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有这么几段,一段是完整展现了诈骗集团的整个流程和分工,以及各种黑话。
比如,诈骗集团其中一个“水房”(洗钱)环节,受害人刚把钱打入指定账户,诈骗集团要用最快的速度把钱洗出来,先是让“刷机佬”用POS机迅速分散到几十个银行卡里,然后这些银行卡分给几十个“车手”,“车手”骑摩托车在几分钟内赶到ATM机取出现金,这些现金无论是存入新账户还是走私出国都可以。一旦到了这一步,你被骗走的钱就彻底找不回来了。
还有一段是讲述被害人的,一个有车有房有工作室有漂亮女朋友、前途大好的年轻人,就因为不经意点进手机上一个“XX赌场,性感荷官在线发牌”的小广告,便渐渐陷入这个事先挖好的赌博陷阱当中,一步一步被诈骗集团诱导充值,变得越来越癫狂,向朋友借钱、卖房卖车筹钱、借高利贷网贷、家破人亡......
电信诈骗,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很多很多,而且受害人不止是老人,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
前几天,一条关于都市频道记者卧底缅北诈骗组织120天后成功逃脱的新闻上了热搜,就曾引发大量讨论。
尽管卧底部分细节引发了很多质疑,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新闻曝光和舆论影响下,都市频道记者团队帮助了6名被困缅甸诈骗组织人员重返家乡,而中缅政府也宣布将联合开展重点打击缅境内电诈网赌犯罪活动。
▲都市频道相关视频截图
如此规模庞大的电信诈骗行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十年前为什么没听说过?
今天军武菌就聊下大家可能不知道的电信诈骗发展史。
诈骗起源地--台湾省
电信诈骗组织窝点如今大多集中在东南亚的缅北等混乱地区,于是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缅北是电信诈骗起源地。
但实际上,台湾人才是电信诈骗的鼻祖,而台湾地区历史上更一度被称为“诈骗天堂”、“贪婪之岛”、“诈骗省”
在诈骗的“黄金年代”,全台湾省共超过20多万的诈骗犯被台警方查获,要知道台湾人口也才2000多万人,平均下来,每100个台湾人就有1个诈骗犯。
当年仅能容纳6万多人的台湾监狱一度被诈骗犯撑到爆,监狱长都表示地方根本不够用,只能大家一起打地铺。也正是因此,诈骗也被称为台湾除半导体之外的又一“支柱产业”。
▲台湾桃园监狱囚犯打地铺
拾金欺诈,一般由一名诈骗人员假装丢失假黄金制品,在路人捡起后另一名诈骗同伙现身提出分赃,并表示愿意放弃黄金,转而向路人索要现金进行诈骗。
路人还自以为捡到大便宜,乖乖给了诈骗犯一笔现金,等自己拿着假黄金去金店时才傻了眼。
这招在当时可以说屡试不爽,也正是因此,这批台湾诈骗团伙在当时被称为“金光党”。后来这个套路也不断演变,除了假黄金之外,假钻石、首饰、甚至可乐瓶盖中奖都能作为作案道具。
▲《疯狂的石头》中喝可乐中奖就是拾金欺诈的变种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电信设备的普及,金光党们也“技术迭代”,由拾金欺诈转向电信诈骗。
相比前者,电信诈骗这种新型诈骗手段不需要接触受害人、追查难、风险低,逐渐在台湾地区泛滥。以至于当地政客和高学历人才也禁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开始“下海”搞起了诈骗。
骗子不可怕,就怕骗子有文化。过去的诈骗团伙结构比较松散随意,往往只是简单商量好彼此分工合作以及分赃事宜,就实施诈骗行为。但高知群体的加入,带动电信诈骗迈进了制度化、产业化进程。
其中一名曾在嘉兴县担任县议员的诈骗犯吴某,不仅从日常工作找到“启发”,自创以退税为由头骗取他人钱财的新路线。
平日里更是对麾下团伙成员进行集团化管理,隔三差五开大会。为激发成员积极性,设立业绩考核、奖惩制度,甚至定期对往期诈骗行为进行复盘总结,引得其他各诈骗组织纷纷效仿。
咱就是说,有这本事去干点正经生意不好吗?归咎到底,还是诈骗来钱太快了!
▲什么叫做“专业”?
当时台湾正处于“民主化”进程中,民进党刚上台,忙于一系列改革,再加上社会治理方面经验不足,民间诈骗规模呈扩大化趋势并越发失控。
据当地警务部门统计,1999年台湾岛内诈骗案件数4262件,到了2005年该数目竟高达4.3万件,诈骗涉及金额也由十多亿激增到上百亿。
台湾总共只有那么两千万人,诈骗集团数十年里将同一波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在当地惹得人神共愤,台当局不得不加大对防诈宣传与对诈骗犯罪的打击。
以至于台湾当地人越来越不好骗了,收到短信和电话就疑神疑鬼,就连看到正常的水电费欠缴通知,都会怀疑背后是不是有诈骗集团想骗自己钱。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九十年代末大陆正值经济腾飞,富豪遍地,很多大陆人连电信诈骗是啥都没听说过,更别说防备了,再加上海峡两岸语言互通,自然成为了电诈集团眼里的待宰“羔羊”。
于是,台湾的诈骗“产业”开始了向大陆转移的进程。
台湾电诈集团向大陆转移
电诈集团外迁的首站选在了与台湾岛隔海相望的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建福州,一度是其在大陆的最大集散地。
▲明白为啥电话里诈骗犯的普通话很多都是南方台湾口音了吧
来到大陆的诈骗犯们,最喜欢用台商来大陆办公司的名义包装自己,在当地设立窝点,再利用高薪酬、高回报等话术来蛊惑当地人,为自己做打诈骗电话、取赃款之类高风险的脏活累活。
一个窝点有大概四十人左右,通常管理非常严格,除了少数主管之外,基层人员基本严格限制外出。
同时,每个吸纳进团伙的大陆新成员在正式参与行骗之前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亲手抄写诈骗话术,直到背到滚瓜烂熟,能够自如应对受骗人的各种临场反应为止。
其实这时整个诈骗集团的操作运作已经能够看见今天遍布全球的跨国电诈集团的雏形--“首脑在台湾,机房窝点在全世界,而受害人在大陆”,这种分散式的结构分布,几乎最大程度保护了诈骗集团首脑的安危。
而相应的电信诈骗的流程也得到相应的精进,一次行骗流程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也是最早接触受骗人的诈骗人员,需要他们利用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受骗人信息广撒网,他们被称为“一线人员”。往往在团队里资历最浅,但同时占比最多,一个窝点大概有三分之二是“一线人员”。
到了第二层次,便由经验资历更丰富的“二线人员”伪装成公安民警上场,来赢取受骗人的信任,同时利用伪装的身份威吓受骗人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再到第三层次,再由所谓“三线人员”伪装成银行系统的工作人员,诱导受骗人进行最后的汇款操作。
当某个诈骗流程进入到第三层次,基本上说明受骗人已经落入诈骗集团的圈套了。
▲各线人员提成也不一样
可以说,这些由伪装成台商的电诈集团,不是公司,但其规范化程度比现在一些小机构还要像“公司”,其内部技术手段的迭代速度更是比app更新的都还勤快。
从2002年流行的家人出车祸在急救,要求汇款;再到2008年左右的丈夫年龄太大,富婆重金求子,但得先交“保证金”;然后是10年之后的信用卡欠费,必须及时“还款”,不然涉嫌违信和犯罪;再到今天的ai、大数据精准诈骗。
▲当年贴满大街的“重金求子”
除了紧跟时代潮流之外,诈骗行业那也是真的卷,诈骗起来不仅是把别人往死里骗,那也是把自己把自己往死了骗 。
2008年,一批台籍电信诈骗犯被台方查获。这批诈骗犯们向当地警方透露,在福州有一条街的台商,都在暗地里从事电信诈骗行业。
那条街的一二线员工就有高达两千多人,除了吃饭休息外,便整日守在电话前拼了命打电话。
互联网996算什么,底层诈骗犯每天工作时间都长达十二小时,平日更别说什么自由和娱乐,以至于福州那条街几乎每天夜里户户都还是灯火通明。
▲现在福州依旧还有电诈集团活跃,被警方连锅端
据称2000年左右的时候,干最苦最累的活、提成也最低的一线员工收入就有大几千,组织内业绩好的诈骗犯更是上不封顶。
事实证明,当收益超过10%,便有人蠢蠢欲动;当收益超过100%,人们就敢于践踏一切法律。
刚开始台商作为头目,大陆只是打下手。2003年左右,开始有福建籍的团伙成员在掌握套路后另起炉灶,中国电诈迅速本土化。
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国电信诈骗分别发案10万起、17万起、30万起,案件数量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的同时,诈骗金额也屡攀新高。2011年以来,每年因通讯信息诈骗导致的民众损失都达100余亿元。公安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80多亿元的诈骗赃款在台湾被取走,但多年来仅追回12.7万元。
电诈集团走向全世界
随着大陆和台湾《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签署以及中国政府对于电诈犯罪的高度重视与严格打击下,在大陆疯狂捞钱的台湾诈骗集团得到了遏制。
奈何台湾电诈团伙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开始另寻出路,逐渐向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尤其是缅甸北部地区,在果敢、佤邦、小勐拉等与中国相邻且相对脱离缅甸中央政府管控的特定区域,聚集了数以十万计的诈骗犯。
▲与中国相邻,华人众多
到了缅甸北部,台湾电诈集团更是“放飞自我”了,如果说在大陆还有所收敛的话,在缅北这种“三不管地区”为了骗更多钱,他们手段更加没有下限。
电诈集团能够在缅北生存至今,离不开缅北地方武装势力的庇护。
一方面数十万人口参与的电诈行当给缅北当地带了数以亿计的收入,是除了毒品之外的真正“支柱产业”。另一方面,电信诈骗集团会定期向地方势力交纳各种“税费”或者是“保护费”,双方沆瀣一气,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
为了吸纳更多成员,缅北电诈集团更是与当地号称“人蛇集团”说白了就是人口贩卖集团,在网络上以“日进斗金”、“一夜暴富”等话术诱骗中国人跨越边境。
那些试图想在缅北大捞一笔的年轻人,从联系人蛇集团的那一刻起,就处于人蛇集团的监控之下。一旦与对方碰面,就会被没收身份证件、手机、现金等,然后被圈禁运至电诈集团窝点,如同牲口一样被交易。
在电诈窝点里,这些人会被分配一定的业绩指标,一旦没有经过考核,或者试图逃脱控制,被抓后轻则挨一顿毒打,重则各种刑具折磨至死,很多人承受不住这种煎熬痛苦,宁愿选择跳楼自杀。
一般情况下,只有交纳高额的保释金,让诈骗集团满意了,才能获得摆脱诈骗集团控制的一丝机会,还要防备其拿到保释金后反悔。
据统计,我国相关部门近些年来破获的电信诈骗案中,其中有超过60%发生在缅北地区。
▲从缅北逃脱的受害者
依旧猖獗的电诈
台湾之所以沦落到如今的“诈骗天堂”,与台湾司法体系的纵容离不开关系。
口口声声称为了最大限度地打击台湾犯罪,台湾司法部门曾多次修改诈骗罪相关法律,历史上经过至少3次修法后,结果也堪堪才将诈骗罪最高刑期提升到7年有期徒刑。
最高刑期理论上是上去了,在具体量刑却拖了后腿。
无论检方如何具体要求判刑,当地法官就是按照最低刑期开始往上量。乃至于就连当地检察官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吐槽“台湾诈骗判怎么判都只有1年左右”。
台湾法官对诈骗犯有多宽容,从当地法务统计数据可见一斑。
对比下大陆是如何来对付诈骗犯,按照最新诈骗罪立案立案最新标准:诈骗数额巨大(10万~50万),就能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诈骗数额特别巨大(50万以上),能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所谓提高刑期后,2017年~2021这五年间,总共5万多诈骗犯被判三年以下,而与此对应的仅300人被判3年以上,占比低到0.5%左右。
▲台湾法务统计数据
无论你诈骗多少钱,在台湾只需关个1、2年就可出狱,这犯罪成本诈骗犯完全不带怕的,出狱后再度诈骗的诈骗犯不在少数。诈骗也就是这么理所当然成为了台湾最容易获利、风险又很低的行当。
为了宣传民众不要从事电信诈骗犯罪,台湾有关部门推出了一条“神广告”,恐吓民众如果从事诈骗,“甚至可能被遣送中国大陆,赔上大好前程”。
自从双方签署的关于共同打击犯罪相关协议,两岸警方合作过很多次,但最终都是大陆辛辛苦苦帮忙抓台湾诈骗犯,结果被押解到台湾后,台湾要么判刑低很快就放了,甚至当场释放。
2013年8月,北京公安机关在柬埔寨抓获并移交给台湾警方处理的林明浩、梁家弼、吴汉杰等21名诈骗团伙头目。结果到了2015年,两年还没到,这批人又出现在印尼、 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开设诈骗窝点,继续作案。
2016年4月15日,20名台湾诈骗犯被马来西亚遣返至台湾机场,更是被台湾当即释放。
▲这谁受得了?
试问如此宽容的态度,法律制度又怎么能够给那些试图铤而走险、误入歧途的年轻人以警戒?又怎么给那些被诈骗犯弄得家破人亡的受害者一个合理的交代?
就像电影《孤注一掷》中的一句台词:比贩毒的利润高,比贩毒的刑罚低,电信诈骗只会更加猖獗。
最后军武菌,衷心希望和相信国家能够继续严重打击诈骗犯罪行为,也请各位网友对于陌生电话保持警惕,千万不要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