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歼-11战斗机的来源
苏-27战斗机是苏联1985年开始装备的双发重型高机动性战斗机,1989年公开亮相,以高难度飞行动作大出风头,让正为装备长期积弱的中国空军眼前一亮,恰好此时中苏关系正常化,苏联表示愿意向中国出售先进军事装备,原来苏联希望中方购买米格-29战斗机的,但米格-29战斗机在中国军事代表团面前表演时机毁人亡,中国就放弃“便宜”的米格-29战斗机,于1990年11月选择以70%轻工业产品及食品为支付方式的购买了24架“昂贵”的苏-27战斗机,项目称为“906工程”。
1992年6月27日,8架苏-27SK战斗机和4架苏-27UBK战斗教练机从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的吉达机场飞到中国安徽芜湖空军基地,交付中国空军3师9团王海大队,剩余的12架苏-27SK战斗机也于1992年11月25日交付,1995年5月中国再以美元支付方式购买第2批18架苏-27SK战斗机和6架苏-27UBK战斗教练机,于1996年4月和1996年7月分别交付中国空军2师6团,但交付2个月后广东遂溪空军基地受到15级台风台风袭击,停放在露天的苏-27SK战斗机不同程度受损。
中国空军装备了苏-27SK战斗机,认为苏-27SK战斗机的确十分先进,决定向俄罗斯购买苏-27战斗机生产技术,但是俄罗斯只出售整机,双方展开了3年谈判,经济一落千丈最终迫使俄罗斯以25亿美元的价格向中国转让200架全套机体生产工艺技术文件,仿制代号为“11号工程”,也就是歼-11战斗机,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在1997年收到全套工艺文件后,当年年就组装岀2架歼-11战斗机,但经过初步地面滑跑后发现质量不过关,不得不拆开重新组装,1998年9月1日才完成首飞。
2架战斗机经过近一年的试飞,于1999年9月交付空2师6团和原装的苏-27SK战斗机进行对比测试,测试合格后,生产速度逐渐加快,2000年产达15架,2001年开始批量换装沈阳军区的空1师1团,到2003年为止已组装出96架歼-11战斗机,分别装备了河北张家口的空7师、宁夏银川的空6师,由于中国只购买了苏-27SK战斗机的生产许可证,为了保证大批飞行员培训,1999年12月3日又订购了28架苏-27UBK战斗教练机,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交付河北沧州的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和重庆白市驿基地的空33师。
二:歼-11战斗机的前段构造
这个框与水平基准线之间有一个倾角,用2个支臂和6个固定锁铰接在第1框上,裙边插入有加强肋板的第2框,整个整流罩可向上翻起打开维护雷达,第1和第4框之间安装了极为壮硕的N001火控雷达系统和红外前视系统,采用墙式铆接结构将机头锥与座舱分开,没有第2框和第3框,第4框后面是飞行员座舱,座舱外面左边还有两个“枪”形空速管,右边有一个,上部纵向大梁连接机头锥铰链到舱盖下面的座舱口框处,下部过渡到座舱下纵墙缘条,之间安装了弹射座椅滑轨和座舱下部口框。
机身第1至第7框形成一个框架,座舱分成前座舱和后面可打开部分,前座舱固定在这个框架上,采用D19和AK4铝合金制造,可打开部分位于第7至第13框之间,用AK4和D19铝合金制造,舱盖与座舱用锁钩和弓形夹固定在机身上,用S0- 120各向异性有机玻璃制作的舱盖利用胶带直接固定在框架上,并用发泡材料密封,并采用弓形夹和固定锁连接,依靠气压作动筒沿滑轨向后移动50mm,然后向上、向后打开和关闭,打开角度达到32°,座舱蒙皮厚度是2. 5mm。
座舱下部第4和第9框之间是设备舱,第9和第18框之间是后设备舱,第5、第6、第7、第8、第9框用V95铝合金冲压而成,切面如Z字形,座舱后墙是V95铝合金铣切而成,地板由铣切壁板拼接,前墙和后墙之间是蓄电池,可以通过第9和第16框之间的前起落架舱通道维护,前起落架铰接头固定在第16加强框璧板上,起落架舱结构是长桁和两个上部纵梁,第18至第23加强长桁位于下壁板上,依靠两个V95铝合金纵向立墙保证结构刚度,蒙皮厚度是4mm,材料是V95铝合金,机身右侧第14至第18框之间的蒙皮则是OT4钛合金。
起落架舱的拱形支架布置在第12框,这个支架上固定了前起落架,上位锁,舱门控制作动筒,可快卸前起落架护板共三层,两层复合材料板包一层蜂窝材料,可以防止杂物落入设备舱,30铬锰硅钢制作的前起落架为摇臂式,通过可转动的摇臂与减震支柱的活塞杆相连,减震支柱兼作承力支柱,支柱上还有三个撑杆,用液压作动筒向前收入机身和转向,机轮无刹车,680 x 260mm的轮胎无内胆,座舱后设备舱沿第18框还布置了航炮弹舱,弹链穿过一个小舱门进入右侧航炮。
三:歼-11战斗机的后段构造
混合结构的机身中段材料主要是0T4和VT20钛合金,机身框架与机翼框架是一个整体件,中央翼下面固定有进气道、发动机舱和主起落架,第18与第25框之间是1号油箱舱,上、下蒙皮壁板都是铣切成形,侧板是铝合金板材,与一组长桁铆接在一起,框用热冲压件加强,安装了构架式纵墙,第24框用钛合金制成,上下缘条之间有拉杆,第25框与中央翼之间是2号油舱,第28框至第34框是两个单独的发动机舱,由一组铆接的钛合金加强框、长桁和大梁组成,下面是VT20钛合金,侧面是V95铝合金。
第31框是VT20钛合金分段焊接,第34框是AK4铝合金整体冲压而成,发动机舱的外部的梁上面固定了主起落架下位锁,采用6个锁销固定发动机,俄制AL-31F涡扇发动机和国产涡扇-10发动机大同小异,第28至第34框之间是空气管道,里面安装了一些系统组件和导管,第34至第45框的两个发动机舱沿中央设备舱对称布置,第可以将发动机42框和第45框之间的开口卸下来,第38、第42和第45框都是用VT20钛合金冲压制造再焊接在一起,38至第45框是4号油箱,采用AK4铝合金铣切而成,第42至第45框的尾梁使用螺栓固定在隔框的VT20钛合金壁板。
楔型进气道连同发动机吊挂在机翼下,表面和侧面有附面层吹气口,下面有隔栅式辅助进气口,内部有钛合金挡板,飞行时与进气道底部平齐,起落架放下时可自动升起,在进气道入口处安装了采用VT20钛合金制造的防护网,网孔采用电化腐蚀工艺制造,与防护网板璧板成60°夹角,防护网下面有12个放气门,据进气道内外压差打开或关闭,进气道上面的中央翼盒由是主要承力构件,由15根肋、3个梁式墙、起落架安装梁、上下壁板组成。
结构非常复杂,横向承力元件是3个热冲压工艺制造的墙,纵向承力构件是肋,承受来自大梁的载荷,1号肋采用V95铝合金铆接装配,2号和5号肋拉杆采用0T4钛合金制造,下缘条由D1I9铝合金制造,框架结构,3、4号肋采用V95铝合金装配,4号肋是消耗油箱的边肋,6号肋在第1、第2墙和起落架安装梁之间,起落架梁和第3墙之间的双面承力肋则由V95铝合金热冲压制成,7、8号肋是承力肋, 也是热冲压制成。
中央翼的蒙皮上壁板采用单层V95铝合金板材铣切制成,下壁板采用VT20钛合金焊接而成,采用穿透焊接技术焊接,蒙皮与大梁( 各墙)和加强肋之间用螺栓固定,机翼翼盒由V95铝合金大梁、3个墙、12 根翼肋、上下表面壁板组成,也是3号油箱,机翼上的武器挂架采用杯装接头,只是翼梢肋采用法兰盘式接头,用于固定嵌人式电子对抗吊舱,前缘襟翼分为内、外两段,采用多点铰接方式固定在机翼上。由一根大粱、一组翼肋和6个内埋作动筒、2个外置作动筒组成,襟副翼由6根支臂将其固定在机翼上,采用铆接结构由6个液压作动筒控制。
两个主起落架在中央翼下面,起落架安装梁采用V95L铝合金热冲压制成,主起落架为支柱式,机轮直接固定在减震支柱的活塞连杆上,AK4铝合金制造的主起落架轮舱前部采用铆接结构,轮舱区域蒙皮采用蜂窝填充结构复合材料制造,主起落架舱内还布置了燃油系统组件和导管,主起落架通过翻转收放到中央翼舱内,最后是全动式平尾,中间部分翼肋采用VT20钛合金制造,前、后部分翼肋则由V95铝合金冲压制造,平尾大轴采用30铬锰硅钢制造,上下行程处标上了刻度线。
垂尾上部的包头采用雷达透波材料制造,方向舵采用D19和V95铝合金制造,大梁中段及作动筒摇臂和中间铰链接头采用VT20钛合金制造,下垂尾采用胶水与蒙皮粘结的蜂窝复合材料,大梁采用30铬锰硅钢。机尾减速伞舱,内侧蒙皮采用钛合金制造,舱门向上打开,向下关闭,并由锁紧机构锁死,减速伞舱锁紧装置布置在舱内前部,后缘上部有很多电子设备或传感器,例如放电刷、雷达告警天线、电子对抗天线、雷达测距天线、敌我识别天线、加速度传感器,全向雷达告警系统天线位于发动机进气道唇口和垂尾上,尾锥内则装有红外/箔条干扰弹。
四:歼-11战斗机的飞行
飞行前,机械员协助机械师首先检查方向舵、升降舵、副翼、襟翼及调整片的各个助力器和液压系统的管道渗漏和油量,以及操纵杆与脚蹬的灵活性,然后检查起落系统:轮胎气压、轮毂、起落架减震液压油、收放作动筒、前轮减摆器、刹车,再进气道,涡轮叶片,发动机压缩机的防护罩及燃烧室,还要检查润滑油系统油量、油泵、管道,油箱有否渗漏,压缩空气、氧气的量够不够,紧固螺帽、管道接口处的螺帽上的保险丝、弹簧垫圈、开口销都要一丝不苟地查看。
与此同时军械员、无线电员、仪表员、电器员检查其主管的武器外挂、航炮、弹射座椅、电气系统、任务计算机和电传设备和通信系统,然后起动发动机到试车,检查结束后开始加油、通电、充氮、充氧,完成才把飞机拉到停机坪等候飞行员,飞行员到达后机械师陪着飞行员绕飞机再做一次检查,双方在飞机交接记录本签字,机械员抽出进气道堵塞,军械员取下座舱盖撑杆,航电员准备好放飞单,飞行员签字后进入座舱,机械员协助飞行员穿好系带,复查座舱的各种电门完毕后拔下中央拉环保险销,移走登机梯。
军械员取下空调管,机械员再一次检查密封,电源车启动发动机,机械员拔接地线、特设人员拔电,机械师再一次检查密封性、系统压力,确认一切良好,飞行员做飞控自检,确认升降副翼、前缘襟翼,方向舵状态良好,发动机达到300千克的慢车状态,机械员移开轮挡,拔下应急动力系统保险销,飞行员请求滑出,得到同意后,飞机缓慢滑向跑道,飞行员通过踏板控制28MPa液压系统让前轮转向,进入进入跑道后,飞行员压下操纵杆前侧的小扳机,10MPa压力的刹车系统把战斗机停在跑道上。
直到发动机推力到达最大加力状态时才释放刹车,歼-11战斗机迅猛加速滑行,到213公里/小时时候前轮抬起10度迎角,滑行了大约335米后达到250公里小时,飞行员拉杠离地,拉出上推起落架手柄收起起落架,按下襟翼按钮收起了襟翼,抬起油门杆前侧锁销退出加力,根据作战任务进入上升-巡航-机动飞行阶段,歼-11战斗机飞控比较简陋,动杆和油门飞到某个速度收杆,飞机照样保持该速度飞行,平尾自动调节保持这个速度,为了达到某个姿态就要反反复复调节才能得到理想的位置。
歼-11战斗机可攻击作战,截击作战、对面攻击作战作战任务,截击作战时全机共有10个挂架,左右机翼下各三个,左右进气道下各一个,进气道中间前后各一个,可挂载2枚R-73红外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和8枚R-27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外加门备弹149发的30毫米机炮,迎敌时目标形成对头态势,机载雷达的对空探测距离为150千米,当探测到目标接近至R-27导弹50千米射程内时就可以进行超视距攻击,R-27属于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导引头制导距离30千米。
发射后采用惯性飞行,前段需要不间断地打开机载雷达照射目标,偏离航向时需要发射无线电指令进行修正,如果没有命中就进入近距格斗空战,飞行员的头盔颇有特色,顶部5个20毫米圆孔,配套的头盔目标瞄准具可与雷达、红外搜索/跟踪装置、激光测距仪结合,把信息显示在头盔瞄准具上以发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R-73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可探测目标的轮廓,当目标进入20千米的最大射程时就可以发射,当双方300米以内,R--73无法发射,只有30毫米机炮可用于攻击。
歼-11战斗机的电子战设备主要是雷达告警器,控制面板的“高度-机型"”转换开关在“I”位置就是针对F-4战斗机,“F”位置就是针对F-15.F-16战斗机,“C”位置上就是针对“幻影”、“美洲虎”战斗机,如果受到机载雷达照射指示器上的机型标记就会闪亮,并提供雷达的型号、照射源的方向和雷达的工作状态,由飞行员决定是否使用电子战设备,当受到后方锁定攻击告警时,必须马上进行以最大过载向着攻击方向横滚转弯摆脱,当受到前方攻击告警时则立即实施俯冲,如果受到敌方雷达跟踪,电子战系统会自动投放4枚雷达箔条弹破坏雷达的自动跟踪,5~6秒后没有破坏雷达会再次投放干扰弹。
箔条弹内装有若干个偶极子反射体,每个长30毫米,与载机脱离后1~3秒后形成反射平面达50平方米的偶极子反射云,5~10秒后达到100平方米,足以干扰、压制机载雷达或导弹的雷达制导导引头,如果敌方发射红外制导导弹,必须立即向着太阳或被太阳照射的云层机动并投放干扰弹,干扰弹的选择取决于告警系统的告警类别是雷达还是红外,红外干扰弹投放0.3~0.5秒后,弹体形成长度接近0.7米、燃烧50秒的火焰,形成很大的红外诱饵,并以20秒-100米/秒的速度下降,齐射4枚可使红外导引导弹转向假目标的概率不低于0.9。
五:结语:
2004年中国完成105架苏-27SK战斗机组装后就停止了剩下95架的生产,主要原因是苏-27SK战斗机已经落后,用途过于单一,只能使用俄制武器,无法兼容中国自主研发的空空导弹,而且寿命也不高,中国航空工业自研的的雷达、发动机、机载武器性能比俄罗斯提供的更为先进,最终中国自己发展了歼-11B战斗机,歼-11战斗机成了鸡肋,只能用于训练,部分歼-11战斗机在2011年就开始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