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缴获装备展示区

▲一辆99新的法国AMX-10RC装甲车,只在缴获时有轻微剐蹭

▲一辆被打的千疮百孔的装甲车
在媒体拍摄的现场视频中,有一辆挂有美国国旗和北约旗帜的装甲车,全身遍布弹孔,多发30mm口径的弹药直接给这辆“战场出组车”打了个对穿,还有一些12.7mm、14.5mm口径的枪弹,也轻松地打穿了这辆车的装甲。


▲各种口径的弹孔
必须指出,这辆装甲车虽然挂着美国国旗,外形也很像M113,但并不是美国的装甲车,而是荷兰的YPR-765装甲车,2022年向乌克兰捐赠了196辆。显然是俄罗斯人把这辆车认错国籍了...

▲YPR-765活着的时候长这样,算是M113远房亲戚
YPR-765装甲车一共可以载3名乘员+7名步兵,从这布满打对穿的弹孔来看,可以想象当时坐在这辆车里的10名乌军,可能当场就打烂了,车厢内肯定是血肉模糊,活脱脱的棺材盒。

▲内部也全都是弹孔
在我们的印象里,装甲车听起来防御能力应该挺高的,即使挡不住坦克炮,起码抵挡个高射炮、RPG啥的还是没问题吧?怎么这么容易就被大口径机枪打穿了?

▲被火箭弹击毁的瑞典CV90 40步战车
其实一般的装甲运兵车、装甲侦察车,它们的防护能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尤其是早期的第一代步兵装甲车,大口径的子弹都可以很轻松地击穿它们的装甲。
比如俄罗斯的BTR系列,1955年设计的BTR-60侧面只是7mm厚的钢板,车前要厚一点,但也才9mm而已,侧面的防护只保证在100m距离上不会被7.62口径的AK击穿而已,再近点连AK都不一定能防不住。

▲BTR-60装甲车
直到BTR-80才稍微升级了下装甲,把侧面加厚到了9mm,依然只能用于防护轻武器的射击以及战场上的一些飞射的破片,而AK47在近距离上能击穿10mm的钢板。

▲BTR-80
我国在1963年设计定型的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也差不多,正面装甲12mm,侧面装甲只有8mm,在使用说明中也明确表明了,侧面装甲对12.7口径的弹药不具有防护能力。

▲中国63式装甲输送车
而上面说到的美军M113型装甲车,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装甲车之一,仅仅美国陆军就曾装备超过6000辆M113装甲运兵车及其改型,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铝制车体的量产装甲车辆。

▲越战期间的美军M113装甲运兵车
但实际上M113的装甲厚度比较薄的型号只有28mm,最厚的加强型也只有44mm,听起来很厚,但它为了减轻重量,没有使用钢板,而是使用了5083航空级铝合金,也就是铝镁合金。
这种铝镁合金的防护能力只有普通钢板的三分之一,28毫米厚度换算下来还不如10毫米钢板,步枪子弹依旧可以击穿。而且铝镁合金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高温熔融状态下易燃易爆,如果M113被炮弹击中起火,那么就会发生剧烈燃烧,M113也因此也有“铝棺材”的别称。

▲燃烧融化的M113
从焊接钢板到铝合金,别看厚度增加了不少,实际上防护能力差不了多少,甚至铝合金的防护能力只差不好,但事实却是后来的很多装甲运兵车都选择了铝合金,而淘汰了强度更高的钢板。

理由就是铝比钢要轻的多,而更轻的重量意味着更快的运兵和侦察速度,以及后方运载效率,装甲运兵车原本的作用就是将后方的士兵快速地投入到前线上,为了应对不同的战术和地形,有时还会要求装甲运兵车可以空投,最好还能水陆两栖。

而这些要求,都对重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太重了不好运输、入水了再大的浮箱也无济于事,而原本使用钢制车身的装甲运兵车,这些钢铁就占了车身近7成的重量,而即便如此防护能力也不咋滴。
比如文章开头那个被打成马蜂窝的YPR-765装甲车,不仅采用了铝制车身,两侧加装的外挂装甲里还填充了泡沫,增加车辆的浮力,实现水陆两栖。

▲YPR-765装甲车
所以,综合来看,反正装甲运兵车是从后方往前线运兵的,这段距离上要是还部署着敌军的重火力,那说明这场战斗在整体部署上就有着很大的问题,而不能用提高装甲车防护能力的方式,来弥补战略上的缺陷。

也正因如此,很多装甲运兵车还抛弃了履带式的设计,改用轮式设计,也是为了在野外开的更快,一些轮式装甲车能开到时速一百公里,快速投放兵力后,又会从前线折返,因此装甲运兵车也被称之为“战场出租车”。
所以,装甲的防护能力本就不是装甲运兵车这类车辆的硬性需求,满足对一些小口径轻武器、流弹以及破片的防护,就基本满足要求了。

▲被火箭弹击毁的这辆CV90,属于防护强的步战车,号称正面可以防御30毫米炮弹,全方位防御14.5毫米子弹
要是交战环境太恶劣怎么办?
总不能一味地堆装甲,不然就成了战场上被动挨打的乌龟壳了,而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消灭掉敌人自然也就减轻了装甲防护的压力了。
起初,世界各国还只是在装甲运兵车上开几个射击口,但渐渐地越来越卷,车顶武器也从大口径机枪换成了口径超过20mm的炮,为了对付坦克,反坦克导弹也往上面装,逐渐地就发展成了步兵战车这又一种装甲车辆了。

步兵战车的防护能力就要比普通的装甲运兵车好不少了。
俄军的BMP系列步兵战车起步较早,最早的BMP-1、BMP-2步兵战车,在装甲厚度上其实和BTR装甲运兵车差不多,侧面都只能抵御小口径轻武器,但贵在依然拥有两栖能力,却拥有一门30mm的机关炮。

▲BMP-1步兵战车
而美军为了应对来自BMP-1和BMP-2的压力,也研制了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虽然速度依然是强需求,所以还是采用了铝制车身。但可加装两块与铝制装甲相距一英寸的间隔层压钢板,战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M2A4“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俄军也在BMP-3上用上了铝合金,正面加装层隔钢制装甲,装甲增强后的BMP-3正面可以抵挡200米距离的30mm炮弹。另外有爆炸反应装甲和侧装甲板可以额外加装,但平时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裸奔”状态。

▲常见状态的BMP-3
一味地加装附加装甲也不是长久之计,相当于在防御力和机动性之间拆东墙补西墙,而且防御能力再强,在战场上硬抗敌军火力仍是下下策,所以尽量让敌人的导弹、炮弹、火箭弹打不到自己,其实才是最好的防御之道。

▲在海湾战争中一辆被击中的”布雷德利“战车
最为浅显的办法,包括在装甲车上安装烟雾弹发射器,躲避敌方武器的锁定,乃至是部署主动防护系统,将敌军的导弹、火箭弹拦截下来,美军就曾在2018年试图在布雷德利战车上安装以色列研发的“铁拳”主动防护系统。
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提前规避和消灭潜在的敌军火力,也是现代化步兵装甲车辆提升防御力的一种方式。

▲莱茵金属的KF31步兵战车信息化程度很高
但就目前而言,上述这些方式带来的防护能力提升还并不明显,所以各国军队又卷起来了,而目前基于普通步兵战车平台的防御力提升已经基本到极限了。
于是,就出现了防御力以及火力介于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之间的重型装甲战车,直接把主战坦克的底盘搬来给步战车用。
比如俄军早在上世纪末,就曾把T55坦克再利用,把重型炮塔给拆了,装上个30mm机关炮,把坦克原本的弹药舱给扔了,塞进去乘员舱,设计出了俄军的第一种重型步兵战车BTR-T。

▲BTR-T重型步兵战车
现在,俄军又有基于T-14坦克底盘的T-15阿玛塔重型步兵战车,首次亮相于2015年的莫斯科胜利日阅兵,其重量达到了48吨,是普通步兵战车的两倍还要多。

▲T-15重型步兵战车
T-15重型步兵战车上装有陶瓷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以及主动防护系统,别说什么.50大口径、RPG火箭弹了,就是反坦克导弹来了也能抗一抗,防护能力直逼主战坦克。

▲中国VN-20外贸型步战车
我国在步兵战车上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这两年在重型步兵战车上也是后来居上,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由VT4主战坦克底盘发展而来的VN20重型步兵战车就惊艳亮相了。
由于是外贸产品,其装甲防护细节虽未公布,但已知的是能达到AEP-55 STANAG 4569“装甲车成员保护等级”中的第6级,也是最高级,可以抵御30mm口径炮弹在500m内的射击。

▲国产VN20重型步兵战车
VN20还在尾门两侧安装了两挺遥控机枪,用于保护步兵战车的侧后方,再加上正面的30毫米机关炮,基本上是全方位无死角了。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重型步兵战车已经拥有了媲美主战坦克的防御能力,不过在各国的军队当中,装备最多的还是普通步兵战车,而它们的防御能力在不加装附加装甲的情况下,和装甲运兵车差不了多少,还是以防御小口径轻武器和破片为主。

▲德国“美洲狮”重型步兵战车
同时主流的步兵战车都可以通过加装附加装甲的方式,实现对大口径枪弹以及一些20mm乃至30mm的炮弹的全方位防护,在拥有主动防护系统的情况下,还可能拥有防御反坦克导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