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越学习越贫穷(ID:chaoguzhipin),作者:越学习越贫穷,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努力,在时代面前,不值一提。那么时代的背后,是什么呢?


产业的背后,必定有买单者。美国的创新药产业欣欣向荣,本质是药企+商业保险+医疗体系合力,对全美人民持续的剥削。甚至已有国内投资人注意到的美国PBM(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药品福利管理),也是这个剥削链中重要的一环。


以加州为例,根据强制保险方案,加州无论老小,人人都必须拥有健康保险,否则将在州税申报时面临罚款,罚款金额为每个成人$750/年,18岁及以下儿童$375/年。


那美国的商业保险价格如何呢?剔除Meadicare和Medicaid,看正常白领:根据凯撒基金会数据,2019年单身员工平均每月保费599美元,员工家庭保费每月1715美元,相比2009年,增幅超过45%。尽管大部分由公司支付,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此前美国人一辈子逃不了2件事:死亡和国税局,现在可以加一位,医疗保险。


现在很多研究动辄:美国healthcare-expense占到GDP22%,中国才6.6%,还有很大空间。问过美国普通百姓吗,他们是主动把22%的GDP花在医疗上吗?是被迫。


去tmd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金融人1年收入几百万美元,花22%在医疗保险上当然没问题,土豪们可以天使轮30亿美金投抗衰老公司。普通人呢,1年赚4w美金,全家要吃饭、家里要装修、还有教育,22%的医疗支出,合理吗?


本应代表黑人底层的Obama上台后弄出了Obamacare,同时颁布了强制保险法案(每个人必须买),看似提高了全民医疗福利,实际上强化了这个体系的剥削能力。反倒是Trump上台后取消了强制保险要求,不幸的是很快,Trump下台了。


在美国的创新药,每年是可以涨价的(Humira价格从2012年1月的1940美元涨到了2017年12月的4338美元)。医疗体系+药企+保险的复合体,驱动政客推出更利于行业的政策,更不是难事。


在这样的地方,做创新药,是不是在风口上,猪都能飞?看到许多研究全球big pharma的文章,有意义吗?研究来研究去,美国这块肉,不是给你们外人吃的。can you stop?别再盯着海外了。


如何正确看待国内的医药行业?


抛开中美医药行业的强制剥削能力,去研究任何靶点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们也能强制每个月医保上涨2倍,药价上涨3倍,创新药会变得异乎寻常地赚钱。但这种繁荣,是建立在强制全民买单的基础上。和广西南宁三中小卖部经营权拍出1年173万的价格,没什么区别。


国内尽管人口结构、医保收入支出方面不容乐观,尽管没有形成垄断利益体,政策依然为普通人考虑-选择解决医疗可及性,创新药每2年就要降一次价,但医药依然是最具防御性的行业。


我们的药企没有花费昂贵的研发成本(类似海外每个新药10亿美金),也提供了可堪使用的创新药,让人民享受到了全球最便宜的创新药价格。药价谈判很残酷,但pharma们还能保持创新药收入20%~30%的增速,在全球最低的要价下,维持了20%的研发投入+16%的利润率。


国内医药行业,确实是逆风飞翔,很难交出礼来GLP-1、默沙东K药这样的靓丽案例。但已经很不错了,不是吗?


用发展的眼光看行业。资本们纷纷抱怨医药产业毫无吸引力,再过2年,当他们发现其他行业更差时,还会回来。


同样是15%的增速、2%的股息率,pharma在2年后必定会变得更香。改变的并不是这个行业,而是投资回报预期。很多人抱怨今年很难,只是过去十年太顺了。


尽管个体努力在时代面前毫无意义,但国内药企依然还在努力。这个行业赚钱变得不容易,裁员也在继续。但真的不接受,一些崇洋媚外的批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越学习越贫穷(ID:chaoguzhipin),作者:越学习越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