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6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表示,普里戈任目前不在白俄罗斯,而是身处圣彼得堡。不过这一消息未得到俄罗斯官方证实。
6月24日,在卢卡申科的调解下,普里戈任与克里姆林宫达成协议,结束兵变,其所背负的指控也被撤销。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在报道这位瓦格纳创始人时,依然措辞严厉,斥其为“叛徒”。
这位传奇人物的去向始终让外界关心,瓦格纳集团的命运也尚不明朗,这场风波会否影响到战事进程,同样值得关注。
安德鲁·科尔图诺夫(Andrey Kortunov)现为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长期关注国际关系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现年65岁的他是多个俄罗斯和国际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上世纪80年代起在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多所大学任教。他既了解俄罗斯,也对西方世界认识深刻,并始终与各方保持交往沟通。
瓦格纳“哗变”后数日,科尔图诺夫来到中国,先后参加了两场论坛。7月伊始,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期间,他接受了《凤凰周刊》专访,就这场意料外的“哗变”谈论了他所掌握的信息,并分析了俄乌战事的下一步走向。

瓦格纳对俄是否不可或缺?
《凤凰周刊》:距离瓦格纳集团的“武装叛乱”已经过去十天,据你所知,目前局势如何?


《凤凰周刊》:这次“兵变”让外界倍感惊讶,不论是它的开始还是结束,都让人猝不及防。你怎么看?
科尔图诺夫:瓦格纳集团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它是一支高效的军事部队。特别是作为突击步兵在重兵防守的城市地带执行任务时,看得出它很有能力。他们装备精良,有很多专业人士,且关心自己的士兵。此外,瓦格纳内部也没有导致决策拖延的多层军事官僚机构,这些可能是其行事高效的原因。但与此同时,俄罗斯军队也在学习并改变自己运转的方式。
如果说一年前或者一年半前,俄罗斯军队和瓦格纳部队之间还存在差距,如今这些差距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因为前者变得更加专业、更加训练有素、装备更加精良。因此,我觉得他们可能不再需要瓦格纳了,至少不再需要瓦格纳发挥在冲突初期时起到的作用。但瓦格纳是否不可或缺,需要等到乌克兰反攻结束才能知道。反攻的成败能表明俄军是否可以在没有瓦格纳的情况下应对局势。

卢卡申科的政治地位因调停提升
《凤凰周刊》:有消息说,克里姆林宫开始夺取对瓦格纳的控制权,尤其是海外利益。瓦格纳的下一步会走向何方?
科尔图诺夫:我认为,选择权在每个瓦格纳的士兵手里。有些人会说,我不在乎是属于瓦格纳还是俄国防部,我就是来服役的。有人会认为,俄国防部提供给瓦格纳士兵的条件不够好,比如合同太长、薪水太低、内部不够民主,他们宁愿去白俄罗斯继续追随普里戈任。此外,也有人会前往非洲等地工作,或许那里有更合适他们的合同。
但需要记住,瓦格纳不完全是一个私人武装,也是一个商业实体。他们靠签合同赚钱再提供服务,这是和正式军队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后者是国家的一部分。
《凤凰周刊》:如何评价普里戈任这个人?在中国他被认为是非常传奇的人,当然也有很多人说,他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只受个人利益、权力和利润的驱使。
科尔图诺夫:首先,我们都认同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企业家,从事过很多领域。瓦格纳不是他唯一的成就,他还涉足酒店业务,在圣彼得堡建立了网络公司“巨魔工厂”(troll factory),一直参与网络信息战。他还是许多政府机构的主要承包商。所以,普里戈任有的不只是一个私人军事公司,而且是一家控股集团,就其收入和业务规模来说,这是一家成功的企业,且还在不断增长。

但另一方面,我当然不会高估他的角色,如果普里戈任缺乏进入信息网络的渠道,没有获得大量公共资金、数十亿的补贴或者合同,他会是什么样的表现不得而知。未来他会怎样还需要拭目以待,但我认为,他很难再继续做一个引人注目的政治人物。

科尔图诺夫:一方面,卢卡申科和普里戈任相识20年,因此他有比较优势,是让普里戈任信任的少数几个人之一。另一方面,卢卡申科和普京总统的关系也十分亲近,能随时给普京打电话和他协商。很少有人可以同时接触到这两个人,卢卡申科绝对是其中之一。

《凤凰周刊》:你认为普京总统会如何对待普里戈任,是否会放过他?
科尔图诺夫:能确定的是,普京总统通常会信守诺言。但我可以想象,他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支持普里戈任,尽管普里戈任并不反对普京,但对于后者来说,瓦格纳所为依然是令人不快的意外之举,所以他对普里戈任的态度肯定会变化。
《凤凰周刊》:有报道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副司令谢尔盖·苏罗维金已被拘留。与此同时,国防部长绍伊古仍有露面,似乎不受影响。如何解读这些信息?


反攻结果决定未来能否停火
《凤凰周刊》:外界认为,这次事件暴露出俄罗斯内部的分歧,尤其是在涉及俄乌战事方面。它会如何影响战事接下来的走向?
科尔图诺夫:相较于过去这些天的国内动荡,我认为这场冲突更多还是受战场上事态发展的影响,很大程度取决于乌克兰反攻的成败、取决于西方在可能的谈判中是保持强硬还是变得更灵活。中国、印度这些俄罗斯主要伙伴的立场也将对战场上的事态发展产生影响。所以,有很多因素都可能会或者可能不会影响俄罗斯的状况。
我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件事应被视为向俄罗斯领导层发出的信号,他们要确保相关军事决策来自一处,没有其他机构各行其是,这也是俄方需要吸取的教训。
《凤凰周刊》:你最近接受采访时说,希望今年内可以实现停火。有任何判断依据吗?
科尔图诺夫:停火可能缘于冲突中一方或双方都感到筋疲力竭,如果(战火)升级的能力已经耗尽,或是有来自外部世界的推动可以阻止战火,实现某种程度的停火是可能的。但这很不容易。
但我依然认为,眼下正在接近这场冲突的转折点。反攻结果将是这一转折点到来前的另一个指标,因为如果反攻不成功,可能会促使乌克兰和西方采取更为灵活的立场。但目前来看,进行任何推测都为时过早。


美国大选会如何搅动俄乌战事?
《凤凰周刊》:我们注意到,你一直在参与美俄之间、俄罗斯和北约之间乃至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二轨对话。从你接触的经历来看,各方对这场战事有何预期?共识似乎越来越难达成?
科尔图诺夫:我们都知道两边的官方立场,要调和这些分歧的立场极其困难,有许多绊脚石。首先分歧涉及到领土问题,乌克兰希望恢复到1991年时领土完整时的状态,而俄罗斯认为这关乎乌克兰的未来地位。乌克兰希望加入北约,但俄罗斯反对此意图,仍要乌克兰保持中立。其次,分歧还关乎去军事化、战后重建、战争罪行等,因此在很多议题上俄乌都难达成一致。当然,这些立场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当他们真的认真考虑达成相关协议时,有些立场必然会得到修改以实现妥协。
《凤凰周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提到,“一些共和党人给出危险信息”,他指的是害怕失去来自美国两党的支持。你认为美国大选或美国内政的变化会影响未来俄乌战事的方向吗?

共和党人很可能提出两方面问题,一个问题是,他们会就乌克兰从美国获得军事支持更严格问责,比如不久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声明说,一些美国制造的武器出现在其边境附近,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可能出现问题,流入欧洲或中东的黑市。美国共和党会要求确保没有腐败,他们的武器不会被出售,这可能减缓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进程。
另一个问题是,共和党人可能会宣布,支援乌克兰所带来的负担应在美国和欧洲盟友之间重新分配。共和党人会说,毫无疑问我们支持乌克兰,但欧洲人应该付出更多,因为归根结底这是欧洲的问题,我们还有其他议题。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军事上的。
对欧洲人来说,这将带来另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已经耗尽了武器库,将不得不启动大型的军事生产计划,但这不容易。德国已经宣布,用1000亿欧元来提升联邦国防军的军备,但其中大部分资金还没有分配,想实现坦克的大幅增产也会面临不少问题。
在美国,一个最容易收获民意的立场就是反对向外国提供援助。你可以说,我们国家更需要这笔钱,美国的高校正在衰败、基础建设成为别人的笑柄、机场破败、铁路状况很差,国家却在对外援助上花了这么多钱。美国人很喜欢这一套说辞。
我认为,这个问题总会以某种方式被提出。除非拜登可以说,我们的投入很正确,乌克兰人正在获得胜利。如果乌克兰人赢了,局面会改变。但如果是共和党上台,以目前乌克兰的战况来看,恐怕它还不足以得到新政府的认同,从而持续获得支持。
《凤凰周刊》:中方不久前派出了特别代表前往乌克兰,并提出《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12点声明)。如何评价中方的斡旋举措?目前来看,全球很多国家都提出了斡旋建议,可行性如何?

如果这场冲突持续下去,中国可能还会提出更多、更具体的内容。但调停并不容易,因为俄乌两国的立场并不相容,如果向俄罗斯的立场多迈一步,会在基辅被批评,如果向乌克兰多迈一步,又会被莫斯科的一些人认为偏离了中立立场。所以我完全理解(中方)目前的做法。
如果中国能让其提议成为一个更广泛国际联盟的一部分,可能会更好,能对冲一些政治风险。当然,领导人的私人关系中也可能蕴含机会,毕竟中俄领导人有着很强的纽带连接,这可能会有帮助。像中国领导人这样受到普京尊重的人不多,这绝对是一种资本和比较优势。