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猴痘与新冠同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是否意味着猴痘疫情已恶化?


9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3年第7号公告: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从1958到2021年的63年间,猴痘从未染指中国,所以,在中国的传染病法里,猴痘不是法定的传染病。


2022年9月16日,重庆市报告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在此之前10天,9月6日,香港出现了首例猴痘输入的病例。从此,国门被猴痘攻破。


据中疾控公布的数据,今年六月新增报告106例,七月491例猴痘确诊病例,八月501例,共1098例。加上重庆去年确诊的一例,国内至少在1099例。


1年后的今天,国家卫健委正式公告,将猴痘列入了乙类传染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在此前的中疾控中心的传染病分类,猴痘不在甲、乙或丙类名单上,而是列入其他一栏。


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后,将与新冠病毒感染、艾滋病、肺结核、登革热等同级。国家卫健委信息显示,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丙类传染病病人,应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2022年7月23日,世卫宣布人感染猴痘(人类猴痘,HMPX)疫情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当前可以发布的最高级别公共卫生警报。


2020年5月,世卫曾将新冠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到今年5月才解除这一最高警报。去年8月,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宣布猴痘疫情为该国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称此举将提升全美对这一传染病的应对水平。美国是世界上MPO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已确诊30767例猴痘病例。死亡50人。


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从2022年1月1日到2023年8月9日,世卫组织所有6个区域的113个国家和地区共累计报告8万9308例经实验室确诊的猴痘病例,其中包括152例死亡病例。自7月14日发布上一次疫情报告以来,新增1020例确诊病例及3例死亡病例。


在所有新增病例中,中国和葡萄牙报告的病例数相对增幅最大,分别为140%和201%;新增的3例死亡病例全部来自美国。


中国宣布将猴痘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是否意味着猴痘疫情已经恶化?对猴痘乙类传染病如何管理?我们需要恐慌吗?


二、猴痘新列入乙类传染病防控如何管理?需要强制监测吗?


据了解,流行性感冒,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只是丙类传染病,而进入中国才1年不到的猴痘,尽管没有造成一例死亡,总感染者也没有超过1500例,但是,很快就被列入了乙类传染病,和新冠、乙肝、艾滋病一样了。


这说明,猴痘在中国的流行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根据传染病法的第33条,“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这就比目前的猴痘防控提高了级别了,一旦发现了感染者,就得逐级上报了


另据43条,如果有猴痘爆发,可以宣布“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


一旦未来有猴痘发现流行,该地区存在被宣布为“猴痘疫区”的可能,这给各地疾病防控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今年7月26日,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猴痘防控方案》。《方案》规定,对于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及时进行隔离治疗,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可以居家隔离。而对密切接触者则实施21天健康监测、进行定期随访,并在出现发热(>37.3℃)、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主要症状后及时就诊。


8月2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规定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或地区的有关人员,入境中国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 


海关总署表示,近期,欧洲、美洲和西太平洋区域猴痘疫情呈上升趋势,为防疫情传入,保护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安全,规定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或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头痛、乏力、背部疼痛、肌痛、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按规定程序接受采样检测。 


当局又会按规定程序对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或地区,而且有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航空器、船舶及货物等,进行卫生处理。


国内对于猴痘疫情的管控,在这几个月一直在升级管理。但目前看来,猴痘疫情并没有实施甲类管理,也并不要求强制监测。



三、国内三个月新增1098例


连续3个月诊断出1098例猴痘病例,表明国内猴痘疫情有所恶化。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先后报告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


据中疾控9月7日公布,8月份国内猴痘确诊病例达501例。其中广东95例、浙江77例、北京54例、四川54例、上海32例、江苏29例、广西21例,较为严重。其他十多个省份基本都有10多例病例报告。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98.9%病例为男性,92.5%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


二是病例中有5例女性,发病前21天内均有异性性接触史,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可能性大,异性伴侣中3例为猴痘感染者、1例近期有出疹史、1例无猴痘相关症状。


三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中仅1人发生感染。


四是93.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5.3%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体检等发现。


五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与前2月相比,首次发现了女性感染者。异性性接触也能传播,这无疑增加了防控的难度。毕竟,性工作者们绝大多数还不了解这一点,预计未来因为“无保护的性行为”带来的感染者比例将逐步增加。


据可靠消息,国内已经有企业在研发猴痘mRNA疫苗,我认为,猴痘的这次“晋级管理”,除了增加防控等级之外,还会迎来一波“疫苗”研发热潮。


比起新冠疫苗来,猴痘是DNA病毒,欧洲也已经成功研发出有效的疫苗了,猴痘苗的研发难度较小;过多的同质化研发也是种浪费。传染病防治中,还有很多病种缺少有效疫苗,进口成熟产品也不失为一条好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C情报局 (ID:cancer-weekly),作者:常荣山(凤凰网《CC情报局》特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