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投中网的一篇文章中说,钱在哪,官司就在哪儿,现在要加一句,钱在哪,“八卦”也在哪儿。
关于金钱,大额数字总能刺激人们的眼球,放在一级市场,拿到2000万融资也值得宣扬一番了,何况靠色呢。
事件是这样的:一名女子去咨询情感主播,问现男友和前金主之间选谁结婚好?
大三岁的现男友400万的彩礼拖拖拉拉还不给,大十五岁的“前金主”2000万上海大平层说送就送,目前此男给她每个月3万的生活费,还说竟然条件这么优惠。
这女的开口闭口就是男人们在她身上花了多少万,她说挺感谢“前金主”,带她跨越了一个财富阶级,现在想到底跟谁进入婚姻,情感博主就劝1991年的她选现男友是较好的出路。
结果这一连麦透露了过多信息,导致事件主角的身份被一一攻破,该女子疑是某国际投行的基金销售,那位“前金主”则被疑是某养老保险投资管理部的总经理,现男友是某家办的CEO。
简直为前金主感到戏谑,2000万换不来捞女回头。此八卦事件到底离奇在哪里?围观群众都在讨论什么?我们一一道来。
通常来说我认为“金融男”精明得很,遇上这么舍得在情人身上花钱的主,实属罕见,而管理着千亿规模的资金,依然如此“恋爱脑”,有可能是“年轻时没见过世面”,但从他“条件优惠”的口径来看,没准更是由于这个数目的钱对他来说无足轻重,结合他的身份,可谓财色兼收。
二来,女子诉说感情的直播间向来露骨,以金钱衡量感情还有个标准,更多可能是有金无情,仿佛谁出价高,她就“卖”给谁,房子到手了,就对前金主下头了,这些台面下的东西被搬到了直播间,即使人们认为再世风日下,情感上依然难以接受。
三来,我一直以为,在这类直播间里诉说情感的都是托儿,结果还确有真事。不管是“前金主”的身份,还是女子的长相,以及夸张的数字,都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除了感叹现实永远比艺术更狗血,我更想知道,捞女、捞男经济为什么如此兴盛?由此衍生的情感问题直播、捞钱课程等产业链为什么能大行其道?而公众对此的态度两极化又说明了什么?
这件事的核心,就是金钱和感情的关系。素来在上海这个地方,金情似乎总是一体的,也就是说谈感情离不开钱或物质。这种“金情一体”,在早年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小说中亦多有呈现。
作家毛尖曾评论过,《海上花列传》的精髓就是把金钱问题和感情问题放在一个框架里明喻,韩子云在一百二十多年前抓住的这点,真正为上海形塑了既真实又扎实的感情结构……真正让人产生愉悦感的感情,都不可能脱离金钱。甚至现代的通俗读物《小时代》,郭敬明都借顾里的口歇斯底里地喊道:“没有物质的感情就是一盘散沙。”
金情一体是现实的,但有金无情是庸俗的。该事件中的女子就是“捞”风盛行的年代中的一个缩影,她的恋爱关系被物化成“几个月内他为我花了多少万”,付出的时间越少,得到的金钱越多,就被认为是捞中高手。
然后,教年轻男女怎么通过关系捞钱,都形成了产业链,通过贩卖课程、情感咨询的方式殊途同归,割尽韭菜。别人捞没捞来钱存疑,她们这倒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以该事件中的直播间主播曲曲来讲,动辄近万元的1对1咨询费用,还有明码标价拉人进所谓金贵关系圈,总之编排了一堆花里胡哨的名目,主打精通人性的广告牌,让人来花钱进化成为捞男、捞女。
有人说,这是人间清醒,而且有些情感主播也会强调在任何关系里,自我价值的提升才是维系住关系的关键,这听起来好像也不是歪理。很多人为“捞”辩解,还有说女的往往在感情里被男的吃干抹净,能让男的付出代价也很公平,又是男女对立那一套。也会有人说,什么捞不捞的,全凭本事挣钱。
但是我无法认同这样的观点。这种为捞女、捞男辩护的言辞,其实很脆弱。即使男女的恋爱像一场斗争,有一些过招和攻防对于感情是增加趣味的。但如果一开始就为了得到很多很多的钱,从对方身上榨取很多很多的价值,这样的恋爱不谈也罢。
“捞”从来都是一时的,是走捷径去够一够超过你能力边界的财富,多数人其实也够不到,到头来回看还浪费了增长自己专业能力的时间。
人生中的捷径,往往都是伪装过的弯路。
随着长大,我也愈发理解了波伏娃的这段话:“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捞女经济的可怕在于,像这起事件中的女主角,看似幸运地在三十左右最后一搏的光景里,三年捞到2000万,很多人笑贫不笑娼,还觉得她很能耐。进而这种案例就无形中倡导了捞女经济。曲曲还自评了这件事的热议,意思这女的不一定会因此走下坡路,反而有可能涨身价。她看起来很得意这事情还为自己引了一波流量。
就算再饿,吃相也没必要这么难看,何况已经吃得饱饱的了。
试想,如果一个社会明里暗里表示捞比正经工作来钱更快,那其实就是在贬低其他努力工作、精进专业的女性,而如果这样有尊严地去赚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那这样的社会大概率是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
但实际上,捞男捞女,以及攀附在他们身上的服务机构的存在,本质上还是这个社会给了他们生存的空间。空间在于,一部分人的钱来得太容易,不赚白不赚,金融业离钱最近,也是各种苟且之事高发之地。
况且如“前金主”一般,在一些投资机构里掌握大权的负责人,他们得权的方式实际上与“市场”两个字毫无关系,更无关投资能力,而真正“市场化”的任用,就像单伟建在《金钱博弈》中记录的那段,新桥投资为韩国第一银行物色信任管理层那样,即使各种顾虑再多,能力依然是第一位的。
其次,如果只有用金钱来换取感情,那所有的性资源,自然会聚集在掌握权、钱的异性身边,感情若非独立,而是寄生在原始、慕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上,神性则被彻底消解,只剩下原始的欲望。
我其实想表达的是,捞男、捞女损害的实际上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实际上,这件事只是庞大的、未知却已经发生的水下事件中的一个而已,我们在感叹世风日下的同时,有多少人正滑向这种价值观,连自己也无法察觉的?
就比如,如果我说,捞钱本质上与做戏无异,求财就是现代捞男、捞女的命,而很多人假装在奔事业的最终目的,无疑也是求财过日子,差异在于,有些人知道自己在演戏,重心始终在“过日子”,而有些人则人戏不分、入戏太深,就像《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在现实中做梦,又哪会有“好”下场呢?
不知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不过要现实一点说,这位女主角捞就捞到了,何必还谈什么感情、婚姻,更何况还连线什么情感直播间,看来还是嫌2000万不是不够,而是太少,而且既要又要还要,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竺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