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角鲸工作坊(ID:dujiaojing2018),作者:魏英杰,原文标题:《别看统计数据了,看路!》,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半年经济数据出来了,市场反应有些悲观。看数据呢,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了1个百分点。


不过,分领域来看,有些数据就没那么好看。例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与上月持平;其中,年轻人失业率持续上升,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为连续第五个月增长。


社零方面,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1亿元,同比增长3.1%,比上月回落9.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


数据先抄到这,都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的。但我不是要针对这些数据发表什么“高见”,我做财经点评多年,每个月都要接触这些数据。具体的数据解读,以官方口径为主。


而我要说的是,忘掉这些数据吧,别看了。这些数据,跟你有啥关系?


没错,宏观数据对个体总会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既可以是雷霆万钧,也可以是毛毛细雨,若有若无。或者说,宏观数据固然有用,但也要看是在什么阶段,对什么人群。


我认为,现在是该抛开宏观数据来做个人规划的时候了。


这么说吧,在当下,宏观数据对于资产过亿的人,可能有点用处,对于月薪五千的人,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比如,失业率高了,跟你有什么关系?影响你找工作了吗?其实没影响。主观感受上,你可能会觉得工作更难找了,但这样你就不找工作了?还不是含着泪也得继续找?


何况,以前失业率不高的时候,每个人找工作就很容易了吗?也不见得啊。依然有人会抱怨工作不好找。


所以,失业率高低与个人能不能找到合意的工作,这二者的关系属于玄学。


再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影响有钱人买买买了吗?


买得起的人,一样花钱没感觉;买不起的人,一样抠抠搜搜。


所以,整个社会的消费状况,和具体到不同个体的消费能力,二者直线距离可能有三万里。不然的话,每次公布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跟你的真实收入相差好几千块钱,你能找统计局要吗?


新华社周一报道,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近日表示,要正确认识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这句话说得就很好。


他举了个例子说,人们经常说好像感到消费价格涨得很高,为什么统计出来的宏观数据还是比较温和,“主要是由于宏观数据的一种综合性和微观主体感受的局限性造成的”。


既然宏观数据和个人感觉是有差别的,一个人选择相信自己的感觉,也没错。换句话说,宏观数据,在这时候已经无法解释你的实际生活。那么,对于宏观形势,就不能单纯依赖宏观数据来作出判断。


当然,我不是说完全可以忽视宏观数据,而是说,如今在大多数事情上,既要看大势,也要看个人状况。大势很重要,但离开了个人抉择,什么都不是。


过去几十年,经济“红利期”的时候,你可能眼睁睁地望着一列又一列时代的火车从你眼前飞驰而过,现如今,做出什么样选择,同样要看个人判断,否则仍然可能错失机会,或踩上时代大坑。


面对周期,如何进行预期管理,在不同的环境里又该如何保全自己,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你自己。如果你还寄希望于接下来的宏观数据,能够用以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那就可能大错特错了。


所以,别再看统计数据了,看路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角鲸工作坊(ID:dujiaojing2018),作者:魏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