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已经不再罕见跨国婚姻。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际交流的增加,人们有更多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深厚的感情纽带。
但与亚洲人或欧美白人的跨国婚姻相比,与黑人的跨国婚姻在中国仍然相对较少见。特别是在以女性用户为主的平台,例如小某书,一些中国女性在与黑人结为夫妻后分享了他们的幸福生活。但更令人不奇怪,这种现象有时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口水。
最近,一位在小某书平台活跃的中国美女网红分享了她与黑人丈夫前往英国伦敦拜访丈夫的家人的经历。然而,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她遭受到了大量的非议和不友好的言论,这一情况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跨国婚姻、多元文化交融和歧视问题的思考。
这位女性并没有选择保持沉默,相反,她在评论区积极回应那些攻击她的人,并晒出了她与丈夫在伦敦宽敞豪华的住所内的照片,以证明丈夫在经济上相当富裕。她声称这样做是为了反击当初攻击她的那些人,他们认为嫁给黑人会导致各种问题,包括被骗和无法在伦敦买房等。
那么为什么这位女网红如此强烈地回应这些攻击呢?显然,嫁给黑人丈夫使她长期以来承受了大量的网络暴力攻击,积压的情绪最终爆发了。
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几个月前,当这位女网红在小红书平台上晒出了她与黑人男友的婚纱照,并宣布她将要嫁给这位黑人男友。然而,她原本期望得到网友的祝福,结果却遭受了各种恶意攻击。
一些人嘲笑她嫁给黑人会被骗、会后悔,甚至有人说不要再回中国了。还有人怀疑她只是在炒作,对这段感情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女网红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选错人,她的黑人丈夫是英国人,从事金融行业,可以说是社会精英。她还表示丈夫在伦敦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拥有多套房产,她可以随时与他一同回伦敦生活。她还强调丈夫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并支付了彩礼,还上交工资。她认为只要人好、相爱,国籍和种族不应成为考虑的重点。
而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另一位在小某书平台活跃的中国美女网红,也分享了她与黑人丈夫的感情经历,然而,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她遭受到了大量的非议和不友好的言论,这一情况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跨国婚姻、多元文化交融和歧视问题的思考。
这位女性并没有选择保持沉默,相反,她在评论区积极回应那些攻击她的人,并晒出了她与丈夫在恩爱合照中身着情侣装的照片,以证明她的幸福和爱情。她同时发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文脉和血脉,道统和血统,哪个更重要?”
在这名女生看来,自从嫁给黑人以后,她遭遇到了大量恶意攻击,有的人称她污染了自己的血脉,甚至不少人劝她“出去别回国了”。但在她这样的外嫁女看来,中华文化应该重视的是思想和精神的传承,而不是血统。
据该名女生称,她和黑人丈夫相遇始于2018年,之后为了爱情辞去工作,追随爱人到各地生活,最终在去年成功结婚。她明知自己找了黑人,还发到公共平台容易引发争议 ,却仍然高调秀出来,这可能与她不幸的原生家庭有关。她小时候,父亲出轨离婚,导致她未成年时就开始独自生活。
此外,她的姥姥也经历了包办婚姻,不时遭受姥爷的暴力。这些长辈女性不幸的婚姻经历,再加上她父母离异、缺乏爱的童年,使得她容易受到关心和体贴的异国男人的吸引。尽管一开始父母和姥姥都难以接受她的选择,但她告诉他们,只要丈夫对她好,愿意为她付出,人的肤色并不重要,即使未来不幸福也会自己负责。
同时,女生也反驳了那些质疑她的网友,称他们的恶意评论太过分了。她坚信自己的黑人丈夫对她非常关心,甚至愿意养活她,这样的好男人不应因肤色而受到有色眼光的评判。
此外,女生总结了她对跨国婚姻的个人看法,提到了一些坏处,如容易遭受偏见和歧视,缺少公婆的经济支持,难以融入国内社会,以及签证等问题可能导致分离的风险。然而,她也指出了一些好处,如在购房时写女方名字,避免了复杂的亲戚关系,减轻了传宗接代的压力,对国内女性来说,这也减轻了一些压力。
在小某书这样的平台上,像这样中国女生外嫁黑人秀恩爱引发争议的例子还有很多。
而在小某书,女性用户占主导地位,女性网友更多地表达了对这些女网红的支持。她们认为,真爱无关国籍和肤色,嫁给任何人都是女性的自由,不应受到外界干涉。婚姻是个人选择,不应被国籍和肤色所限制。
而且近年来一些负面的跨国婚姻案例可能导致人们将所有来中国的黑人都与贫穷的非洲国家联系起来,并且认为女性嫁给他们会不幸。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黑人也选择来中国发展。这些人通常来自中产家庭,拥有良好的教育和体面的工作。而且哪怕是许多非洲黑人国家经济发展也很快速,也不乏许多身份体面的非洲黑人来到中国。
当然,一些以男性为主的网友提出了对跨国恋的担忧,提醒女性要谨慎,因为跨国婚姻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作为中国女生容易吃亏,而且存在对于中外男士双标的要求。而他们也并非无端地对这些博主抱有恶意,而是对在公共平台上大肆宣扬和鼓励跨国恋的内容持有不同观点。
这些博主明知道这种帖子容易引发争议,却仍然坚持发布,似乎有一种故意博取流量关注的倾向,追求他人的认同。他们或许觉得,如果选择了当前国内不太主流的生活方式,并将其公之于众,那么应该预料到会引发一些争议和负面评论。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这种提醒应以友好的方式表达,而不是冷嘲热讽和攻击。社交媒体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的。虽然它为人们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平台,但也容易引发争议和攻击。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友善地参与互联网社交,避免过度的恶意评论和攻击,以促进积极的社会对话。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