招也并不尽然顺利。曾几何时,比亚迪校招被网友戏称为“点击就送”,现在其已然从“迪子”正式变成“迪爹”乃至超人“迪迦”,“已不是能高攀得起的存在”。
知道的明白这是年轻人在求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小朋友玩奥特曼游戏呢。
从目前的秋招形势可以看出来,不少专业确实存在“学历贬值”的情况,今年能找到的工作远远不如身边本科就毕业同学从事的职位与待遇。
这背后除了经济形势等因素外,一方面在于如今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从2000年95万上升至2022年的首次突破1000万人,预计2024年,这一数值将上升至1187万人左右。
在毕业生越来越多、企业需求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市场供需的不匹配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内卷”的情况。
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高教育的确会正向带来回报,但高教育实际上并不等同于高学历,更多的是丰富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故而在面对“学历贬值”、“逆向读研”、“就业难”的情况,一些人士认为,短时间内非公单位难以解决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稳定性及从业者福利待遇等问题,但社会多方可以理性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职业的选择,重视人才的实际教学,并引导学生打破刻板印象,重新定位自己,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不断保持学习。
不过,要让名校毕业生主动就业下沉也并不是易事,毕竟在以往“高考实现阶层跨越”、“努力读书出人头地”等观念的影响下,其个人或家庭一时也难以接受比较下沉的工作,故也有不少青年选择回家躺平。
但就目前来看,虽然秋招已基本接近尾声,不过陆陆续续还有一些企业的面试机会,一些流程慢的国企也在慢慢推进招聘工作,这些对于不少零offer的毕业生而言则将是可抓住的理想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