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200多倍”,听起来是一句很离谱的描述,但其却是美国“The Drive”网站最新刊文的标题,而“The Drive”的数据来源,则是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看着美国海军11艘10万吨核动力航母,以及近百艘万吨核动力潜艇,再看看国内海军在航母、核潜艇领域的发展现状,恍惚间这个世界又变得魔幻起来。



▲“The Drive”网站拟了一个相当震撼的标题


“The Drive”网站直接引用ONI的内部汇报数据,指出当下中国造船工业产能超过2300万吨,而美国同行则不超过10万吨,两者差距200多倍。同时,ONI的PPT中还有更多惊悚内容:从战斗舰艇数字来说,中国海军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海上力量(355艘),而美国海军只有296艘,并且双方差距还在逐年扩大;中国海军建造了一批全球最现代化的万吨巡洋舰(指055),并且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而美国海军至今没有与之抗衡的型号;中国在海军之外,还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海上非军事力量,其中海警部队刚刚获得22艘1500吨的056型护卫舰,这些原本作为军舰使用的船只,能搭载反舰、防空导弹,这是美国海岸警卫队无法比拟的;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境内可容纳大型航母的干船坞数量,超过50个。



▲ONI在PPT中展示的部分数据


“他们(指中国)有13个造船厂,一个造船厂的产能比我们所有造船厂总和还要大,这构成了真正的威胁。”这是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在今年二月份的一次听证会上,对美国国会议员的公开发言,也是美国海军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军用造船工业的最大担忧。曾几何时,强大的造船工业是美国海军傲视全球的基础。即使在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依然能重新恢复元气,甚至在战争后期组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母特混编队,逐步打到日本本土,都是美国当时冠绝全球的造船能力在起作用。在冷战时期,美国造船工业依然表现亮眼,“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无一不是划时代的作品,至今依然也依然是美国海军在该领域的主力。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至今依然是美国海军绝对主力


然而,从冷战结束后,局势逐渐开始逆转,收割了海量战略红利的美国,逐渐抛弃了传统的民用造船工业(其实80年代就有这种趋势,但很有限),这种高耗能、高人工密度的传统制造行业,远没有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吸引力大。再加上同时期美国政府的有意放纵,美国造船工业自此进入下行道。平心而论,这一点在之后20年,并没有对美国海军造成太大影响。原本的强大对手苏联海军烟消云散,剩余几个对手海上力量不值一提,这种前所未有的大优势局面,让美国海军的思路开始走歪——科幻武器激光炮、电磁炮;甚至是准备在近海压着对手打的LCS和DDG-1000,都在这段时间问世。本质上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海军实在找不到对手,总得拿点东西应付国会混点经费。



▲LCS一边下水一边退役的操作属实惊人

不过,从2010年开始,中国海军开始爆发,从最初的052D开始,到后面的055、075以及划时代的003,国产大型水面战舰在一夜间喷发,然后又以极快速度下水服役。与之对应的,是过去10多年间,中国海军下水军舰吨位常年位于世界之首。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爆发,中国海军的蓬勃发展,是建立在整个军事工业的进步,和民用造船工业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这与美国在二战、冷战期间的做法,并无本质不同。而历史经验证明,也只有这种方式打造的体系才最稳固,对国民造成的负担最轻。有意思的是,日本和韩国也都曾在造船工业领域达到世界巅峰,但两者都没能促进军用造船工业的本质提升,这与美国在背后的引导和控制,不无关系。



▲055给美国海军造成了很大刺激


面对2010年之后规模与日俱增的中国海军,美国海军的担忧愈发强烈,然而,经过20年的混乱发展和内部斗争,美国造船工业的衰败已经彻底不可逆,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人的欠缺。ONI在PPT上列举的诸多对比,大多数都是表面因素,最根本也最难以弥补的不足,是美国民用造船工业市场份额锐减之下,已经无法培养出足够的行业人才。少量高价订单养出来的军用造船厂,守成有余,创新不足,这就是美国海军近几年推出的装备,有大量旧时代装备影子的原因。与之对应的是,美国航空工业由于有波音这个巨无霸公司,通过民航反哺军用飞行器,依然能推出F-135这种超高难度发动机。



▲“The Drive”网站最后以这张经典图片展示了美国海军的担忧


时至今日,问题已经很清晰,美国造船工业的崩塌是之前近30年放纵所导致,根本无法逆转,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直接导致美国海军造舰的一系列问题。即新舰迟迟无法问世使得老舰必须高龄服役,这又意味着高昂的舰艇维护费用,在年度开支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减少新舰采购数量来平衡,然后再次成为抬高新舰成本的因素,最终形成闭环。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能看到许多魔幻场景:最新服役的“阿利·伯克Ⅲ”依然是30多年前的基础设计;而另一边重金打造的LCS一边退役一边继续建造、下水;甚至曾经威震全球的DDG-1000也只能坐等生锈。随着冷战末期建造的军舰寿命耗尽,未来15年间,美国海军的日子将愈发艰难。

相比之下,ONI在PPT中没有限制条件的对比,以及不谈吨位的数量领先,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最关键的问题,是美国海军已经没有未来,而中国海军有,并且非常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