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迎来了疫情后的第一个国庆黄金周。

港府对于这次黄金周寄予了很大期待,希望内地游客的回归可以提振香港经济,连暂停了五年的维港烟花秀都重启了,就是为了聚集人气。

在吸引人气这块,可以说也基本符合了港府的期待,在10月1日维港烟花秀现场更是人气爆棚。



10月7日,港府发言人公布了黄金的数据。

黄金周八天期间,入境处录得共约110万内地旅客人次经各海陆空管制站访港,数字符合假期前估计的约100万人次。平均每日内地旅客入境人次约14万,与疫前比较,约为2017年至2019年国庆黄金周的85%。

游客人数方面确实恢复的还不错,但是对于香港经济的带动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根据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表示,9月29日至10月3日的五日,与再上一周对比有升幅,但低于预期,有个别行业有两成以上升幅,但都是与个别因素有关,例如金价下跌带动珠宝业等,而大部份行业都是单位数升幅至低两位数跌幅,整体则约只有一至两成升幅。

对于这种情况,谢邱安仪用“旺丁不旺财”来形容。


谢邱安仪

黄金周期间香港最为惨淡的就是位于上水地区的药房街。曾经被大批内地游客和带货水客们挤爆的药房街,在黄金周期间却人流稀疏,昔日拖着行李箱扫货的场景更是绝迹。

造成这种“旺丁不旺财”和部分零售行业增长乏力甚至萧条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因为现在内地消费者的购买渠道更加多元。

过去网上海淘和免税店的商品还不够齐全,为了满足购买进口商品的需求,导致水客行业的诞生,上水街区的一些老店铺纷纷转行做了药店,每日香港代购扫货的人群络绎不绝。

而现在网上海淘的渠道越来越多,如果不愿意等的话,还可以在深圳的某些商店直接买到,不比香港的商品差,还省去了来回路费。

第二个是因为内地居民的消费意愿下降,出现了消费降级的情况。

虽然说现在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失业人口大增,但毕竟人口基数大,哪怕只有1%的人口还是非常有钱,都是很大的数字。所以有能力出境游的内地游客还是很多的,只不过由于消费意愿的下降,大家不像以前那样狂买奢侈品了,而变成了“特种兵”式旅游,能少花钱就少花,能不花钱就不花。而且很多消费行为还带有储蓄和理财的性质。

比如黄金周期间香港增长最快的行业是珠宝,这是因为香港的金价比内地要低,大家更多是为了花更少的钱买到黄金,赚取差价。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里,黄金还天然具有避险性质,当货币贬值的时候,只有黄金能成为保值的硬通货。

这个黄金周香港旅游业的景象,其实很好反应了这座城市最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和本质。



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金融中心,能够保持经济的繁荣发展,就是靠着自己是大陆与世界的窗口功能。

作为一个“自由港窗口”,香港经济的本质,或者说安身立命的东西就是“自由”。

这个“自由”到目前为止依然保持坚挺,我指的是在资本的流动方面。现在不管是外资进入香港,还是内地资金流入香港再转向世界,都保持着过去的自由。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主要功能,她是如何连接起内地与世界的金融贸易的。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外资想要投资中国,但由于中国有外汇管制,投资款进出就很不方便,而且外资们也有所担心投资的安全性。于是都会在香港设立一个机构,在香港把外汇换成人民币再进入到内地市场投资。而在内地投资赚取的利润,又可以通过香港换成外汇。

香港的离岸人民中心也就应运而生。

那你想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有多少外资来投资中国?只有香港这么一个离岸人民币中心,钱都从这里转来转去,香港的金融业能不发达吗?

除了外商投资,香港还有一个重要的“客户”,就是内地企业的融资。

港股里面有很多是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比如恒大、阿里、腾讯都是港股恒生指数的蓝筹股。2021年,内地企业占港交所上市公司总量的比重超过50%,占香港股市市值的比例近80%,股份集资总额占比约85%。香港也是内地企业发行美元债、欧元债和人民币债券的最重要场所之一。

如果香港的金融制度不是一直保持着自由,这么多钱还会涌入香港吗?对于投资者来说,资金的安全性肯定是最优先考虑的。

最近两年,许多在港股上市的内地企业开始遭遇到严格监管和暴雷。比如阿里、恒大、碧桂园,而且在港股新上市的企业数量也在减少。



2023年前三季香港新上市公司共47家,募资246.05亿港元,新上市数量同比减少 9家,募资金额同比减少491.12亿港元也就是66.6%。其中在2月、8月出现两次IPO新股零上市的情况,这是过去多年以来未曾出现的。

金融是香港经济的命根子,当金融行业开始进入衰退周期的时候,其他行业更是难以支撑。

前段时间港府甚至想出了“夜市经济”来提振消费,这成了反过来学习内地了,可光靠晚上多卖几碗鱼蛋和车仔面能起什么作用呢?不要说内地居民处于消费降级阶段,连香港本地居民都开始“北上消费”,同样是消费降级。

香港的黄金周尽管迎来了110万内地游客,可是在黄金周开始的前四天时间里,就有85.3万港人北上,比同时间段来港的内地游客还多出24.4万人。

自从疫情管控结束内地与香港正式通关后,每逢假日或周末有不少港人都会北上吃喝玩乐,形成了“北上潮”。最大的原因当然是两地的物价,香港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随便吃个快餐都差不多要60元,深圳的话30元就能搞定。再加上服务业、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比香港低,就算算上来回的车票,去深圳消费都比在香港便宜。

所以香港这次黄金周“旺丁不旺财”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两地的支柱行业正处在衰退周期。内地的房地产泡沫破灭,香港金融行业资金减少,在社会上形成了对未来信心的减弱。大家要么是没钱消费,要么是不敢消费。

不过香港金融业的自由性质其实并未改变,只是其他方面造成的影响让国际资金减少进入。

未来一段时间里,香港作为“自由港”的定位依然不会变,不管对谁来说,保留这个窗口都很有必要,这不仅仅是“路径依赖”,更是因为一旦香港连钱都没办法自由出入的话,那东方之珠才真正将黯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