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一项荟萃研究表明,喜怒无常的“神经质”人群,中风风险可能更高。
情绪稳定对健康来说有多重要?怎么摆脱日常出现的不良情绪?《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谢春明
喜怒无常的人更易中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发表的一项荟萃研究表明,与富有责任心的人群相比,神经质性格人群更易发生脑卒中。
为检验不同人格特质与卒中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分析了6个大型纵向队列超过5.5万名成年人的数据。在人格模式分类上,研究人员采取了目前国际通行的“大五人格模型”,即:
责任心(负责、勤奋、周密、细致)外向性(外向、友好、健谈)亲和性(乐于助人、热情、心软、富有同情心)神经质(喜怒无常、焦虑、紧张)开放性(有创造性、想象力、好奇心、心胸宽广、冒险)研究表明,神经质与责任心会影响卒中发作,而外向性、开放性、亲和性与卒中风险无关。神经质水平每升高1个档位,卒中风险增加11%~35%;责任心每升高1个档位,卒中风险降低11%~39%。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谢春明表示,责任心强的人往往高度自律,也更关注自身健康,因此研究呈现出其与卒中风险呈负相关。
而神经质人群往往难以平衡焦虑、抑郁、冲动等情绪,更可能频繁置身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中,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随之增大。
“神经质”的人怎么改善从外在表象上来看,神经质的人比普通人更敏感,更容易焦虑、忧郁、愤怒、伤心、紧张,经常会突然情绪低落,又突然恢复正常,出现“情绪过山车”。
神经质的人具体常表现为:
建立自信
主动去做一些事,而不是等别人来帮忙,慢慢培养控制感。
感恩练习
每天记录值得感谢的事,可以是他人的帮助、大自然的美妙、自己的进步。
照顾内心
学一些平复心情的技巧,在激动时先安抚自己,冷静下来,而不是冲动地向外宣泄。
关注健康
这类人群应更严格地管理和控制血压,有助减少心脑血管意外。
如果能及时发现中风迹象,科学应对,就可能“逃过一劫”。推荐3个测试,有助提前发现中风的蛛丝马迹。
“FAST”预警,目前国际通用的中风判断方法:
F(Face),微笑时面部不对称,或一侧不能微笑;A(Arm),两只手臂中会有一只手臂没力气往下垂;S(Speech),说话含糊不清或者口齿不清;T(Time),患者家属应立即拨打120,尽快救治。与“FAST”原则相似,我国有个“1-2-0”原则: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看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患者讲话是否清晰”。闭目难立征试验,用来检查前庭平衡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
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先睁眼后闭眼,睁眼和闭眼时出现摇摆或跌倒,应考虑小脑发生梗塞。
小脑发生中风还有几个症状:
体位改变时头晕加重,稳定后头晕消失,以一过性眩晕为主;走不直,像酒喝多了一样;用筷子夹东西,越接近目标越不准。这4种坏情绪也要控制心内科专家表示,身、心、灵对血管疾病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心”代表心理因素,半数以上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以下4种应激情绪最伤血管:
愤 怒
《美国心脏杂志》一项研究发现,较高愤怒水平使冠心病风险增加了31%。
在愤怒两小时后,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风险最高。
悲 伤
悲伤对高风险人群影响更大,2012年《循环》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心血管低风险人群,与悲伤相关的心梗绝对风险是每1400人增加1次,但对高风险人群,每320人增加1次心梗。
焦虑抑郁
抑郁、焦虑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抑郁症在冠心病患者中尤其常见,多达65%的心肌梗死患者有过抑郁症状。
社会隔离和孤独
对23项研究18余万人随访3~21年的汇总分析显示,社交孤立者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29%,脑卒中风险增加32%。
情志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导致的,很多人在突发心脏疾病前,已有一段时间经受了突然的压力变化或慢性压力的累积,在发生“气、急、累”等应激事件时突然爆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剑曾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建议大家学一点“养心法”:
☺发现自己陷入不良情绪中,应立即觉察并想办法尽快摆脱,注意一些负面情绪信号,如无意识地久坐、多吃、失眠等。
☺选一两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最好是户外运动,每周运动5次左右,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
☺读书、写日记、看电影、听歌等也是很好的开阔心胸、纾解不良情绪的方式。
☺工作要劳逸结合,不要无形中为自己增加压力,积累负面情绪。
☺日常生活中做些正念冥想,尤其是在陷入自我否定、情绪消沉时,可停下手中的事儿反省一下自己的内心,有利于提升积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