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快到国庆假期,心情还挺开心,但是偶然见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新闻,血压飙升,让人非常气愤,这个消息还上了知乎了热搜。

是个什么消息呢,就是有很多媒体,都发了关于“萝卜刀”的报道。
讲的是什么呢,就是有记者发现:现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的一个塑料玩具,勉强能称之为“刀”的这么一个东西,被重庆某大学的教授专家表示:“拿着玩具刀做刺、捅、戳等动作,可能会从潜意识里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
为了体现其“杀伤力” 文章还特意配图被刺穿的A4纸,被戳凹进去一小块的苹果。

甚至还有凑热闹一些自媒体拍视频演示,讲这个刀的危害,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视频中这个人仿佛用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戳破了一个橘子,以显示这个“刀”的确存在危害性。

▲视频里记者手都扎抖了,可还是不如我用指头扎的深

这个所谓的“萝卜刀”究竟是什么玩意?
很不巧,我之前刚买了一个,还是升级版,可以把它模仿蝴蝶刀一样耍着玩,只是我这三十多岁人闲来无聊,手上的一个玩具而已,主打一个解压,但谁要是说我有暴力倾向,我肯定是不服的。

若真实评估其风险,远远不如文具三角板的锋利程度,它可比这个“萝卜刀”厉害多了,医院急诊的真遇到过,每年被塑料直尺三角板戳眼睛扎眉头划破皮的娃都很多。
更别提钢笔,削尖了的铅笔之类了。一些无知的家长要是担心这个伤害,赶紧连文具也别给孩子买了。毕竟文具的杀伤力比这“萝卜刀”大了去了。

我常常在想,到底是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比较欢乐,还是现在孩子们的童年更幸福呢?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在《我的孩子我的家》电视剧中,有这样的情节,几个孩子,在火车经过铁轨上放置一个长铁钉,等火车碾过之后,铁钉便如“小李飞刀”一般的形状,是孩子们所羡慕“顶级兵器”
而我很庆幸,小时候有父亲给做弹弓,木剑,这些装备,让我一直是该村的“孩子王”。
给装备起名字什么倚天剑,屠龙刀,那都是张口就来。

▲男生无法拒绝的树杈
偷偷把它带到学校,我便是同学中最靓的仔。
还好那会没什么“专家”来指指点点,我这种存在暴力倾向。
我的一位同事对此事情说了一句经典的话:“男孩子小时候不玩枪玩炮,难不成要去玩洋娃娃吗?

回到主题,这一次我们为什么又要站出来呢?可能军武的资深老读者应该对《犯我中华者,讨厌》这篇文章还有印象吧?那年某视的《开学第一课》,请了一群小鲜肉,群魔乱舞,男的扑脂抹粉,这个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节目是这样引导下一代审美,我们没有忍住,写了上面这篇狠批了一顿。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09年在弗吉尼亚一所中学中,以“我的教育、即我之未来、即国家之未来”为主题做的一次演讲。

而在我们这篇文章中也曾经表述过这样的观点:
一百一十八年前,梁启超面对精神颓废、麻木消极的旧中国高声呼喊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号。全国中小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理应鼓励他们的探索,鼓励他们尚武,而不是变成娘炮。
再让我们看看外国孩子们的尚武情节是如何培养的?
俄罗斯的小孩,在学校学会了拆装AK突击步枪。

日本孩子人还没有弓的身高,就在学习射箭。

而美国的大多男孩都经历过“童子军”的培训和洗礼,并深受此影响并引以为荣。

经过“童子军”的训练,不仅得到户外生存技巧,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将伴随着这些男孩成为真正的男人。
如果,我们的社会连孩子玩几乎没有杀伤力的塑料玩具刀都要反对,难不成是要把中国的下一代培养成一群小绵羊吗?
有网友就在萝卜刀视频下评论:“中国孩子们热兵器见不到,冷兵器的模型玩具也摸不到,那小鬼子再打过来是不是就只会投降了?”
所以任何企图扼杀中国孩子的尚武情怀的行为,我们都会坚决的抵制。

倘若一个国家失去尚武精神,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918才过了几天啊?就忘了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了吗?
历史教训比比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子弟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就非常娘炮,擦胭抹粉,搔首弄姿,服丹磕药,天天穿着女人的衣服比谁更美更白更像女人,最后被各路南下的少数民族暴捶,汉人更是被称作"两脚羊"被做成人肉军粮。
赵宋王朝,终其一朝,重文轻武自我阉割,当时的男人们从"大丈夫当开疆辟土封万户侯"的志向转变成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天天寻章雕句,手无缚鸡之力,结果可想而知,毫无战力,城坡国亡。
本来在中国,能让孩子们接触军事文化的机会已经越来越稀少了。大量的学习作业,各种辅导班,压的孩子们已经喘不过气来。请给中国的孩子们一点追求童趣的权利吧。
这些个“砖家”一方面抱怨现在的孩子,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一方面又要对一个几乎无害的塑料玩具如临大敌,欲杀之而后快。
我们只是想让广大家长们不要随便听信一些媒体报道,让孩子们获得他们那个年龄该有的乐趣,让中国军事文化的发展,不会被扼杀在童年时代。
我们想看到更多像广西硬核军训一样,尚武的军事文化的传播。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父亲给儿子亲手打造一个坦克;在跟儿子一起打一局反恐精英。一起跟孩子们看战争片,电视剧。

让孩子们能熟悉那些经典的影视剧台词而得到感悟。
“中华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
“老子打得就是精锐!”

“不抛弃,不放弃”
即使家长需要教育孩子,也是让孩子们能真正分别真刀和玩具的区别,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瞎玩,什么场所能玩,什么场合不能玩,难道不是更重要的事么?而某个“专家”用一句:“可能会从潜意识里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把事情小题大作。难道更应该关心是,几块钱成本的这个萝卜刀,它的塑料材质,是不是对人体安全无害的?

萝卜刀真的危险吗?也许抹杀掉那些男孩们与生俱来的尚武情愫,这才是真正的“危险”吧!

▲少年无须戍边,而戍边的军人哪个不曾是少年?
倘若只顾消除“暴力倾向”,不能玩的又岂止一个“萝卜刀”?,也许哪天当我们再次面临国家危机、民族存亡的时候,就让这些娇弱的孩子们,拿着眉笔和口红上战场吧?毕竟耍这两样东西不会存在什么暴力倾向了吧?
最后,“建议那些砖家们快别说废话了,会浪费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