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军武菌在抖音、微信看到几个类似的视频,就是在九宫山陵园的祭奠仪式上,几名身穿疑似解放军仪仗服装的队员踏着跟台湾仪仗队一样的步伐。

然后很多营销号就直接说这是什么“大明羽林步”,评论区也是一片叫好,纷纷感叹说这才是中华正统。

还有的视频是UP主单人出镜,UP主是台湾退伍兵,在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无名英雄广场、四行仓库旧址前面,托着步枪模型,走的还是这个所谓的“大明羽林步”,评论区依然一片叫好。

不可否认,这个所谓的“大明羽林步”一步一顿走得确实是力量感,但是这种视频在前几年可以说根本没有出现过,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大面积在网络上涌现,总让人感觉有那么一丝不对劲。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今天军武菌就把这个事儿细细扒开跟大家讲一讲。
众所周知,现在各国仪仗队使用的正步,都是源自于德国,最早是普鲁士军队创立的“刺步(Stechschritt)”,算是“阅兵步法”(Paradeschritt)中的一种。

这种步伐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民间舞蹈,特点是大腿僵直向前踢出90度,后来到18世纪时,佛里德里希大帝率开始在普鲁士军队阅兵式中使用这种步伐。
之所以要把舞蹈步伐应用到阅兵式,主要时因为在早期火器时代,黑火药枪弹射程近、精度差,军队必须排成密集的“枪毙阵型”才能保证有效杀伤敌人。

在战场上,普鲁士士兵在军官的高亢口令下,整齐划一地踢出发出巨大声响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威慑敌人,另一方面,这也展现出了普鲁士军队严格的纪律和高昂的斗志。
得益于严格的训练,普军后来横扫中欧,最终统一了德意志,人都是慕强的,看到普军赢得如此胜利,于是各国纷纷借鉴他们的军事思想和军事体制,正步也就随之扩散。
再后来到了1806年,就有了“鹅步(Goose-step)”的英语称谓,说是这种步伐的特点是像鹅走路一样,高抬腿向前迈步。

别看英国这么嘲笑德国人走的是鹅步,而实际上他们走的“皇家海军式”步伐也算作是英式正步,他们把手臂抬高到与地面平行,向前挥臂不弯曲,步伐较慢,几乎一步一顿。
最明显的就是香港的五大纪律部队在实行中式步操前,走的都是英式步伐,还有就是印度、巴基斯坦等也大都沿袭英式正步,只不过是步伐姿势有些区别。

不过,美国作为英国衣钵的继承者,是没有正步的,因为美国人认为正步是旧时代大陆独裁政权的象征,并从训练难度以及人体工学考量,于是在队列规定就取消了正步。
取消正步的美军并非没有仪仗队,实际上,美军各个军种都有自己的仪仗队,这一点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军仪仗队是不一样的。

美军仪仗队虽然不走正步,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步伐操典,在2021年版的条令TC 3-21.5《训练与仪式》(《DRILL AND CEREMONIES》)中,对于步法变换和操枪动作是有相当明确的规定的。



这套队列动作是不是很眼熟?是不是跟视频里的台军礼兵动作有那么亿点点相似?你猜猜是美军模仿台军,还是台军模仿美军?

▲美国空军仪仗队
视频中台军礼兵换哨的情景是出自台北大直忠烈祠的“空军”仪队,台三军仪队成立于1957年9月1日,依据当时“参谋总长”彭孟缉上将下达第三一七号令颁“陆海空军总司令部”,采取任务编组方式成立,正式名称为“×××三军仪队”。
台三军仪队隶属不同军种,原军种的工作任务也有极大差别,但仪队的编制却没有太大的差异。各军仪队为“警卫连”的编组型态,需要负责各军总部的警卫安全,同时陆海空三军仪队需要负责北区的礼仪勤务,陆战仪队则负责南区的礼仪勤务。

台三军仪队驻防于慈湖陵寝、大溪陵寝、中正纪念堂执行礼仪勤务,慈湖与大溪陵寝为一组、中正纪念堂与“国父”纪念馆为一组、国民革命忠烈祠为一组,每六个月轮替一次。
实际上,台军三军仪队的步伐在创立伊始就是以美军仪仗动作为基础,然后加入一些京剧技巧,形成台军特有的动作,而且在10年前就进行过动作调整,但是就从那90度的直摆臂,还有转体靠脚动作、操枪动作,明眼人都能看到美军和英式正步的影子。

非要把这个美式+DIY的步伐说成是什么“大明羽林步”,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而且这个“大明羽林步”还是“大明御林步”的错写,估计始作俑者是想说这种步伐来自明朝御林军吧,只可惜这个略显中二的“大明羽林步”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查不到半点踪迹。

▲这个基本上胡诌的答案可能就是很多营销号的信息来源
这些年随着大陆的飞速发展,这种所谓“大明羽林步”的硬往台湾脸上贴金的言论,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