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某日,一群中国高级军官在会议室里讨论关于“出兵支援朝鲜打赢战争的胜率”。
一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军工专家站起来悲观地说:
“中国一年的生产总值是100亿美元,美国的生产总值是2800亿美元,是我们的28倍。中国一年的钢产量最多60万吨,美国的钢产量不低于8500万吨,是我们的141.6倍。中国一年的石油产量只有20万吨,而美国的石油产量是2亿6千万吨,是我们的1300倍。”
“原子弹,美国有,中国无。美军的航母舰载机,可以从几百公里外起飞,对地面目标完成攻击打击以后,他可以再飞回去喝下午茶。”“我爱我的祖国,所以我回来了,但我是个搞科学的,我只能相信数据推导出来的结果。一旦发生战争,中美之间这道题,我算不出来。”
上面这段对话,源自在9月28日上映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电影共分为上中下三部,从多个维度来展示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
9月28日上映的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讲述的是前期中国领导人讨论是否出兵支援朝鲜、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和新中国首次亮相联合国大会。
在讨论是否出兵和有多少胜算时,国内是有分歧的,领导人心里也没底,面对坦克飞机大炮多到数不清的联合国军,只有38式步枪的中国军队如何才能抵挡住他们的攻势,并且击败他们?
从对比上来看,这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历史结果证明,志愿军依靠落后的武器,从鸭绿江一路反推到38线,40天收复朝鲜首都平壤,70天攻下韩国首都汉城,震撼全世界。中国人不仅打赢了这场战争,还打败了联合国军。如果志愿军装备后勤足够好,全歼联合国军都不是没有可能。
在这场血肉与钢铁的碰撞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靠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意志、纪律和智慧。
第一章:敌我的差距
在电影一开始,军工专家曾向军官们提问:你们现在最期盼的装备是什么?
短暂沉默后,某野战军主官:“T-34”。军工专家说:“可你们没有。”
熟悉军事的人都知道,T-34坦克,苏联坦克海,之所以能叫海,因为便宜易造,简单到拖拉机厂都可以造,T-34一共造了8万多辆。
可是这样的拖拉机厂,中国当时一个都没有,他们的便宜对我们太贵,他们的简单对我们是天书,就这么一种产量过剩的过时装备,苏联老大哥也没给我们,我们只能拿着缴获自日本和国民党的破旧武器,与美国的坦克海碰撞。
在战争面前,什么资源很重要?钢铁和石油。不管你是造坦克大炮还是步枪手雷,打起仗来都需要这两样资源。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传记记者彼得·克拉斯曾说“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无论是19世纪的英国,还是20世纪的美国苏联和之后的日本,每一个大国在最强盛时期,都曾在钢铁产量上位居世界第一。
在1950年这个时期,美国年钢产量达到8772万吨,傲视全球,是中国的143倍。
▲1951年,美国钢产量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与此同时,美国生产总值是中国的28倍,也就意味着,美国能够投入研发和生产武器装备的能力是中国的28倍。而能够用来建造武器装备的钢铁资源是中国的143倍。
当时美军每个团都有一个坦克连,大约20辆坦克,三个团组成一个师,美军步兵师还额外编有:一个坦克营,装备149辆各型坦克;四个炮兵营,装备105毫米、155毫米榴弹炮共72门,算上其他口径全师有352门炮。
▲上图为1950年团属坦克连的配置,美军每个团属坦克连至少有20-22辆坦克
此外还有一个工兵营、一个医疗营,还有侦察、通讯、维护、宪兵、后勤等连队。有些步兵师额外增加航空连,装备有观测运输直升机。
步兵师已经实现机械化,所有人均乘坐装甲车和卡车行军,伴随行军的有32辆四联装12.7毫米高射机枪的防空装甲车、32辆双联装40毫米自行高射炮车。
由于志愿军没有战机支援,所以这些防空车都用来地面反步兵作战,对志愿军造成巨大伤亡。
▲朝鲜战场上的美军M19防空车
在现有武器装备方面,志愿军的水平与二战日军差不多,甚至大部分武器就是缴获自日本的。但是二战时期,美军装备面对日军时,是有降维打击的,经常是一面倒的屠杀。
如何击败这么强大的美军?
用勇气?自从机枪被发明出来后,勇气只是胜利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决定性要素,想要击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这就要依靠中国人民军队长期以来不断以少胜多、以劣胜强的关键:战术。
第二章:战术的较量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兵法》
这段2500多年前的兵法哲学,中国人民军队在几十年的艰苦斗争中,深知其兵法与战术精髓。在抗美援朝第一次第二次战役中,灵活运用,取得了首战大胜。
10月19日志愿军夜间渡过鸭绿江,白天隐蔽,晚上徒步行动,所有部队采取电台静默,仅用通讯兵骑马传递命令,由于朝鲜人民军溃败的速度太快,志愿军已经无法达到预定的防御地区,指挥部数次调整战役计划和部队部署。最终决定将出国前定下的阵地防御战改为运动歼灭战。
在战略上,志愿军趁联军未料到中国参战,先避开不与交战,放敌人进来,然后抓住敌人分兵冒进的时机,采取隐蔽接近敌人,穿插迂回、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最好是先打一个伏击,争取首战必胜。
40军118师前卫团第354团在10月24日夜间行进到温井附近时,侦察排报告,温井方向火光很大,可能有敌人活动。团长随即派出翻译,询问沿路北撤的朝鲜人民军,得知温井已经被敌人占领。
此时354团与师部无法联系,指挥员遂自行商定,沿公路开进的敌人尚未发现我方部署,我方应利用先敌展开、蔽待机的有利态势,用伏击的手段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一小时后,侦察排又报告,温井地区活动的敌人说的是朝鲜话,可能是南伪军,兵力和番号不详,目前正在休息。354团联系到师部后得到同意打伏击的命令。
354团指挥官选择了温井西面的必经之路“两水洞”,这是一条狭长的河谷,北面山高林密,山下有一条公路,公路南边是一条河,河的南岸又是高山,非常适合打伏击。
1950年10月25日早晨9点30分,韩军第2军第6师2团3营和一支炮兵中队,在营长宋大厚少校带领下乘坐汽车从温井出发向北进发,闷头扎进了志愿军埋伏好的口袋里,不幸成为第一个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发生战斗的韩军部队。
按照战斗部署,354团3营负责“拦头”,2营负责堵住退路和阻击援军,1营主攻消灭敌人。
开战之初,韩军还以为是朝鲜人民军的小股溃军,纷纷下车开枪驱赶,实际上他们面临的是将近志愿军一个团的围攻。
因为韩军3营是一个加强营,火力强大,并且有一支炮兵中队,志愿军354团参谋长制定的是“三先战术”,即先敌开火、先敌出击、先敌冲杀。
抢先开火后不久,就下令出击从高地上猛冲下来,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将敌人在公路上拦头、截尾、斩腰,分割成3段,韩军炮兵中队的大炮还来不及开架就被丢弃,其余士兵溃散逃跑。
后方南韩军2团的另外两个营得知被围,企图前去解救围困的3营,但遭到志愿军354团2营的阻击,在敌人飞机和大炮的轰炸下,2营临时构筑的阵地几乎被完全摧毁,伤亡十分严重,连续击退敌人10余次进攻,坚守住了阵地。
唯一的意外是,在韩军3营前面还有一支探路用的先头连。因为行进速度太快,未能被志愿军3营拦在包围圈里,这支先头连一路误打误撞,冲到了118师师部,师属侦察连跑过来拦住,掩护师部撤到附近的山上。这段意外,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就有着重展现,不过侦察连换成了通讯连。
经过5个小时的战斗,韩军第3营全体覆灭,此战共击毙南韩军325人,俘虏161人,缴获汽车38辆,榴弹炮12门,击毙俘虏美军顾问各一名。
这一天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在同日另一个方向的云山战斗,志愿军则使用同样的伏击包围战术和美军发生战斗,116师一个连还伪装成南韩军士兵渗透到美军营级指挥所,很多美军在睡梦中就被干掉。
这两场与南韩军和美军的战斗,为志愿军提供了大量经验教训,比如美军空投能力很强,各国军队之间敌我识别能力不高,志愿军还发现联合国军防线右翼的韩国第2军是个弱点,很容易被击破。
这些都成为了之后第二次战役胜利的关键。
而联合军国军在经受这次损失后,却仍然不愿意相信中国军队已经加入战争,与之交战的中国人仅仅是数万志愿前来的散兵游勇,麦克阿瑟甚至还随后高调宣布“让士兵们在圣诞节前回家”的狂妄言论。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对联合国军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在之后的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再次以弱示敌,引诱敌人进入埋伏圈,38军和42军快速穿插截断后路,在战略上实现了一个漂亮的“包饺子”态势。
第二次战役不仅让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路溃退回38线,收复朝鲜首都平壤,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撤退时,也被一辆韩军卡车意外撞死。等到第三次战役时,志愿军攻陷韩国首都汉城,联合国军再次溃败数十里。
面对这种不利情况,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被迫首先提出停战建议。
第三章:世界的目光
在1950-1951年这个时间,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岌岌可危。
首先是国内,当时中国大陆还未统一,海南和云南刚刚解放,解放军还在西藏作战,蒋介石在《为撤退舟山、海南国军告大陆同胞书》中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反攻大陆”时间表。
国内还残留有大量间谍特务,在1950年国庆1周年前夕,北京就破获一起美国指使多名外国间谍炮击天安门的计划。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统一台湾,派遣大量美军进入台湾协防。
在国际上,此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屈指可数,支持或认同新中国的更少。
中国一直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1950年9月,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提案,但在美国的操控下遭到否决。
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议程上出现了两个重要议题,分别是中国提出的《控诉美国侵略中国(台湾)案》,和美英六国反诬中国提出的所谓《中国对大韩民国侵略案》。
作为提案的当事国,中国受邀参与联合国大会,1950年11月24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新中国代表团一行9人在伍修权的带领下抵达美国纽约。
伍修权是军人出身,打过反围剿,走过长征,新中国成立后转到外交部工作,是文武双全的出色将领。此时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而伍修权则率领“文装解放军”在联合国的战场上与美国进行了另一场短兵相接。
这是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斗。
11月28日,伍修权等人走入联合国大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英文字样的座位前落座,伍修权在发言中谴责美国侵略台湾以及干涉朝鲜的罪行,同时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从不惧怕反抗侵略战争。
演讲结束后,许多人与伍修权握手,表示欢迎。
到11月29日,联合国讨论所谓《中国侵略朝鲜案》,作为抗议,新中国代表并未入席,而是在一旁旁听。此时国民党代表蒋廷黻开始用英语发言,他声称自己代表“中国”,攻击新中国,洗白美国。
▲蒋廷黻用英语发言的历史画面
▲伍修权当年的历史画面
随后伍修权坐回会议席要求发言:“蒋廷黻根本无权代表中国人民,我怀疑这个发言的人是不是中国人,因为伟大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的语言他都不愿意使用,他根本无权代表中国。”(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文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
这一席话让蒋廷黻羞愧不堪。
苏联媒体在报道中称:“联合国中第一次响彻着中国人民代表的声音!”
第四章:电影的复原
志愿军第38军113师14小时穿插72.5公里占领三所里切断美军退路,先敌5分钟抢占松骨峰,一个连阻击数个师长达十几小时,一百多人战斗到仅剩7人。
这一个个宛如神兵、载入历史的著名战斗,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只能依靠脑海想象当时的场景,而《志愿军:雄兵出击》电影将这些战斗场景一一复原了出来。
志愿军三部曲的剧本打磨三年,为了真实表现战场,拍摄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下的战场环境展示出来,是陈凯歌导演拍摄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剧组配备了200多种类型款式的3万多套服装,数十辆飞机坦克大炮均1:1仿制。
然后是战争场面宏大,战斗氛围激烈,有一场戏甚至集结了一千四五百人在修筑阵地。无论是三所里阻击美军坦克车队,还是113师冒着炮火强渡大同江。战斗场面不仅大,而且战斗视觉效果都非常好,看的人血脉喷涨,堪称一场视觉盛宴!
这部电影集结了唐国强、王砚辉、张颂文、朱亚文、王骁、肖央等诸多实力派演员,在之后的两部中,还会出现吴京、朱一龙,演员阵容可以说十分强大。
他们用精湛的演技,生动地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让观众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沉重与伟大。
为了能更好的还原战斗场景,饰演军人角色的几百名跟组演员和主演全都接受了军事化训练,学习不同的战术动作、射击姿势,并体验空包弹射击,让演员在动作和精神气质上更加贴近军人。
这种严谨的态度,无疑为这部电影奠定了坚实基础。
▲1:1复原的联合国安理会会场
在历史画面还原上《志愿军:雄兵出击》表现更加细致,负责饰演伍修权的张颂文,在1:1复原的联合国安理会会场,将历史影像中的一举一动完全重现出来。
尤其是,伍修权在演讲时的那句:“1950年究竟不是1895年,时代不同,情况变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让人看了心中不由自主的大喊痛快。
▲伍修权的历史画面与电影画面对比
《志愿军》三部曲的目标是完成“全景式战争史诗”,开始我或许不屑,看完第一部,我觉得它似乎是能做到的。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保卫国家不受侵犯而付出的牺牲,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展示了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的流血牺牲,更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
这种精神和信仰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我们年轻人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这些为我们而牺牲的英雄、不能忘记那场伟大的胜利,《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看的好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它告诉我们,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只有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利益,才能让祖国更加强大。
总之,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部电影,在这个举国庆祝的国庆节期间,让所有人见识下,什么才是世界最强轻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