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

俄罗斯副外长鲁坚科日前表示,俄罗斯转向亚洲变更不是被迫的,“向东看”的政策,始终符合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换句话说,就是俄罗斯是主动“向东看”的,俄罗斯不是因为俄乌冲突,西方制裁而被迫这么做的。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坚科】

作为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坚科这么说,说实话有点马后炮的意思。俄罗斯到底是不是“被迫”转向东方,他们自己最清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一直把经济重心放在西方,靠近欧洲一侧,并不注重在东方的运营,甚至在与亚洲国家打交道时,还带有一丝戒备。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俄原油管道的建设。上世纪90年代,中方就与俄罗斯寡头、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公司达成共识,计划修建一条从俄罗斯通往中国东北地区的石油管道。然而,在2003年的时候,霍多尔科夫斯基与普京闹翻,后者将其送进了监狱,这也导致该项目最终不了了之。



【中哈原油管道路线图】

在此背景下,为了丰富我国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我国选择跟哈萨克斯坦展开合作,修建了中哈原油管道,以及后来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再加上俄格冲突让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陷入紧张,莫斯科这才开始把目光投向东方,将“中俄原油管道”项目重新摆在谈判桌上。但即便如此,谈判也持续了很多年,直到2012年,双方才正式签订长达20年的供销合同,算是达成了最终共识。

除了石油领域,包括中俄黑龙江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等在内的跨境基础设施,俄罗斯也是以各种理由推迟。特别是中俄黑龙江公路大桥,自1988年开始,当时的苏联就向中方提出了共同建设黑龙江大桥的建议,但在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并没有把这个项目放在心上,一直拖着,迟迟不给准话。

在天然气领域,俄罗斯也都是先把目光放在欧洲那边,先后把“北溪1号”和“北溪2号”等连接欧洲的天然气管道修建好,至于跟中国合作搞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项目,直到2014年才正式签约动工,2019年才正式通气。截至目前,这条每年输向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还没有达到380亿立方米的最高峰值。



【“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项目,被拖延了很久,直到2014年才正式开工】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一切都反过来了。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开始加速政治、经济“向东看”,以前一直久拖不决的大型项目,基本都进入了“快车道”。

一直被拖延的中俄黑龙江公路大桥和同江铁路大桥,已经分别在去年4月和11月正式通车,俄罗斯的“拖延症”突然就好了;中俄远东路线天然气项目,在拖了很多年之后,俄方也终于在今年6月,走完了所有签署流程;至于之前一直没有相关进展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谈判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在粮食出口,俄罗斯也主动加速“向东看”的步伐。今年5月,普京就下达了一项命令,要求俄罗斯政府必须在今年10月1日之前,与中方就“中俄新陆地粮食走廊”达成政府间协议,从而通过远东地区向中国出口粮食。现在已经是9月了距离普京定下的最后截止日——10月1日,已经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普京要求,俄罗斯政府必须在10月1日前与中方达成协议】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为了加速推进“中俄新陆地粮食走廊”的项目,早在去年下半年,普京就启用了俄罗斯目前最大的粮食铁路运输货运站——外北加尔斯克-满洲里站,将其作为这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环,依托着该货运站每年800万吨的吞吐量,一旦“中俄新陆地粮食走廊”正式开通了,该货运站届时就承担起运输粮食的重担。

除了加快中俄两国之间的项目进展外,俄方还希望借助其他国家的管道,来增加自身能源的对华出口。去年12月,俄罗斯曾向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发出邀请,希望三方能够组建一个所谓“天然气联盟”。俄罗斯希望把三国的天然气管道连通起来,扭转管道的方向,在向哈乌两国输送天然气的同时,也借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多余的气输送至中国,以此扩大对华出口量。



【不管俄罗斯的“向东看”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对我们来说都是有利的】

从以上几点来看,尽管俄罗斯说自己“向东看”不是被迫的,但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当然了,不管俄罗斯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这些过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这个结果对我们是有利的,而且是利大于弊的。俄罗斯高层无法否认的是,从2008年俄格冲突,到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再到2022年的俄乌冲突,俄罗斯的局面越被动,他们向东看向中国的眼神就越热情。

500年前,彼得大帝将俄罗斯的船头转向了西方,转向了欧洲,让沙俄摆脱野蛮,迈向黄金时代;而500年后,将彼得大帝视为偶像的普京,又将俄罗斯这艘大船的船头调回了东方,重新调整国家的发展重心。不得不说,这就是历史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