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播出了建军96周年专题纪录片《逐梦》,对人民解放军的部队与装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景式展现。



其中,歼-16型战斗机遂行战备演训任务的镜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执行对面打击任务的歼-16

比如在《逐梦》第三集《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祖国》中,就展现了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杜凤瑞大队”飞行员李源通驾驶歼-16型战斗机、双发齐射摧毁目标的全过程。



从央视所公开的画面来看,“杜凤瑞大队”当时面临的战术任务,是怎样使用空面导弹打击隐蔽在某工事内部的目标。该工事估计采用了地下化掩体,或者使用了钢筋混凝土进行了加固,相当强固,使用一枚空面导弹可以命中,但是难以直接击穿、从而将隐蔽在该工事内的打击目标彻底摧毁。





为此,“杜凤瑞大队”在任务设计上,采用了“单机双发齐射”的攻击方式,首先使用一枚空面导弹打击强固工事本身,在工事上打出破口,第二枚空面导弹随即发射从破口中打入工事内部,从而摧毁目标。





从央视纪录片公开的画面来看,“杜凤瑞大队”的李源通机组携带两枚空面导弹,实施了双发齐射,按照预定打击方案实施攻击,成功摧毁了这一强固目标。这一作战细节,展现出了歼-16型战斗机的优越技战术性能,更展现出了“杜凤瑞大队”的强劲战斗力。



在打击过程中,除了歼-16型战斗机本身,我们还可以从公开画面和报道中得到更多的打击细节,比如此次歼-16型战斗机使用的空面武器,明显是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展出过的、曾经由歼轰-7A型战斗轰炸机曾经携带过的某空面武器。



该型空面武器从外型来看,有些类似于美国的AGM-84H/SLAM-ER,以SLAM-ER的性能而言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使用了独特的企鹅式弹翼取代了AGM-84原有的十字型弹翼,提高了导弹的横向机动性,提高了导弹的低空升阻比;

二是使用侵彻式战斗部,SLAM-ER使用了带钛合金壳体的WDU-40/B型侵彻式战斗部,并配备FMU-155/B可编程延时引信,主要用于打击强固机堡等目标;



三是打击精度好,SLAM-ER使用的是带双向数据链的制导模块,安装有256×256凝视焦平面红外导引头,具备一定的自动目标识别(ATR)功能,既可以使用数据链吊舱实施“人在回路”控制,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由火控计算机自动确定打击目标。



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SLAM-ER的前型SLAM就已经参与了实战,并对伊拉克的一些强固目标,比如水电站大坝,伊拉克军队的机场等实施了成功的攻击。从此次歼-16型战斗机携带、2022年珠海航展上曾经展出的某型空面导弹的外形看,咱们当时就认为它是中国版本的SLAM-ER,主要承担的是打击地面强固目标、比如加固机堡、或者使用自然掩土实施加固的战术指挥所的任务。



同时,在对付一个相对强固的目标时,使用单机双发齐射、前弹打出缺口、后者顺着缺口进入摧毁目标,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已经是现代空面打击的标准战术了。只不过这之前咱们只在美国空军的空面打击中听说过这种战术,现在咱们的歼-16型战斗机也开始用它来打击目标了,其中体现出的,是咱们使用的空面武器极佳的打击精度和极好的打击灵活性,整体技战术性能完全不亚于美国的SLAM-ER。



执行制空任务的歼-16

又如在8月4日最新播出的《逐梦》第八集中,又提到了空军航空兵某旅的歼-16型战斗机,相比第二集中“杜凤瑞大队”装备的歼-16型战斗机,该航空兵旅的歼-16战斗机承担的任务就相对“典型”一些了。



根据视频画面显示,该旅的歼-16飞行员在任务简报室受领任务时,接到的任务是“掩护地面某保障节点”,在规定时间内避免该保障节点遭到敌方空中进攻集群的攻击。为此,该旅的歼-16战斗机以空优挂载出击,携带的兵器包括PL-12/15型空对空导弹和PL-10型格斗弹。



双机编队起飞之后,长僚机机组迅速进入空战状态,同来袭的假想敌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对抗,并成功完成了确保己方重要节点安全的任务。视频画面中出现了歼-16型战斗机发射PL-10型空对空格斗弹的画面,同样,这一画面也是首次披露。



除了歼-16型战斗机承担制空作战任务的画面,该旅飞行员石金玉在接受采访时,更是表示,歼-16型战斗机可以作为“全能模块”使用,“与任何战斗单元任意组合”。这大概是空军对于歼-16型战斗机的定位,首次在官方层面上进行界定,毕竟从之前的情况来看,歼-16型战斗机在中国空军中,主要取代的还是歼-11型战斗机的位置。大家都知道,歼-11型战斗机在我空军中则是典型的制空战斗机机型,主要携带的航空武器是以R-27ER和R-73E为代表的空对空导弹,有些型号在经过升级后可以打R-77,但是不具备携带对面精确打击武器的能力。



因此,歼-16型战斗机在加入空军航空兵早期,主要承担的依然是夺取并保持制空权的战术使命,这从歼-16携带的航空武器依然是空对空导弹就能看出来。同时,歼-16型战斗机的一个独特优势,是它具备更强的大挂载能力和数据链交互性能,也就是可以做到A射B导,这让歼-16具备了携带某型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在预警机和地面态势感知系统的指引下,在战役纵深上打击对手战略支援机种的能力。总之,无论是夺取并保持制空权,还是超远程截击,这都是典型的制空任务,也让歼-16型战斗机在装备部队的初期,一直是一款制空战斗机。



逐渐多用途化的歼-16

但随着此次《逐梦》先后公开两支歼-16部队的演训情况,“杜凤瑞大队”的歼-16型战斗机在视频中,完全是以对面攻击的挂载构型出现的。承担的也是对空中战役纵深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战术使命,报道中着重体现出的,是歼-16型战斗机的对面打击能力。



石金玉所在的歼-16战斗机部队,尽管在专题片中,依然以制空构型出现,承担的也依然是制空类任务,但部队却将歼-16定位为“全能选手”,可以内嵌进入任意战斗模块,承担多种用途的使命,这意味着歼-16型战斗机目前在中国空军中的定位,已经是一款“双重任务战斗机”了。



当然,和美军的F-15E相比,歼-16承担的任务类型和任务强度应该还有些区别。毕竟,美军的F-15E型尽管也被定义为“多用途战斗机”,但在实际运用中,对面攻击和制空任务的比重相当明确,大概是6:4到7:3,F-15E部队的训练时间分配大概也是按照这个规律实施。这让F-15E尽管空战性能较强,但是搁在具体的中队中,它一般不怎么练空战科目,同时,F-15E型战斗机携带大挂载的频率较高,极大地影响到了它的寿命。



从我军使用歼-16型战斗机的兵力运用情况看,相比F-15E还是均衡一些的,有可能采取的是不同部队的训练侧重不同,或者训练科目设置较为平衡的训练策略。这既有可能是咱们一直以来强调战机空战性能的惯性使然,也有可能是目前歼-20型战斗机数量依然不足的情况下,歼-16型战斗机作为一款重型战机,在制空作战任务方面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所综合导致的结果。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未来歼-20型战斗机的数量进一步提高,装备规模进一步扩大,各战区的歼-20型战斗机数量愈加充足、可以同时面对一到两个战役方向空中战役的情况下,未来的歼-16型战斗机,有可能会持续处于任务侧重向对面攻击偏移的状态下,长远来看,我们看到的歼-16型战斗机以对面攻击构型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高。

总而言之,歼-16型战斗机从最初多以空对空挂载构型出现、承担争夺制空权的战术任务;到后来逐步开始增加对面攻击挂载,出现了诸如YJ-83K这种反舰导弹;再到2022年珠海航展上以远程布撒器、1500千克级精确制导炸弹、PL-10空对空导弹和PL-15空对空导弹的均衡构型出现;现在到2023年的《逐梦》专题片中,被明确定义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两支歼-16战斗机部队分别以对面攻击的构型和制空战斗机构型登场亮相。

从中体现出的,既是歼-16型战斗机在装备部队的数年时间里,在任务和性能上不断迭代进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空军从一五军改之后,在战略使命和作战理念上不断迭代进化的过程。而这种迭代进化,将会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