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防区外武器炸出两个大洞的俄军潜艇
最惨重的损失发生在去年5月,当时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被反舰导弹击沉,整支舰队的离岸防空火力锐减。而在此之前,俄军一艘4000吨级登陆舰,在别尔江斯克被“圆点-U”弹道导弹击沉,获得“全球第一艘被弹道导弹击沉军舰”的称号。之后,乌军又多次使用无人机、无人艇袭击,甚至还宣称击沉一艘4000吨级主力护卫舰(事后证明为假),不过至今都未再击沉俄军大中型军舰。可以确认的战果,是一艘11356M型护卫舰(4000吨级)、两艘登陆艇,以及一艘潜艇被击伤,其中护卫舰受伤轻微,其余伤势较重。而同期黑海舰队获得的主力军舰补充只有一艘——今年刚从波罗的海舰队转隶的20380型(2000吨级)“水星”号。
▲“莫斯科”号巡洋舰被击沉给黑海舰队造成巨大损失
2000吨级的护卫舰,假如放在中国海军,那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但对如今的俄黑海舰队来说,却是渴望已久的先进装备。一方面,“水星”号虽然吨位不大,但却搭载了12单元垂直发射单元,可以容纳射程40千米的中程防空导弹。同时还有8单元大口径反舰/对陆巡航导弹发射装置,可以发射现阶段至关重要的“口径”巡航导弹,显著缓解了黑海舰队的装备压力。事实上,现阶段黑海舰队主要执行三个任务:保证黑海进出口通道、向乌克兰战场发射“口径”以及向前线转运物资。其中第一项掌握制海权完成的并不好,主要原因还是“莫斯科”号沉没,导致黑海舰队失去了唯一的海上远程防空能力,剩下军舰只能保证40到60千米的防空距离,相当危险,所以其舰队主力退回港口,主要通过战机巡逻保障对海道的监视。
▲“水星”号是这一年多来黑海舰队获得的最大补充
发射“口径”支援陆上战场,是黑海舰队承担的战略任务,这一点完成得最好,但仍然受到发射管数量的限制。在开战前,黑海舰队共有13艘舰艇能发射“口径”,其中3艘11356M护卫舰全部幸存,每舰能搭载8枚“口径”,4艘21631型导弹舰(近1000吨)全部幸存,同样能搭载8枚“口径”,6艘“基洛”636.3型潜艇中,有一艘在近期被重创,每艇单次最多发射6枚“口径”。换句话说,黑海舰队虽然得到一艘护卫舰补充,但同时也失去了一艘潜艇(具备发射后再装填能力),实际通过“口径”的打击水平不增反降。俄海军年初时倒是提到,将会在本年内向黑海舰队交付4艘导弹舰,以提高发射“口径”的能力,但到目前尚未实现。
▲发射“口径”巡航导弹的俄军导弹舰
黑海舰队目前主要通过登陆舰向前线补给物资,而开战前拥有的7艘中型登陆舰中,一艘已经被击沉,另有两艘被重创,短期内难以修复,再加上这些登陆舰都是苏联时代建造,状态不佳,后续运输作业恐怕并不轻松。总结性的来说,俄军早年建造新式军舰时,极度重视远程反舰/对陆攻击火力,防空装备存在明显欠缺的短板,在实战中暴露无遗。当唯一的巡洋舰被击沉,失去远程防空护卫后(其实没被击沉防空水平也不见得有多高),剩余军舰被迫后撤,制海水平严重不足。这个空缺导致乌军无人艇战术拥有了施展空间,进一步减少了俄军军舰可用数量。与此同时,长期不重视发展两栖军舰,即使在2015年赴叙利亚运输任务中,已经暴露出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去解决的做法,导致现阶段装备运输也很艰难。
▲俄军两栖舰艇普遍老旧
黑海舰队唯一庆幸的,就是当初果断在出口越南的“基洛”636MV型潜艇基础上,下单了6艘“基洛”636.3,并且是先于太平洋舰队拿到装备(后者采购的6艘还在交付中)。由于乌军反潜装备基本为零,因此这6艘先进潜艇,得以在黑海水下自由活动。再加上其可以在海上再装填“口径”的特性(普通军舰发射完后,必须回到港口再装填导弹),实际上成为黑海舰队的支柱。只不过如今有一艘“基洛”636.3在维护时,被乌军抓住机会重创,以克里米亚半岛造船企业的水平,恐怕没有能力完成修复工作,这艘潜艇短期内恐怕很难再回到一线战斗岗位了。
▲“基洛”636.3潜艇意外成为俄军中坚力量
4艘共1.8万吨新锐主力护卫舰,加上5艘合计约1.6万吨先进潜艇,这就是俄黑海舰队真正依赖的核心战力。其余像21631导弹舰、“基洛”877型潜艇,还能有点作用,剩余老旧、轻型装备,就真的只能干点打杂的活了。由于乌克兰海军早就全军覆没,黑海舰队并不担心对手的“大反攻”,但想要以此掌控黑海,即使有陆基航空兵辅助,也是不现实的。先进装备数量微薄且性能严重不平衡,这才是一年多来,黑海舰队频频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而最令人费解的是,已经服役多艘的20380型护卫舰,至今也只调到黑海一艘,号称最先进的22350型护卫舰,更是两艘全部都在北方舰队服役,局势艰难的黑海舰队,始终等不到最渴求的大量装备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