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里巴以两国之间一直冲突不断,但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似乎终于动真格了。
根据外媒报道,10月7日,从加沙地区发射的超3000多枚火箭弹,在短短20分钟内,就如同洪水般疯狂倾泻到以色列境内。
而早就通过各种方式潜伏入以色列南部地区的数十名武装人员同时暴起,向附近的以色列平民发动自杀性袭击。
▲通过降落伞进入以色列境内哈马斯武装人员
这场哈马斯组织官方命名为“阿克萨洪水”的行动,将以色列打了个措手不及,初步估计至少造成了上千名以色列人员伤亡。
更有难以计数的以色列官兵遭俘获,就连以色列国防军都不得不承认,此次被俘虏的以色列人数量“史无前例”。
▲以色列军方称48小时内动员30万名预备役军人应对
据曝光,以色列少将尼姆罗德·阿洛尼被哈马斯武装人员带走时,狼狈到甚至只穿了个短袖和小裤衩。
▲以色列少将尼姆罗德·阿洛尼
以至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不得不紧急发布视频宣布以色利进入战争状态,将哈马斯突袭行动定性为“不是局势升级,不是军事行动,而是战争”。还高调表示以色列将取得战争胜利,而敌人“将付出沉重代价”。
号称为巴勒斯坦人民自由而战、此次突袭行动的策划组织--哈马斯,究竟是什么来头,敢公然向号称“中东小霸王”的以色列动手?
巴以冲突下的自然产物
很长一段时间内,巴以问题也被大家习惯性地当作中东问题的核心,由巴以问题引出的阿拉伯-以色列矛盾更被视为中东地区的根本性矛盾。
因为长期遭到以色列军事袭击,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巴勒斯坦人看路过的以色列人不爽掏出“管制刀具”甚至热武器来上一下的事情,那都是常态。
大家都知道,不解决巴以问题,中东就不得安宁。但大家也都明白,这问题没法解决。
在巴以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的情况下,哈马斯的诞生就显得理所应当了。
▲哈马斯组织标志
其实说到底,让哈马斯和以色列争得你死我活的还是领土主权的问题。
二战后在德国纳粹种族屠杀刺激下,犹太复国主义者们想要在原来阿拉伯人占领的约旦河西部即原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起属于犹太人的国家,以此庇护全世界的犹太人。
在数次犹太人“回归浪潮”之后,大量犹太人移民至约旦河西部。到了1940年,约旦河西部的犹太人暴增至当地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可问题地是人家的,当地阿拉伯人顿时不乐意了,双方爆发激烈冲突。
随后联合国出来调解了,一番操作下,把巴勒斯坦地区55%的地分给了犹太,人口占2/3的阿拉伯人反而只获得了45%的领土,阿拉伯人当然不同意了。
1948年,犹太人宣布以色列建国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其宣战,哪曾想,以色列一挑五也不落下风。
反而让以色列通过残酷的军事手段,一点点蚕食下原属于巴勒斯坦的领土,每占领一片领土后,就把当地的阿拉伯人驱逐出去。
▲巴勒斯坦人实际控制地(绿色)变化一览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屈辱,哪里就有斗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就诞生于在这个大背景下。
哈马斯创始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巴勒斯坦人,在巴勒斯坦土地上被以色列铁军拔除的近500个巴勒斯坦人居住地中,其中就包括他出生的村子。
尚还年幼的亚辛被迫成为了无家可归的难民,当时和他一样的巴勒斯坦难民数量有75万人之多。
亚辛的父母带着亚辛同一部分难民辗转之下来到了以色列军事占领和封锁的加沙地区。
以色列施加给加沙巴勒斯坦人的剥削与迫害行为,对于我们而言是历史,但是对于亚辛而言却是亲身经历。
▲加沙地区至今还有大量难民营,混乱与落后的代名词
12岁那年,亚辛在和朋友摔跤时弄伤脊椎,自此瘫痪,被迫终生与轮椅为伴。
尽管身有残疾,但成年后的亚辛在加沙地区长期从事宗教宣传和扶贫济困的宗教福利活动,并逐渐积累名望,备受当地巴勒斯坦人爱戴,被人们尊称为“谢赫”。
1987年12月9日,一辆犹太人卡车冲撞进“加伯利亚难民营”,压死4名巴勒斯坦人,将巴勒斯坦人积累已久的愤怒点燃,暴动迅速蔓延到整个加沙、乃至约旦河西岸等巴勒斯坦人主要聚居地。
亚辛和其他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就此下定决心要带领巴勒斯坦解放以色列占领下的巴勒斯坦,在包含今日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
哈马斯,又称伊斯兰联合抵抗运动,自此成立。
“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成为了哈马斯组织一开始所从事的斗争的目标。
▲头披布巾的就是亚辛
哈马斯和法塔赫的纠葛
在整体架构上,哈马斯统其他武装组织基本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按照《哈马斯宪章》规定,“协商会议”是哈马斯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关。
为了防止遭到以色列的暗杀,哈马斯领导班子十分谨慎,基本长期藏匿于加沙和约旦河西部占领区之外的各个地区,定期利用经过严格加密的通讯手段互相联系,协商决议哈马斯的未来前进方向。
也正是其严格的保密流程,也让强大的以色列安全情报部门对此次“阿克萨洪水行动”几乎毫不知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哈马斯最高决策机关下面下辖五大职能机关:
有负责资金筹措、新兵招募的的基层机构——达瓦赫;
负责宣传、新闻发布的出版机构——阿拉姆;
还有负责收集以色列等相关对手情报的安全部门——阿门;
领导和组织运动的暴力机构——大起义;
以及其自己的军事组织——卡桑旅。
值得一提的是,卡桑旅的名字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反对英国统治的著名巴勒斯坦烈士阿兹丁·卡桑。
▲此次冲突,据称哈马斯对音乐节上的以色列平民出手
哈马斯坚持“抵抗和圣战”才是巴勒斯坦获得解放和独立的唯一出路,反对和谈,主张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巴勒斯坦的问题。
因此在成立后,战斗作风也非常激进,多次策划针对以色列军队的自杀式袭击。
作为精神领袖、奉行原教旨主义的亚辛本人更是多次发表讲话,对哈马斯的战斗人员所采取的这种极端手段表示赞赏,并鼓舞更多的人参与对以色列的斗争。
其相对激进的战斗手段再加上立场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导致哈马斯被以色列、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定性为恐怖组织。
尽管哈马斯在与以色列的冲突对抗一直保持高调,但实际上巴勒斯坦在国际上的合法性主要来自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即大部分主权国家普遍认为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
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统一战线形式的组织,其中法塔赫作为巴解组织中最大的派别,一直主导着巴解组织。
与哈马斯坚持暴力革命不同的是,法塔赫则主张通过相对和平的谈判处理巴以问题。
▲巴解组织领导人马哈茂德·阿巴斯现任巴勒斯坦总统
因此,哈马斯和法塔赫两个派别经常因为路线方针的差异产生摩擦与矛盾,甚至多次发生直接武装冲突。
在2006年1月25日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哈马斯击败了隶属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法塔赫,赢得了压倒性胜利。
这是法塔赫作为“巴勒斯坦人人民代表”合法性首次面临到来自哈马斯方面如此直观与严重的威胁。
赢了选举的哈马斯自然很高兴地组建起内阁,但哈马斯领导人担任内阁总理后,才发现在法塔赫的抵制与美国、以色列的制裁下,根本没办法维持政府运转。
迫不得已和法塔赫组建联合政府,但是在双方武装力量的安排上的分歧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巴勒斯坦内战由此爆发。
最终的结果就是巴勒斯坦分裂成两个地区,分别是由哈马斯治理的加沙地区,以及由法塔赫治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
▲约旦河西岸地区一部分如今已被以色列蚕食
这样一来,哈马斯所要面对的斗争任务,一是对外要同以色列战斗争取巴勒斯坦解放。另一个就是对内要同法塔赫竞争作为“巴勒斯坦民代表”的合法性。
显然哈马斯也明白这两个任务之间的主次关系,况且身处于以色列领土包夹下的加沙地区,其本身根本离不开法塔赫的援助与支持。
再加上巴勒斯坦人民对于巴勒斯坦内部统一的渴望,因此在内战之后哈马斯和法塔赫双方就如同床头吵架床尾和的夫妻一般,多次进行和解谈判。
2011年5月, 在埃及斡旋下,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开罗签署和解协议;2012年2月,双方在卡塔尔签署“多哈宣言”,再次宣布和解。
但显然,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所要牺牲的代价是哈马斯和法塔赫都无法承受的,因此哪怕是到了2023年,埃及总统还在撮合双方进行和解。
▲国内相关报道
巴以冲突中的三角关系
哈马斯、法塔赫、以色列三方势力组成了巴以问题中的三角关系,让原本就复杂的巴以问题难上加难。
带入到其中任何一方就会发现,哪一方在处理与另外两方的关系上总会陷入两难境地。
以哈马斯为例,尽管其和法塔赫同属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但实际上,双方面临的是巴勒斯坦人民代表权和巴勒斯坦领导权的争夺。
哈马斯要想赢得巴勒斯坦领导权,首先排除和法塔赫武力的斗争的选项,双方隔着一个以色列,加沙的哈马斯要想打到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除非先踏平以色列。
况且共同的敌人以色列在前,民意不可能支持以武力方式解决领导权问题。
可如果谈判能够解决巴勒斯坦领导权问题,那也不至于双方分治十几年。
赢得巴勒斯坦人民代表权意味着要赢得巴勒斯坦人的民心。
哈马斯要想赢得巴勒斯坦人的民心的唯一手段,则是要展示与以色列人战斗的决心以及能够战胜以色列人的实力,帮助巴勒斯坦人脱离苦海。
但实际情况是,加沙地带约三分之二的电力依赖以色列供应。如果以色列停止向加沙地带供应电力、燃料、物资,哈马斯所谓的解放巴勒斯坦、消灭以色列的美好愿景就是无根浮萍。
但如果不表达出与以色列对抗到底的这种决心,那么就意味着哈马斯的存在失去了合理性了,已经有一个主张和谈建国的法塔赫了,还要你哈马斯有何用?
再加上旧仇旧怨,哈马斯动不动那火箭弹给以色列“洗脸”的操作就有了动机解释。
一方面,要向巴勒斯坦人展示哈马斯解放巴勒斯坦的决心和实力。另一方面,将世界的目光从俄乌冲突、伊朗核危机等热点问题那边拉回来,避免巴以问题被边缘化。
在缺乏外部力量的正式介入和干预下,巴勒斯坦真想要打败背后有西方国家支持的以色列就是天方夜谭,而巴勒斯坦人民所向往的“巴勒斯坦国”自然是遥遥无期。
因此,对于哈马斯而言,要想获得巴勒斯坦人民代表权,这以色列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事实上,“讲点武德、点到为止”是哈马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