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奇迹
最近的两则新闻放到十年前,肯定是不会有人相信的:距苏联上次登月47年之后,20203年8月19日俄罗斯首次发射探测器“月球-25”,可惜发射失败在月球表面撞毁。
与此同时,8月23日印度发射的“月船-3”探测器却成功登陆月球。使印度成为继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第4个成功把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而且也是人类第一次把登月器降落到月球南极附近。
这次成功,毫无疑问会极大的增强印度在航天领域继续前进的雄心壮志。
作为都在同一时间段的探月发射,印度成功、俄罗斯失败的结果,无疑是打破了很多人在航天领域的刻板印象。
▲俄罗斯的这条消息,被印度啪啪打脸了
毕竟一个步枪要从俄罗斯进口AK203、坦克从俄罗斯进口T-90、飞机从俄罗斯进口苏-30的印度,怎么在航天技术上反而吊打了俄罗斯?
不那么印度的印度航天
印度人不靠谱,这是一个事实。印度人的几乎所有大型科研项目或者工程项目都有三个特点:
一是PPT做的非常漂亮、数据指标非常领先;二是具体执行就是一句“将……”。三是不管结果是指标缩水还是没有结果,都是“成功”,然后载歌载舞。
“阿琼”坦克、“光辉”战机、“维克兰特”航母这些项目都是大家熟悉的笑话,日常掉飞机、烧军舰、沉潜艇对大家来说已经不算什么印度新闻。
▲在航母甲板上做瑜伽的印度海军
但是在航天领域,这些搞航天的印度人却不那么像印度人。虽然还是多少有一些不靠谱,但是比起其他印度人,他们更像是另一个弱化版本的中国航天。大家都是从“一穷二白”白手起家,一点一点的积累,发展属于自己国家的事业。
印度人几乎与我们同时开始投身航天领域。1956年2月,中国制订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提出来要搞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印度人的航天计划在第二年,也就是1957年开始启动。
印度物理研究实验室(PRL)的负责人维克拉姆·萨拉巴伊,在看到苏联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发射成功后,立即找到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印度人也应该重视发展人造卫星。
▲印度航天之父维克拉姆·萨拉巴伊和他的夫人
展示项目未来前景是印度人的特长。现在如此,过去也是如此。萨拉巴伊博士发挥特长说服了尼赫鲁全力支持发展航天项目,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加快速度组建航天部门。虽然还是印度节奏,中间各种扯皮,但3年后,印度国家太空研究委员会(INCOSPAR)还是成立了,萨拉巴伊博士担任委员会主席。
印度国家太空研究委员会成立后,第一个推动的项目是运载火箭研究。这个选择非常理性,不管人造卫星还是其他什么航天器,都要依靠火箭作为运载工具才能发射上天。这是必须要做的一项基础工程。
同时,印度刚和巴基斯坦已经打了一仗,和我们也关系非常紧张,很快就要打一仗。发展运载火箭也有助于发展弹道导弹,很容易争取到军方支持。
很快,印度就在最南端的喀拉拉邦的一个叫图姆巴的小渔村建造了印度的第一个火箭发射场。并于1963年在这个发射场里面,发射了印度的第一枚火箭。
不过有一说一,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印度火箭比我们提前7年(我国在1970年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但印度在1963年发射的这一枚火箭,实质是一枚探空火箭,综合性能还不如我国1960年发射的T-7M探空火箭。
▲1960年2月,在上海南汇准备发射的T-7M探空火箭
发射了几次探空火箭后,印度人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运载火箭不好搞。不仅要花钱,而且需要明白人。而当时在印度推动航天研究的领军人物,基本研究方向都是航天应用。库马尔·密特拉是搞理论物理的,梅格纳德·萨哈是搞天体物理的,反正就是没有人研究过火箭。
印度国家太空研究委员会的负责人萨拉巴伊博士虽然也被称为“印度钱学森”,但其学术背景其实是宇宙射线研究,比起曾经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领军人物的钱老,在推动火箭技术研究的能力上,差的实在太远。
既然不好搞,那就不搞了。研究转向这种事情,对印度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很快,印度的太空研究的重点,就从自己搞运载火箭,转到了自己搞发射载荷(卫星),用别人的火箭来发射。
当然,火箭研究也没有完全放下,只是不再作为主要方向,而且把目标定的相当现实和保守。研制中的第一代印度国产运载火箭SLV(Satellite Launch Vehicle卫星运载火箭),设计载荷只有40kg。作为对比,我国第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运载能力是300kg。
1970年,印度对INCOSPAR完成重组,改名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The Indian Space ResearchOrganisation,简称ISRO)。
▲印度航天组织架构
1975年4月19日,印度发射了自己的第一枚人造卫星“阿里亚哈塔”。虽然这次发射是在苏联的普斯亭-亚尔导弹试验发射场用苏联人的宇宙-3M运载火箭送上太空,但毕竟是印度的第一颗卫星,这让印度全国上下都非常激动。
又经过了5年,1980年7月18日,印度又在自己的斯里赫里戈达靶场(现在著名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用自制的卫星运载火箭SLV将35kg的“罗希尼1B”卫星送入太空。
这是真正的历史性时刻,这次发射让印度成为了世界上第七个具有独立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本来这个时间还可以提前一年。印度人1979年在同一发射场用同一火箭发射“罗希尼1A”卫星时,因为阀门操作失误、氧化剂泄露,造成火箭失控坠毁。
▲牛车拉卫星,该省省该花花
▲印度航母舰载机用拖拉机牵引,也是该省省该花花~
关于印度这颗“罗西尼”卫星,现在有一张流传很广的照片,就是使用牛车来运输卫星。很多人用这张照片来说明印度当时搞航天工作非常条件艰苦。实际上,使用牛车并不是印度人没有汽车这些专用运载工具。而是为了避免卡车金属壁反射信号造成卫星损毁,印度科学家特意使用了全木制结构的牛车来运输卫星。
从那时起,印度就源源不断地开始把航天器发射到宇宙之中。除了卫星以外,还开始推进载人探月、探火等航天项目。2008年发射“月船1号”月球环绕探测器。2013年发射“曼加里安号”火星环绕探测器,成为第四个发射火星探索器的国家。
作为对比,俄罗斯在1996年发射了“火星96号”探测器,可是刚进入地球轨道就因未能点火而发射失败,坠落在太平洋。2011年再次向火星发射火箭,并搭载着中国首颗小型火星轨道探测器“萤火一号”,可惜发射失败,全部烧毁在大气层。
▲搭载俄罗斯火箭发射失败的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从此中国人决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登上火星,2021年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五号”火箭运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
俄罗斯在月球方面更惨,从1976年苏联最后一次发射“月球-24号”登月探测器之后的几十年里,俄国人再也没有发射过一次月球探测器。今年失败的“月球-25号”,原计划在1999年已完成雏形设计,应该在2014年就发射的,但因为各种原因多次推迟,无法建造完成。
俄罗斯当时还找到印度打算合作,由印度负责设计轨道器和月球车,俄罗斯设计着陆器,但是2011年俄罗斯火星任务发射失败,影响了两国合作的星载系统,俄罗斯告知印度无法在2014年约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月球着陆器。
▲印度发射“月船2号”
最终印度决定放弃与俄罗斯的合作,自己研制发射“月船2号”,并且在2019年发射升空,期间一切顺利,可惜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上空即将着陆时,意外失联坠毁。
俄罗斯则一直拖延了近十年之久,终于在2023年8月将“月球-25”发射出去,然后还失败了。与此同时印度已经第二次发射“月船3号”并成功登陆月球。
2017年,印度还用一枚运载火箭一次性运送104颗卫星升空,打破了2014年俄罗斯一次性发射37可卫星的太空记录,是当时人类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次。
印度的某些航空水平,如今已经逐渐反超了俄罗斯。
到目前为止,印度已经有了PSLV、GSLV两个系列的成熟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数百枚卫星和各种宇宙探测器。印度太空研究委员会领导下的印度航天系统,不仅相对于印度其他的工业部门是“金牌部门”,在全球上百个发展中国家之中,也确实实现了“有声有色的大国”目标。
印度航天真的很强大吗?
进步是进步,缺点是缺点。印度航天技术发展到现在,毫无疑问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走的更远,但是,其自身的缺点和短板也非常明显。
一是技术上大部分都依靠“国际化”。大家都知道,因为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可以较为方便的获取美国、苏俄的技术,所以武器来源基本是“万国造”。这一点在航天领域同样是基本如此。
航天部门的核心技术人员大多都是美国培养的。1962年,INCOSPAR刚刚成立,就送了5名印度年轻人到美国国家宇航局就接受火箭制造与应用领域的培训,这5人成为第一批印度火箭专家并为印度航天奠定了核心团队。现在,印度载人航天项目中的宇航员还是继续依靠美国培养。
▲送往美国培训的5名印度人,其中被誉为印度“导弹之父”的阿卜杜尔·卡拉姆还成为了印度第11任总统
对于这次发射成功的“月船-3”项目来说,虽然GSLV Mk.3火箭是印度制造、月船-3是印度制造,但是其中关键技术都是来自欧洲和美国,GSLV Mk.3火箭的VIKAS-1发动机就是欧洲“阿里亚娜4”火箭的维京-5型发动机的许可生产型。而月船-3的测控技术基本全部交给欧洲空间局(ESA)和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在负责。
▲欧洲空间局网站上关于他们为月船-3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示意图
第二是发射的稳定性不足。这个原因和第一条原因关系密切,因为技术上需要其他国家提供大量支持,所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欧美是否可靠。如果技术支持的力度上稍微减弱一些,印度的航天成功率就会大大下降。
还是以“月船项目”为例子。在这次月船-3之前,印度人还发射过月船-1、月船-2。月船-1“部分成功”,计划运行2年,在运行11个月后失去联系。月船-2同样“部分成功”,原计划在月球表面着陆,但在距离月球2.1公里时失联坠毁。
▲月船-2的“部分成功”让莫迪并不高兴
这两次“部分成功”的原因,都是印度自身的测控技术不能保证探月器的稳定通信和控制。所以这次月船-3为了保证成功,干脆就把测控交给了欧洲人和美国人。依靠别人帮助自己,也算是印度特色了。
印度的火箭技术也并不稳定。2022年发射5次,失败1次;2021年发射2次,失败1次;2020年发射2次,全部成功。近三年的发射成功率不到78%,这样的发射成功率,送卫星上天勉强可以接受,要进行载人上天,很大概率最后会成为载人上西天。
▲2021年8月,印度GLSV MK2火箭发射失败,现场放了“烟花”
还有第三个问题,印度的运载火箭技术和世界一流水平差距较大。因为技术大部分靠买,而自研能力有限,所以基本得到的就是别人落后一代的技术。
印度目前最先进的火箭就是这次月船任务的GSLV Mk.3。这款火箭的设计GTO运力为4吨,后期改进型运力为4.5吨,600km的近地轨道(LEO)运力8吨,整体性能基本是我国长征三号的水平。
而长征三号代表的是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技术水平。也就是说,在运载火箭这块,印度与我们的差距大概是十五年(乐观)到二十年(保守)左右。
还有,航天领域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源,否则不仅不会进步,有时还会倒退,俄罗斯就是最为明显的案例。
这次俄罗斯月球-25探月器的失败,就是因为长期投入不足,发动机控制技术不进反退,本该工作84秒的发动机工作了127秒,导致变轨异常,探月器撞毁。现在的印度,是否还能持续在航天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
另外,印度和世界一流水平差距最大的是载人航天技术,印度至今没有发射过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即使是地球轨道的载人航天任务为也没有。
是的,印度探测器都登陆月球了,印度人还没能靠自己的技术上过太空,唯一一次是1984年印度首位宇航员沙尔马搭乘苏联的“联盟T11”飞船进入“礼炮7号”空间站停留了7天。
▲乘坐苏联飞船进入太空的首位印度宇航员沙尔马
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也非常印度航母化,2007年开始考虑载人计划,2009年飞船设计批准,预算高达1240亿卢比,计划2013年完成不载人飞行试验,2014年实现搭载两人的太空飞行。
然而到了2012年,印度称预算不足,载人航天被推迟到2017年之后。
2020年印度总理莫迪在独立日庆典上宣布,印度将在2022年之前把宇航员送上太空。随后ISRO保证在2020年底完成不载人飞行试验,2021年进行首次载人航天。
几个月后ISRO主席说,因为疫情影响,首次不载人飞行试验推迟到2021年年底。2021年7月,ISRO主席再次表示,首次不载人飞行推迟到2022年6月。
2022年1月,印度宣布首次载人飞行将在2023年进行。
2022年12月,印度再次宣布推迟,首次不载人飞行试验计划在2023年年底进行,在2024年年底进行首次载人飞行。
你看看这一连串的宣布、推迟、再宣布、再推迟,从2007年一直拖到了2023年,仍然没有完成,是不是和印度国产航母一个德行?
单单载人航天这一项,印度就称不上“航天大国”。
事实上,现在印度的航天能力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仍然处于第二梯队。在技术上不仅和中美俄等第一梯队的国家无法比较,就是在二梯队里面和欧洲、日本也有较大差距,综合来说,也就是比韩国更强一些。
印度在很多方面喜欢和中国比较,西方国家也喜欢拿印度和中国比较。在航天领域,可能我们从来就没正眼看过印度(我们的眼中是美国),但印度确实是把我们作为竞争对手的。这次月船-3的成功发射,无疑将会进一步激励印度下一步紧跟我们进行载人登月项目。
印度人天性乐观,但光有乐观是肯定不行的。西方媒体为了渲染中印竞争,用了“月球上的龙与象”来形容未来的载人登月项目。但实事求是来说,未来的载人登月项目可能是月球上的龙与鹰,没有印度象什么事。
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的工程能力和计划执行能力都非常强,目前所有的登月项目都在按照时间表节点推进。近20年人类的9次探月活动中,全部成功的只有中国的3次嫦娥任务。
美国人则有厚实的技术储备,并且自身也在大力推进“重返月球”的载人登月项,而在美国完成自己的登月计划之前,是不会在载人登月这个领域给予印度人太多的“国际化”技术支持的。要是让印度人先送人上了月球,美国人的脸色恐怕不会那么好看。
所以,在2030年我们预期实现载人登月的时候,月球上可能只有两面国旗:在21世纪插下去的五星红旗,和在1969年插下去的星条旗。至于印度人,让他们继续好好努力,先把首位宇航员送上地球轨道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