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在文章《规模最大!中泰“鹰击-2023”军演,新装备歼-11BHG首次亮相,战况如何?》中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中泰空军“鹰击-2023”演习的相关情况。结果文后又有人提到了2015年发生的、据说是泰军的JAS-39C“鹰狮”战斗机击败我军苏-27SK型战斗机的“鹰击-2015”联合军演,认为此次军演显示,“苏式战斗机是北约体系战斗机的手下败将”,“我们应该全盘放弃苏联体系的战斗机,改为使用北约体系的战斗机”。



那么,如何理解这种说法,传说中的苏-27SK被JAS-39C击败的“鹰击-2015”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伊万觉得,在所谓的战斗机设计领域,从来没有所谓的“苏式体系”、“北约体系”一说,双方只是在战术运用领域不太一样。比如苏联空军强调的专机专用,国土防空军和苏联空军分立的体制就跟美国空军的战术体系完全不同,但是二者在研发技术体系肯定都是相通的。不然的话,难道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物理定律不适用?



至于传说中的“鹰击-2015”,这些读者可能是对战斗机的跨代和技术优势没有什么太明确的认知。一方面,第三代战斗机这个跨度实在是太大了,最早的F-14型战斗机算是第三代战斗机,可配套的AWG-9雷达连全波形功能都不具备,接收机电路依然采用模拟电路设计。现在的F-15EX和歼-16广义上来说还是第三代战斗机,可现在这两款飞机打F-14A基本上是吊起来抽的水准,你看这跨代都跨了多少年了,奔着四十年去了。



苏-27SK和JAS-39就是如此,苏-27S是个啥时候的机型?上世纪80年代水平的型号,在超视距拦射性能上存在巨大的劣势。尤其是苏-27S型战斗机配套的火控雷达由于火控计算机处理能力不足,同时建立的目标航迹数有限,对目标的跟踪排序以距离除以速度的简单方式得出。

这对于空战中的中距拦射,尤其是复杂空情条件下的中距拦射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十分不便于飞行员作战。且苏-27S雷达的功能也很难满足R-77型空对空导弹的引导要求,因此在实施中期改装之前,只能使用R-27ER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



而在实施导弹攻击时,苏-27S的火控雷达功能也相当简易,只能提供有限的距离门信息,敌机的航向和速度矢量信息需要飞行员心算,相应的导弹交汇倒计时也需要飞行员自行把握。这对于瞬息万变的超视距拦射来说,对飞行员的要求太高,只能满足“拦射”的需要而难以满足“空战”的需要。



作为对比,JAS-39C尽管体量不大,但人家是实实在在的90年代末、本世纪初出现的第三代战斗机中期型号。相比停留在80年代水平的苏-27S,JAS-39C使用了先进的全波形平板缝隙阵火控雷达,具备高速率边跟边扫性能,从而具备了使用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的能力。相对于苏-27S,JAS-39C在超视距拦射能力上,可谓是跨代的优势,在中距拦射中击败了苏-27S就不奇怪了。



当然,即使如此,苏-27S在近战格斗中,其能量性能,稳盘性能相对于JAS-39这种小身板的飞机更好,配套的R-73离轴角发射能力更强,照样稳压JAS-39C一头。又过了一年,我们拿出了歼-10A这种和JAS-39C相当的第三代战斗机,JAS-39C在中距拦射上的优势也被抵消了,至于歼-10C战斗机,那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