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亲带娃,易出暖男



图片来源:pixabay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以及后期的健康茁壮成长无不倾注了父母大量的心血。其中,婴儿所接受的父母关爱对其未来心智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系Jessica J. Connelly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接受更多的父母照顾可以减缓雌性和雄性幼鼠的表观遗传衰老速度,并能改变雄性幼鼠伏隔核中与突触传递和自闭症相关的基因表达。进一步研究表明,父亲关爱会促进雄性幼鼠兴奋性突触的特异性增加。这些倍受父亲关爱的雄性幼鼠长大后表现出更多的幼鼠取回行为(“暖男”表现)。但是,受父亲关爱长大的雌性幼鼠表现出较少的幼鼠取回行为。该研究提示,雄性后代对父亲的关爱更加敏感,神经行为发育受父亲影响更大。相关结果于7月24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308798120

2  老年人的潜在不适当用药有多普遍?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老人约7.27亿,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5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合并慢性病的增加,老年患者往往不得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当某种药物的潜在不良风险可能超过预期的益处时,该用药会被称为潜在的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s,PIMs)。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Fangyuan Tian团队系统分析了1990年至2022年发表的94篇老年人用药的文章,范围覆盖17个国家3.712亿名老年参与者。结果显示,全球老年人PIM整体流行程度高达36.7%。其中,非洲地区老人的PIM流行水平最高,为47.0%,随后为南美洲(46.9%)、亚洲(37.2%)、欧洲(35.0%)、北美洲(29.0%)和大洋洲(23.6%)。近二十年来,老年人PIM流行水平显著升高,且在低收入国家更为常见。相关结果于8月2日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26910

3  电刺激调节细胞基因表达



图片来源:pixabay


当前,可穿戴电子设备在获取个人健康数据以进行个性化医疗干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直接的电遗传学接口,可穿戴设备还不能改变人体的基因表达,进而进行相关的基因治疗。近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Martin Fussenegger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直流电驱动的调节技术(DART)。该技术由两根相距6毫米的电极针构成,依靠数节5号电池提供直流电,可对人类细胞进行时间和电压依赖性的基因表达调节。在一项针对1型糖尿病雄性小鼠模型实验中,研究人员运用DART针刺对皮下植入的经特殊改造的人类细胞进行每日一次的透皮刺激(4.5伏直流电,10秒),促进胰岛素释放。结果显示,小鼠的血糖能逐渐恢复正常。相关成果于7月31日发表在《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3-00850-7

4  用于视网膜变性研究的食蟹猴模型



图片来源:pixabay.com


视网膜变性(Retinal degeneration,RD)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遗传病。虽然众多科学家在努力研发治疗RD的有效疗法(基因和细胞疗法以及视网膜植入等),但动物模型的缺乏一直阻碍着新疗法的实际效果测试。从解剖结构角度讲,非灵长类动物的视网膜与人类的最为相近,也最适合临床前研究。近日,法国索邦大学视觉研究所Deniz Dalkara团队建立了三种RD诱导型食蟹猴模型。该团队使用光遗传学和CRISPR-Cas9开发了两种基因靶向策略来诱导动物视锥、视杆营养不良。此外,他们还通过使用一种多聚物贴片物理分离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创建了一个急性RD模型。在这三个模型中,基于CRISPR-Cas9的方法囊括了RD的完整特征,可操作性强,最为理想。急性模型可引起视网膜的快速退化,为测试干细胞移植等终末期视力恢复疗法提供了平台。相关研究结果于8月2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g8163

5  原子弹爆炸辐射缘何引起人体免疫系统老化?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核辐射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其中之一就是加速免疫系统老化。最近,日本广岛辐射效应研究基金会(Radiation Effects Research Foundation)Tomonori Hayashi团队在《衰老细胞》(Aging Cell)发表论文,揭示了核爆辐射引起免疫衰老的分子机理。该团队共收集到来自3752名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10023份生物样本。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受核辐射剂量的增加,核爆幸存者体内naïve 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记忆性CD8+T细胞内的活性氧分子水平升高。naïve CD4+比例越低的幸存者体内记忆性CD8+T细胞内的活性氧分子水平越高。研究人员认为,核辐射会引起人体CD4+T细胞比例降低,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引发记忆性CD8+T细胞内的活性氧分子水平以及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据了解,活性氧分子在人体的过量产生和蓄积会加重炎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111/acel.13940

6  用草履虫清除水体病毒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最近,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团队对生活在水里的单细胞原生生物草履虫进行了生物工程改造,使其具备了清除致病性水体病毒的能力。该团队用经病毒抗体修饰的带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MNPs@Ab)饲喂草履虫,这样MNPs@Ab就会持续存在于草履虫的食物泡中,但并不影响草履虫的游动能力。研究人员将这种半人工设计的食物泡称为病毒清除细胞器(virus-scavenging organelle,VSO)。当这种草履虫在水中进食时,可将病毒吞进,使其与VSO中MNPs@Ab上的病毒抗体紧密结合而无法逃脱。最后,病毒会被VSO中过氧化物酶样纳米四氧化三铁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杀灭失活。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可以用特殊的磁性设备将这种改造的草履虫进行回收再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关结果于8月3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