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昌俊媒体评论员

一个多月前在世界杯上失利的中国男篮,因为在亚运会上再次败给菲律宾无缘决赛,又一次成为焦点。10月7日,也就是“十一”长假结束后上班的第一天,新华社刊发了对中国篮协主席姚明的专访内容。其中对于外界关注的一系列热点话题,包括接连失利该由谁负责,备受争议的外教乔尔杰维奇是否会继续留任等,姚明都进行了回答。应该说,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比如,在谈到谁来承担中国男篮接连失利的责任时,姚明表示,有两种承担责任的办法——辞职回家或设计出下一步的计划,我都能接受。这一表态,也被很多媒体用在了新闻报道的标题中。

除此之外,另一个受到关注的点是,在被问到中国男篮换帅后的阵痛期有多长时,姚明明确回答:“阵痛不是来自教练,而是来自我们中国篮球和世界篮球的距离,和世界篮球脱轨。”

关于中国男篮与世界脱轨的问题,姚明在球队获得亚运铜牌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坦承:过去几年的联赛是在“泡泡”里打的;看到世界上飞速发展,让我们有种紧张感,几乎是一种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对这种东西没有认知和意识的话,我们会被拖到更后面……



虽然知名篮球评论员杨毅之前在世界杯后接受采访时也曾指出,中国男篮世界杯崩盘是CBA与国际脱轨的集中体现。但这一判断由中国篮球的掌门人表达出来,还是令人唏嘘的。

姚明入选了国际篮球名人堂,是中国篮球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本身就是中国篮球与世界融合的一个最耀眼的成果。退役后,他也作为中外篮球交流、融合的标志与桥梁,而被球迷乃至官方寄予了更多的厚望。

因此,对于篮球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性,姚明应该是感受最深刻的中国人之一。

其实,抛开实际成效不谈,从目前篮协所推出的种种措施同样可以看出,姚明正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谈到对外教的使用时,姚明指出,“我们把乔帅看成一个连接世界的桥梁。之前杜指导、李楠指导的团队中都是有国际教练的,我们希望有这样的国际团队来帮我们去更快、更好地接触世界”。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直接的对抗,与世界保持交流、对话,跟上普遍的发展节奏,这是常识。中国古人早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与世界接轨,不是一句简单地“开眼看世界”。本质上说,它是要通过开放去习得先进经验,少走弯路,并学会在开放中去丈量自身的进步与不足。比如,一度被视为中国男篮希望的周琦的转会风波,被普遍认为是暴露了中国CBA联赛体制、管理机制与国际篮球普遍规则的差距。姚明在接受采访中也谈到,国家队、联赛、青训(包括了体教融合)——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充分地考虑和国际的交流。

这是由竞技体育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既然是竞技,“自嗨”是没有用的——要加入比赛,要成为赢家,就得适应共同的规则。这方面,且不说欧洲篮球的崛起证明了这条规律,近邻日本篮球这些年的变化,同样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意识到问题后,如何激发向世界接轨的内驱力?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在世界杯失利后的直播点评中,有嘉宾很难理解:这届篮球世界杯,国内到菲律宾也就两个小时的航程,竟然没有教练去现场观赛学习?

未来的时间里,中国男篮将连续两届缺席奥运会,在这种情况下,要在对外交流和世界潮流上“触底反弹”,需要克服的困难定不会少。

更重要的是,要重拾对外交流的热情,对抗某种封闭、自嗨的惯性,可能得像姚明所直言的“做一场大手术”,需要“一个具体的和系统性的大改造”。接下来就要看姚明的这份“清醒”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共识,并由此推动“大改造”的务实行动。

姚明坦承中国男篮与世界脱轨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疫情后,中国社会不止在体育领域、且在社会领域要突破的问题。

今年5月,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公开演讲中谈到,过去三年,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几乎停滞,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这些交流,很多目前已重新启动。而竞技体育与世界脱轨的问题,会比较快地显露出来,其他领域的阵痛,可能还会有更长时间才会体现。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男篮与世界的脱轨,是我们注视到的现实处境的一面镜子,正视它,它也可能成为我们突破困境的一个机遇。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